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浅论年鉴的创新发展

作者:屈 洪 斌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1-07-22 08:28:20 浏览次数:1105 【字体:

浅论年鉴的创新发展

    

    我国年鉴大多数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多为政府出版物,受政府的影响和制约较大。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年鉴的生存物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异性。21纪纪,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年鉴事业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发展和危机并存的多异性生存压力。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年鉴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年鉴事业如何创新发展?

    一、突破思维定势

    传统与现代的撞击,封闭与开放的冲突,竞争对协同的挑战,都促使编辑人员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正视21世纪的出版业的发展趋势。针对21世纪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社会转型时期的编辑人员应以开放的态度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参与书刊生产的全过程,树立一种新的出版理念——战略营销理念,即用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书刊市场的营销活动进行管理,使书刊在其市场环境中,通过战略管理创造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书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核心要包括方向性、长期性、竞争性、协同性、创造性、效益双赢等诸方面。

    因此,面对新形势,年鉴事业要创新发展,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突破思维定势,“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国现有的年鉴,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的思想观念,既受日益壮大的市场经济的影响,又有深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只有按照江泽民同志上述关于“三个解放”的指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不断有所创新。的确,年鉴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改变,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去提高年鉴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要改变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以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去求生存、求发展;主动出击,自我推销,拓宽年鉴事业的生存空间;要依法维权,合法经营。

    突破定式思维,创出新的营销路子,求得效益的最大化,是年鉴事业良性发展动力前提。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战略营销理念,应成为我们今后观念创新研究的一个热点,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二、激活运作机制

    机制创新产生活力,有了活力才有积极性和效益;有了经济效益,才为整体创新提供了保证。因此,机制创新是年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多数年鉴,由于人员不多,不重视机制方面的创新,反正跟着机关走,只要保证年鉴按时出版就行了。这样的机制,今后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年鉴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必须同时进行改革,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要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责任机制,要有活力才会有生命力。

    《四川交通年鉴》通过16年的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编纂运作机制。首先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努力,扩大读者群,变潜在优势为发展优势。作为地方行业年鉴,发行范围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亦有自身潜在的优势。扩大读者群,变潜在优势为发展优势,成为其创办之时就一直探索与追求的目标,将年鉴办成精品,为四川交通建设服好务;提高实用性,为社会服好务。多年的努力与实践,《四川交通年鉴》已得到四川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和赞许,成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除了力保业内读者外,我们还力争扩大读者群。部分年刊还发行到美国及中国港、澳地区,甚至通过网络对外宣传,使我们在开发和利用优势上,更打开了思路,坚定不移地照着自己认定的方向走下去。其次,按市场经济有关规律,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所有参与年鉴编纂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年鉴编纂团队精神,探索出了一条年鉴编纂群体化创新之路:

    ①激活领导认识。四川省交通厅历届党组都非常重视年鉴编纂工作,视为与修路架桥同等重要。有为就有位。通过多年的努力,年鉴已在领导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不少领导为年鉴编纂创新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推动年鉴改革创新,起了重要作用。

    ②激活撰稿队伍。多年来,通过在管理模式上创新,如纳入目标管理、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等,充分调动了所有撰稿人员的积极性。各单位年鉴撰稿人从过去被动供稿转变为积极主动供稿,随时关注年鉴,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都及时与编辑部沟通,富有了极强的整体荣誉感。年鉴编纂已不单是编辑部的事,而成为整个交通系统职工共同关心的事。

    ③激活编辑部。编辑部内注重分工,又注重协作,在充分调动个人才干的同时,发挥集体智慧,充分调动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1世纪,合作的团队精神,是时代潮流的一大主题。面对新形势,一部年鉴要创新,就是要依托编纂运作机制创新,发挥综合实力和整体优势,走团队创新之路,才能最终实现年鉴编纂整体创新。

    三、经营文化精品

    从整个事业来考虑,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与商品经济、知识经济接轨,把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来生产经营,使年鉴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和社会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信息产业要求年鉴是收录实用资料的信息载体。要从年鉴是信息资源的角度,去衡量与分析我国年鉴出版的现状,规划和组织今后的年鉴出版工作,作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的依据。一定要明确编年鉴、出年鉴为的是什么?既不是为领导歌功颂德,也不是为养活一批人,而为了对生产、科研、教育、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一句话,提高年鉴实用性,创办精品年鉴,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我们编纂年鉴的宗旨。

    强化年鉴的工具性,是当今我国年鉴改革创新的基点,提高年鉴的实用性,扩大读者用户,是新世纪我国年鉴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国外年鉴大都十分重视实用性。西方年鉴求实用而畅。从原始年鉴到现代年鉴始终贯穿着“实用”这一主线。一部西方年鉴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年鉴实用性的充实、完善、加强史,因实用而兴,以实用而畅。现代西方年鉴被称为刊中之王,其社会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们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年鉴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具有实用性,读者群更加大庞大。美国《世界年鉴》逾百年而不衰,每年的发行量达200万册,累计发行数千万册,销量仅次于《圣经》,畅销的核心因素是不断发挥和加强它的实用性的优势。再如日本作为世界年鉴事业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年鉴信息量大,检索系统完备。有些年鉴篇幅达数千页之多。栏目设置依内容和专业要求而有所不同,尤其善于利用图表和统计数字。此外,多以概述、大事记,扼要地表述其纷繁的内容,并格外重视名录、附录等各种相关资料的收录。关于年鉴的实用性,全面理解应该是为读者及时提供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料,包括领导决策、学者研究、普通读者释疑解惑所需要的资料。

    增强实用性还必须强调的是编纂质量要不断提高。没有较高的质量保证,年鉴的实用性缺乏基础。必须创造实用型的精品年鉴,这是年鉴创新发展动力核心。年鉴必须适时着力于编纂宗旨、收录内容、载体形式等的改革创新,寻求年鉴编纂可持续发展之路,力求编纂文化精品年鉴。《四川交通年鉴》创办16年来,其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改革创新的动态过程。前10年间,先后经历了“三项改革,实现了两个增加,突出了一个特色”的发展探索过程,使年鉴的综合质量大大提高。2001年,该年鉴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再度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使年鉴在“全、新、精、特、鉴、使”6个方面较过去有了更大的改进和突破,在推进四川交通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盘活人力资源

    年鉴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必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也对年鉴编辑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年鉴编辑具有理论、学识、道德素养,还要具备营销公关、网络采编等时代素养。年鉴事业要在新世纪再创辉煌,提高年鉴编辑素养,盘活年鉴编辑人力资源,是年鉴编纂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

    编辑资源是一种能动性资源、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和高增值资源,其资源的价值表现为编辑队伍决定办刊宗旨的落实、刊物的特色和影响期刊的发展。面对编辑这一类型人力资源价值的迅速提高,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需从以下3方面着手:

    ①提高物质资本投入,使编辑个人获得相应回报,激发编辑的工作热情,体现“高报酬,高效益”;

    ②提高精神激励(包括关爱、表扬、奖励、信任、尊敬等各种非物质性的激励)效力,激发编辑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

    ③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提高编辑的生产效率。

    因此,年鉴社(编辑部)要重视自身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建立一套尊重人、激励人、重用人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年鉴编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催生知识创造价值的机制。编辑人员必须以最有市场价值的表知识来调整自已的行业坐标体系,让自己的一切行为准则最终服从于以“知”为本。二是建立减少编辑人员心理矛盾冲突的机制。编辑部要强化管理、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充分发挥每个编辑人员的创造能力。三是建立适当的考评机制。年鉴编辑部以“知”为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考评体系必须“因岗而异”。建立正常的考核制度,从素质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绩效结构等方面进行跟踪考核、阶段和终结考核制度。

    总之,年鉴工作要做好,关键在于人,在于从事年鉴工作的群体。盘活人力资源,是专业性年鉴创新发展原动力的保证。

    五、开拓理论创新

    年鉴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年鉴学术理论研究的发展。年鉴学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年鉴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年鉴的迅猛发展,在年鉴研究会的重视和倡导下,年鉴学术研究百花齐放,风正气盛,研究年鉴的论著也不断涌现,探讨、研究内容广泛,对促进我国年鉴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年鉴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已累计发表年鉴学论文2000多篇,出版了《年鉴基础知识》(于翠云、杨永泉著)、《年鉴的功能与使用》(范作义著)、《中国年鉴编纂规范化》(李今山等著)、《年鉴条目及编写研究》(许家康等著)、《实用年鉴学》(肖东发等著)、《外国年鉴编纂出版概观》(李国新等著)、《年鉴学浅议》(张尚金、杨汉平著)、《地方年鉴学概要》(梁耀武著)等年鉴专著约20部,研究、探讨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年鉴的方方面面。概况起来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

    ①年鉴的性质、功能、特点、种类和地位;

    ②年鉴编纂的理论,包括框架的设计,栏目的设置、类型、功能、文体,专文的范围、功能、语体,大事记编制原则、方法、语言等;

    ③年鉴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包括编辑队伍组成、素质要求、培养目标,管理体制,作者队伍的组织、培训等;

    ④年鉴出版经营探讨,包括市场信息、出版时间、发行渠道、成本核算等;

    ⑤彩图、封面、广告探讨;

    ⑥年鉴史研究;

    ⑦外国年鉴研究;

    ⑧其他类别研究,包括规范化研究、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探讨、横向综合研究等。因此,可以说“中国是当今世界年鉴界开展学术探讨最为蓬勃的国家,亦是当前撰写年鉴论文和文章最多的国家”(孙关龙:《铸造中国年鉴事业的第二次辉煌》,载《年鉴信息与研究》1999年增刊)。这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推进我国年鉴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遗憾的是年鉴学在社会科学界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或子学科被广泛承认,年鉴学本身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从一定程度上讲,年鉴理论研究还滞后于年鉴事业的发展。当前,开拓年鉴理论创新,首先必须把握好理论创新方向和原则。关于方向,就是一定要紧紧地抓住时代性、特色化这个方向。时代性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唱响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充分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色化就是要个性化、多样化、风格化,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年鉴抓其不同特色进行理论创新研究。关于原则,主要把握好三条: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进行年鉴学术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二要贯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理论研究方针,在学术上大胆创新探索;三要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提倡脱离“两个效益”的思想理论创新。其次,年鉴学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年鉴学的理论产生于年鉴的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和推进实践。年鉴学的研究应该包括年鉴和年鉴事业。

    新世纪,理论创新海阔天空。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和完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既给中国年鉴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给中国年鉴提出了许多重大迫切而又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新问题。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理论。创新年鉴理论研究,是今后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需各位年鉴界同仁高度重视,同心同力,开拓年鉴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年鉴事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个品种多样数量可观的年鉴群体;培养锻炼了一支热爱年鉴事业有一定素质的年鉴编纂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编辑经验、经营经验;年鉴已在社会各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创新,必将使年鉴事业更充满生机与活力。

来源: 转载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