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抗震救灾志编纂原则及体式体例选择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5-12-31 11:04:33 浏览次数:1132 【字体:

   

抗震救灾志编纂原则及体式体例选择

□ 王少卿

    抗震救灾志应属于灾害志的范畴,而灾害志在方志编纂的典籍里很少,抗震救灾志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范本。根据方志编纂的一般原理,结合广元市编纂抗震救灾志的经验、教训,谈如下初浅意见。

总体思路原则

    定性定位 抗震救灾志的定性定位非常重要,它决定着编纂的方向立场、观点思想、目的意义、总体要求、编纂方法、质量水准。概括为:第一,官书性质。决定该志书必须立足党和政府的立场进行编纂。第二,志书体例。其宗旨是“存史、资治、教化”,必须用地方志的体式体例进行记述,否则,有可能不客观、不真实、不全面系统,达不到目的。第三,权威发布。它是记述抗震救灾最权威、最综合的文献。其综合性、真实性、严肃性以及成书质量都应是当地所有记述抗震救灾著述中最优秀的,是留给后人了解抗震救灾期间情况的法定典籍。第四,资料文献。抗震救灾志资料、信息的含量要大,应定义为由官方记录地震发生至恢复生产生活期间最完整、最真实、最权威的自然与社会的资料性文献。

    总体原则 编纂抗震救灾志的总体原则应该是思想观点正确,资料丰富翔实,编排符合志体,记载方法科学。

    一是要坚持党和政府确定的编纂方向。即所编纂的志书体现的思想,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这就要求编纂人员必须学习时事政治,领悟和把握党和国家编纂抗震救灾志的目的意义,传递正能量。

    二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参与配合”的修志体制。既是编纂方向的保障,也是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确保质量的前提,实施了“官书官责官修”的性质特点。

    三是坚持资料性文献的定义。资料工作是编纂抗震救灾志的基础性工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在整个编纂工作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四是坚持符合志书体式体例的编排法则。简言之,就是述、记、志、传、图、表、录各类体裁要完备,以述为主,以大事记为经络,横向分门,纵向列目,结构合理,按时序记事,述而不论,越境不书,用第三人称记述。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体,文风朴实、严谨、简洁、流畅,直书其事,杜绝空话套话等。

    五是坚持全面、客观、真实、科学的记载方法。全面,就是全面系统的记述事物的整体及发展全过程,对事物各个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起着决定作用的方面都要记述;要完整,不能残缺不全,不要缺失了大要事物,但不是事无巨细的面面俱到。客观,要求编纂者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记述,不要夹带个人的主观臆断,要用实事求是的品格从事编纂工作。真实,所记述的内容不“伪”不“假”,是事实的本原,真实可靠。科学,编纂方法要科学合理,编修成果具有科学性,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重点要把握横向轮廓、纵向脉络、性状本质、特色特点、反映规律、经验教训等。

    六是坚持宁缺勿错的记载原则。地震事发突然,抢险救灾情况紧急,许多文字、影像资料是事后获得,而且渠道众多,其说不一。编纂者要进行辨析、考证,抛弃似是而非的资料,选取准确真实的史料入志,特别是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要素要齐全、准确,合乎逻辑,不自相矛盾。注意与文件、相关书籍中涉及到的同一事物相印证,尽量做到吻合不矛盾。实在难以弄清的事物,可以模糊记述或略去,宁可缺失,也不能出现差错。

编纂要领

    个性特点 相对综合志书来说,抗震救灾志有如下个性特点:一是上下限期限短、时间性强,且记载事情既多又杂。二是应对自然灾害,自然与社会的问题在不同时间有主有次,但整体上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三是地震伤亡惨重,损失巨大,在记述中必然涉及情感。四是抵御巨大的地震灾害,个人是微小脆弱的,只有群体、组织、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合力才有所效果,这就涉及到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诸多事物。五是编纂抗震救灾志的主要目的是启示后人如何防灾、避灾、抢险救灾,这是最积极、最有意义的,涉及到自然科学和自然环境等问题。六是灾情发生后的所有工作涉及到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是纵横交织的工作,抗击灾害的能力体现了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根据这些特点,我们的编纂方法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通。

    总体上坚持述而不论,适当夹带感情色彩 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之残酷、伤亡之惨烈,抢险救灾行动之神速、救援之艰难,灾后重建动员之广泛、成果之巨大,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要真实、鲜明、生动地记述下这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场景,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描述、描绘,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印象深刻。但这种描述是真实情景的再现,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要随意夸张、过度渲染,除了在“述”体中可以直白外,在“志”体中尽量通过记述事物在字里行间流露。

    自然与社会并重记述 抗震救灾是人类与自然的搏击,涉及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相比综合志书来说,记述自然的份额应该加大。记述地震地质、地理状况及地震的发生、地球物理的变化,必然要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的专业内容,这些珍贵的史料可以供今人、后人去研究,为人类生存服务。记述专业内容一要准确,二要适当,不要把深奥难懂的专业内容照搬到志书中去。

    宏观微观并重记述 记述抗震救灾的过程,宏观上反映“面”,是森林,见大势大略,主要发展脉络清晰,变化过程明确;微观上反映“点”,是树木,注重细节,注重典型,呈现亮点。宏观、微观不可或缺,要以宏观统领微观,使志书全面系统,有立体感,有深度。要处理好一般灾区、重灾区、极重灾区记述的关系,既要全面反映整个抗震救灾的全过程,又要加重极重灾区记述的分量,方能显出灾情之大,救灾之难,援建之真。

    加强专题记述,注重典型事物 对一些特色突出、独立性强、有重大影响,受归类、体裁或篇幅限制不能充分记述的大事件或者重要、必须保持完整性而又无对应纲目记述的事物,可采取设置专题记述。专记应内容深刻,数量适度,与其他章节相关记述保持一致性。典型记述,既包括典型事例,还要特别注重典型措施,如“五有”“三个全覆盖”“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有手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等受到肯定和高度赞扬的政策、措施、口号。

    注重人文记述,增强可读性 在抗震救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突显出各类人物优秀的精神特质,这给志书记述大量人的活动创造了条件。除了地质地理、灾害成因等章节外,其余篇幅的记述,一是要注意尽量将“人文”资料入志;二是把与事物紧密相联系的人,通过“以事系人”的方法记述下来,既见物又见人。

    表格要合理,数据不矛盾 对表格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合理、要素齐全、内容准确,不与文字矛盾、简单重复;运用比例恰当,不可滥用;既要领悟“一表顶万言”,也要注意“一言概万表”的道理。

    精选图照,力求图文并茂 志书中选用的地图,绘制应精确无误,各类要素齐全。除地图以外,抗震救灾有许多震撼人心的场面,留存有大量照片。选用的照片要有历史价值,有视觉冲击力,能震撼、感染读者,达到一图顶万言的效果。照片的说明文字要具有提示和延伸照片内容、增加信息量的功能,使读者加深了解。照片可集中编排在文前,也可部分作为插图编排在志中,但图与文字内容要保持一致,避免图文矛盾。

    谨慎记述敏感事物 抗震救灾工作成绩巨大,但一度时期的无序状态不可避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也会派生出一些敏感问题。如新闻机构的报道与真实情况的记述不符,官方发布的信息与民间传言相左,移民搬迁、遗体处理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违法违纪和惩戒情况,以及领导、敏感单位的记述等等。处理这类问题要实事求是,注意记述的尺度和角度,把握好感情和政治立场。

体式体例选择

    基本框架 抗震救灾大体经历了灾情发生、抢险救灾、医疗救治和防疫、安置和赈济灾民、灾后重建五个阶段,基本框架适宜采用以时间为序,纵向分门,即以阶段分篇,横向扩展(以事类分章,再细分节、目),按时序纵向记述。加上概述、大事记、人物篇、附录等,其框架就基本成型了。

    结构形式 鉴于在较短的时间里,各种事物相继发生,各种力量集中作用,很多现象是多种事物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所以,抗震救灾志应当避免人为砍开分离、折断脱节的结构形式,而应当使用容量大、系统性强、层层统辖、逻辑关系严密、整体性强的章节体。至于一些逻辑性强而难以入志的比较孤立又重要的事物,可以通过大事记或专题记述等形式弥补入志。

    层次安排原则 一是在以时间为序,纵向分篇的基本框架之下,依然要总体上坚持层层统辖、纵向书写的原则。二是层级不能过多,除篇章节目外,最多目下再设子目,不能超过五个层级。三是各层次以横分事类为主,个别章或节可以考虑分期或错期安排,以便于记述事物之变化或反映事物之特点。四是各独立单元同一层级的分类标准一般应统一;鉴于抗震救灾期间事物的庞杂性,允许个别单元使用有利于记述的双分类标准,以便于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进行记述。五是特别重要、需要突出的事项可以提升一个层级,比如“唐家山堰塞湖”“交通生命线”等。六是竖写单元必须是一个基本事类,内涵不能过于狭窄,否则不利于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面貌,影响志书功能的发挥。

    体裁设置 述、记、志、传、图、表、录这七种体裁都必须具备。是否使用考,要根据记述的需要确定。如国家和省级的抗震救灾志里,应当设考的体裁,以考证地震发生的成因。而市(州)特别是县(区)抗震救灾地里就无“考”的必要。

    章法确立 原则上编纂综合志书的章法抗震救灾都可以遵循,但有几个方面应该灵活:一是时限不是20年,是地震发生至重建结束,也可以以主震之后的余震情况来确定。二是横排纵述的问题要灵活。三是不允许抒情的规定要灵活,但要把握度,一般不宜采用评论。四是记述的内容与综合志书不同,抗震救灾志毕竟属于专业志书范畴,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就记述,无关的就不记述。同时,抗震救灾志的章法与编纂主体,或者说编纂层面也有关系,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以及县的层面也应该有所差别。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