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简报>2024年工作简报>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46期(总第651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11 16:56:20 浏览次数: 【字体:

特别关注

四川完成市(州)地方综合年鉴

2024卷编纂篇目审查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严格执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制度,确保年鉴质量逐年提升,近期四川省地方志办组织力量对全省21个市(州)地方综合年鉴2024卷编纂篇目进行集中审查,410日正式向21个市(州)地方志部门反馈审查意见。

本次审查以《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

建设纲要(试行)》《四川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范》为依据,对标精品年鉴,重点就年鉴篇目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进行审查。一是年鉴框架进行审查,就门类设置是否全面、隶属关系是否清晰、排序是否合理、条目设置的平衡性提出审查意见。二是对条目进行审查,就条目标题是否规范准确、内容记述是否详实准确、内容有无交叉重复、避免内视性条目提出审查意见。三是对地方特色进行审查,看类目是否有特色化策划,是否设置特色品牌类目,反映各个城市的年鉴风格。

从审查结果看,经过多年的篇目审查及2023四川年鉴精品工程的实施,市(州)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有很大提主要体现在:部分年鉴达到或接近精品年鉴质量标准;部分年鉴参考借鉴精品年鉴篇目设置,结合当地实际设计出细化至条目的篇目,年鉴框架更为合理,篇目质量较往年大幅提;部分年鉴对部门主要工作和本地信息的记述准确全面,并设有特色类目、分目、条目,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史料价值高;部分年鉴门类齐全、内容详实,尤其是特载、附录收录的内容较往年大幅增加,年鉴的资料性、可读性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年鉴篇目标题不够规范;二是部分年鉴对事物的分类标准前后不一致;三是个别年鉴内容层次不全。

省地方志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归类总结,对市(州)修改完善年鉴篇目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并要求各地对照审查意见,全覆盖查找同类型问题,认真完成篇目修改,不断提高年鉴编纂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同时,要组织开展对所属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2024卷编纂篇目审查工作,并将审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省地方志办。          

 (省地方志办)

省地方志办召开

《四川年鉴(2024)》编委会篇目审议

为全面提升《四川年鉴(2024)》编纂质量,对标中国精品年鉴各项要求,加快推进《四川年鉴(2024)》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410日,省地方志办召开《四川年鉴(2024)》编委会篇目审议会。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四川年鉴》编纂委员会主任陈建春主持会议。《四川年鉴》编纂委员会成员及《四川年鉴》编辑部编辑参会。

会议指出,《四川年鉴》申报参加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评选,是四川省地方志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坚决落实文化强省建设重要部署及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工作要求的重要之举,是带动全省年鉴事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旨在引领市(州)县地方综合年鉴提升质量、创造精品,把《四川年鉴》打造成省内年鉴的标杆和旗帜。

陈建春对四川年鉴社为争创中国精品年鉴所做的前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3点明确要求:一是要树牢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质量至上。主动向年鉴工作先进省(区、市)学习,借鉴精品年鉴编纂经验,积极听取精品年鉴专家意见;二是年鉴编纂人员要增强对年鉴编纂工作重要性认识,强历史责任感,做到对党和政府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三年鉴编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注重实践总结,加强理论研究。

会上,《四川年鉴》编辑部汇报争创精品年鉴前期工作,介绍据专家及供稿单位意见建议修改后的篇目情况。《四川年鉴》编委会成员分别就篇目稿提出3个方面修改意见:一是继续完善篇目结构,注重逻辑性与科学性;二是继续优化和条目名称;三是进一步斟酌条目设置与内容需要。

《四川年鉴》编辑部表示,根据会议要求,认真吸取《四川年鉴》编委会成员意见建议,并结合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和相关专家意见,落实好《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加紧与相关供稿单位再沟通,进一步优化年鉴篇目,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尽最大努力争取《四川年鉴(2024)》创中国精品年鉴成功,为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资阳市积极推动地方志资政研究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重要作用,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积极开展资政课题研究,努力为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等提供资政参考。

树立主动意识 及早谋划 构建上下联动格局

一是高位推动,健全汇报机制。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主动把握市委工作脉络,及时向市委领导汇报中、省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精神,并结合全市工作重点提出资政研究意见建议;积极谋划全市资政研究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及时向市领导汇报工作思路、打算,努力争取市委对地方志资政研究工作的支持和帮助。2023年,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和专题会研究地方志工作4次;市委领导对资政研究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5次。

二是精心谋划,做好资政规划。加强全市地方志资政研究工作整体部署,制定《全市党史和地方志系统资政研究工作方案》,建立“1N”课题调研体系,所有课题实行责任制,每个项目均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与党校、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聚智聚力推动资政课题深入开展。

三是市县一体,提升资政实效。积极搭建协同研究平台和能力共升平台,每年发布全市史志系统调研课题,并加强课题协同研究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整合市县史志资源,开展联合调研及写作,力促产出高质量资政成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相结合,组织到各地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资政业务能力。

树立精品意识 深入研讨 助力方志文化繁荣

一是建设专家智库。邀请史志专家教授、热爱地方志事业的老党员老领导、熟悉本地历史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历届研讨会获奖作者充实资阳史志资政人才库,壮大史志人才队伍。组织专家队伍围绕重点课题开展专题学习讨论,赴广安等地调研学习等,不断强化对专家人才统筹力度。

二是丰富研讨形式。打造一年一主题研讨品牌,开展陈毅生平事迹研讨会学悟党史凝聚力量·奋勇争先力争上游主题活动,形成研讨论文集,成为市(州)深化合作交流、市县(区)发现使用人才的重要平台。参与成都、德阳、眉山等地研讨,20余篇论文入选。

三是提升研讨深度。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开展理论研讨,积极为文化繁荣贡献力量。组织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等学术研讨征文活动,15篇论文入选省级及以上研讨会,其中2篇被推荐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参评、占全省1/53篇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二部主题研讨会优秀奖、占全省1/3,数量质量创历史新高。积极参加省地方志办第二轮修志增刊等理论研讨会,撰写报送《旧志的重要历史价值以及古为今用的思考》等论文并入选,助力方志理论研究。撰写《关于加强安岳石窟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并呈送相关领导,助力石窟文化挖掘保护利用。

树立服务意识 围绕大局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服务工业经济。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编纂出版《资阳市工业志》,全面记述资阳工业发展历程,成果送市领导和经济部门,为再造一个工业资阳提供资政参考。结合主题教育,深入调查研究,形成《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获市委领导肯定并签批。

二是服务乡村振兴。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弘扬老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撰写《关于推动史志工作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探索——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等论文,并将成果汇编成册,探索史志文化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省地方志办、市委领导到场指导并肯定。

三是服务社会民生。编纂出版《资阳市抗疫纪实》,全面记录全市上下齐心抗疫的光辉历程。深入调研,形成《红色基因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获市委领导肯定并签批,助力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服务社区治理。

(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绵阳市积极推进《绵阳市扶贫志》编纂工作

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绵阳市扶贫志》编纂工作。

加强汇报沟通。主动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并与市乡村振兴局对接、会商。多次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扶贫志编纂工作进展情况,并按要求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同时,主动与市乡村振兴局对接,并举行两次扶贫志编纂工作推进会,就分工做好市扶贫志编纂工作进行会商。

开展调研学习。先后与已完成或已开展两志编纂工作的云南昆明、曲靖,贵州贵阳、遵义,江西九江等地地方志部门联系,学习相关工作经验,并收集《曲靖市扶贫志》电子书、《遵义市扶贫志》编纂纲目、《九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方案等进行参考借鉴。同时与省内兄弟市(州)地方志部门相互交流探讨,集思广益。

制定编纂方案。制定《绵阳市扶贫志编纂工作方案》,提出绵阳市扶贫志编纂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组织领导、编纂方式、经费保障、工作步骤及编纂委员会建议名单。市政府领导原则同意该方案,并要求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牵头,市乡村振兴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县(市、区)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绵阳市扶贫志》编纂工作。

(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46期(总第651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江婷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