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5-03-17 12:10:30

2019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20200519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19 10:38:19 浏览次数:1068 【字体: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树江

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人大有力监督下,全省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职责,以“六个实质化”为统领,在“实”字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共受理案件136.03万件,审、执结127.16万件,同比上升9.78%、13.02%。其中,省法院受理2.41万件,审、执结1.94万件,同比上升22.52%、36.71%。

一、以服务大局实质化为导向,切实贯彻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审理集资诈骗等犯罪案件687件1600人、民间借贷等民事案件12.67万件。与12个省级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四川盛马公司等30余家企业重整成功。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依法审理知识产权案件9113件,同比上升30.2%。妥善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276件,助力我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审慎审理涉民营企业案件24.12万件,涉案金额1261.91亿元。规范适用强制措施,防止“办了案子,垮了企业”。严格区分经济违法与犯罪,依法宣告6名民营企业经营者无罪。发布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联合省工商联出台意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贴心服务。

服务保障精准脱贫。严惩涉扶贫款物犯罪,保障扶贫政策落地落实。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凉山地区新收毒品犯罪案件同比下降37.87%,有力促进“脱毒脱贫”。妥善审理农村土地流转等案件2368件,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振兴。选派757人深度参与脱贫攻坚,荣县法院等7个单位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助推美丽四川建设。依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5741件。实行重大案件提级管辖,形成对环境资源犯罪高压态势。与生态环境厅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沱江流域7个中院共建协作机制,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服务峨眉山等景区违建整治,新设九寨沟、黄龙等旅游环保法庭,为我省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司法服务。

二、以诉源治理实质化为着力点,坚实服务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

坚决维护安全稳定。严厉打击颠覆国家政权等犯罪,坚守国家安全底线。严惩涉枪涉爆及故意杀人、强奸、绑架等犯罪,审理案件2891件3681人,营造安定社会环境。严惩职务犯罪,审理案件844件1131人,吴浈、严春风等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严惩“两抢一盗”、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审理案件1.43万件2.03万人。公正高效审理特赦案件1300余件。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坚持精准打击,审理涉黑恶及“保护伞”犯罪案件359件2745人,“饶氏兄弟”、“村霸”梁忠银等黑恶势力受到依法严惩。开展“打财断血”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8122.71万元。坚持深挖根治,排查移送线索291条。我省法院专项斗争走在全国前列,获中央督导组肯定。

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妥善审理涉登记、审批等行政案件886件,依法审理信息公开案件819件,判决履行公开职责132件,稳妥审理涉政府特许经营权等行政协议案件202件,依法认定违约责任,助力“放管服”改革,助推阳光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建立省级府院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机制,获省委、最高法院肯定。

强力推进诉源治理。推动形成党委主抓“一盘棋”格局,参与制定《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巩固诉源治理创新成果。设立律师调解室180个,吸纳37个公证机构和1750个组织参与调解,加强和规范司法确认,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主动发布典型案例,积极参与“法律七进”,为社会提供规则指引。全省法院新收案件增幅回落6.31个百分点,诉源治理成效获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肯定。

三、以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为牵引,务实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推动诉讼服务提档升级。大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建成诉讼服务中心、站、点198个、799个、1358个。全面应用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四川微法院,网上立案24.96万件、送达32.31万件次。严厉整治“年底不立案”,12月立案数同比上升61.07%。全面开展跨域立案和电子档案异地查阅,广汉等地法院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实现群众少跑腿、服务“不打烊”。

促进纠纷化解提速增效。认真落实“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要求,完善“分调裁审”机制,快速办理简案41.69万件,让纠纷化解步入“快车道”。探索案件在线审理,为纠纷化解插上“科技之翼”。全省法院结案率达93.48%,创近5年新高。

强化民生权益司法保障。严厉打击校园霸凌、校园贷、校闹等违法犯罪,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严惩侵犯妇女儿童老人等合法权益犯罪,审理案件1.28万件。广安协兴法庭、巴中柳林法庭等获全国妇联表彰。妥善审理医疗、就业等案件2.81万件,切实保障民生福祉。完善涉军维权协作机制,涉军停偿案件审执工作获中央军委等表彰。依法决定国家赔偿666.62万元。发放救助金4578.23万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四、以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为抓手,着实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

完善执行工作格局。与省委政法委联合发文,将协助执行纳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执行+保险”,全力查人找物。深化信用中国(四川)平台应用,失信联合惩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限制高消费29.49万人次,促使6.34万人主动履行债务,诚信体系约束效果进一步彰显。

深化执行机制建设。全省三级法院全部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形成统一管理、指挥、协调的执行工作体系。创新“三分”办案机制,解决权力过于集中、办案效率不高等问题。全省法院执结案件平均用时比全国少10天、同比缩短18天,执行信访率0.19%,比全国低三成、同比下降近半。

加大专项执行力度。常态化开展“失信大曝光”“执行大会战”等专项活动,曝光15.64万人次,拘留4608人次,判处刑罚50人,稳妥高效执结社会关注案件。全省法院执结案件43.29万件,同比上升22.43%,执结率高于全国1.76个百分点,执行到位607.43亿元。“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获人社部、最高法院表彰。

五、以庭审实质化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三项规程”,努力实现“四个在法庭”。依法宣告51名被告人无罪。全面推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有效保障被告人权利。推广行政案件优化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同比上升8.05个百分点。联合出台律师调查令办法,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总结推广反家暴等制度,妥善审理家事案件10.36万件,以柔性司法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完善司法责任体系。健全员额法官遴选机制,遴选优秀人才入额,不断为司法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强化“四类案件”监管,努力实现放权到位、控权有效。强化示范引领,院庭长带头办理案件26.92万件。推进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精简率达32.1%。强化法官权益保障,先后为8名法官澄清正名。

强化审判质量保障。出台提升民商事审判质量指导意见,推进类案和关联案件强制检索,启动民商事参考性案例库建设,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加大评查、公开力度,倒逼案件质量提升。全省法院生效案件服判息诉率上升至98.68%,司法公正进一步彰显。

六、以文化建设实质化为引擎,严实打造“四化”过硬队伍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实施“忠诚铸魂”等八项工程,持续开展向上级法院党组述党建述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获最高法院肯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教育干警坚守为民初心、勇担法治使命、厚植爱国情怀。

强化司法能力建设。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培训干警1.6万余人次。专项培训双语法官75人次,选派19名干警到民族地区法院锻炼。开展审判业务专家、十佳庭审等评选活动,激励争先创优。聚焦“三高六质”,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全面落实“以案促改”。综合整改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最高法院司法巡查反馈意见,审判质效专项整改获省委肯定。全面推行“三非”工作机制,出台干警“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强化警示教育,筑牢廉洁司法防线。

全省法院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真诚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检察监督、社会监督,促进公正廉洁司法。省法院承办33件代表建议、30件委员提案全部办结,组织开展“产权保护·服务大局”等联络活动,聘请31名特约监督员,切实增强监督联络工作实效。

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增添了压力和困难。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省法院迅速投入防疫阻击战。一是积极参与联防联控。派出干警8.29万人次参与一线疫情防控,有力推动防疫措施落实。依法从严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审理案件69件82人,切实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稳定。二是全面推行“非接触式”诉讼服务。依托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四川微法院等平台在线立案9.27万件、庭审7308件,在线证据交换、文书送达22.18万件次,有效满足疫情期间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三是依法保障复工复产。出台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意见,指导全省法院妥善审理劳动争议、融资借贷、破产重整等案件2.72万件,执结涉企案件2.81万件,执行到位92.48亿元,暂缓执行196件,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深”字上下功夫,以信息化为支撑,纵深推进“六个实质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深谋服务大局举措,进一步增强保障实效性。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六稳”“六保”,纵深推进服务大局实质化,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是深挖社会治理潜能,进一步推动治理法治化。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奋力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全面胜利,推动完善党委主抓的诉源治理格局,纵深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助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三是深植司法为民理念,进一步提升服务满意度。始终坚持便民利民原则,纵深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加强“两个一站式”建设,打造“智慧服务”新模式,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

四是深化执行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诚信度。紧盯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纵深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充分发挥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作用,深化执行工作机制创新,精准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持续开展专项行动,以执行工作实效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五是深推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彰显司法公信力。立足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纵深推进庭审实质化,切实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扎实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做实“四类案件”监管,适时推进高、中级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和省以下财物统一管理,促进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六是深耕法院文化土壤,进一步强化队伍战斗力。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纵深推进文化建设实质化,增强干警为民情怀、履职本领和拒腐防变能力,建设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队伍。

来源: 20200519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