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四川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2025-03-17 12:10:10

2020 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20210812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8-12 09:43:23 浏览次数:3062 【字体: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人社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的系列会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握最大民生部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助推部门的职能定位,有序有力有质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发展,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劳动就业

坚持把就业促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动实现“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2020年,全省年末城乡就业人员474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489万人,乡村就业人员2256万人。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1542万人,第二产业1098万人,第三产业210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6.22万人,比上年减少11.5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89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88万人,比上年减少1.02万人。全年共帮助162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3%。

2020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2573.4万人,比上年增加90.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458.8万人,增加90.2万人;省外转移就业1114.6万人,增加0.6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5673.6亿元,增加750.2亿元,增长15.2%。

2020年,全省共实名登记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2.21万人,实现就业创业10.62万人、处于就业活动中1.46万人,占登记总数的99.0%。累计发放创业补贴0.4亿元,促进0.4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3388个。全年有7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招募1896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农村基层服务。2017级民族地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0%,超过目标任务3.0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坚持“强主体、建园区、创品牌、优业态、聚人才”工作思路,制定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支持和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十五条”、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等系列政策措施,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全口径统计,建成成都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泸州和绵阳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筹建乐山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区、川南人力资源协同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川东北人力资源高质量服务供给区建设,区域性园区建设、人才聚集、协同发展初见成效,全省“一核两翼”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278家,从业人员3.57万人,促进791.64万人实现就业和流动。

全年组织13.72万人参加创业培训。新增创业担保贷款34.7亿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2万人,带动(吸纳)就业6.2万人。全年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10.94万人,创办企业3.24万户,创造产值274.86亿元。

全年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为107.93万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办理求职登记,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分别达102.83万人次、100.32万人次。

全年争取中央财政就业专项资金32.5亿元,省级财政就业专项资金6.2亿元。

二、收入分配

围绕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健全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合理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水平。

全面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调查企业6817家,涉及职工97.3万人,涵盖18个行业门类、1382个职业大类。首次向社会发布我省薪酬调查数据信息。推动省属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巩固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成效,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落地落实。

根据统计部门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4520元,比上年增加5253元,增长7.6%,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4.6%。城镇全部单位分行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44740元,下降13.6%;采矿业96491元,增长15.7%;制造业67174元,增长1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08744元,增长7.0%;建筑业57900元,增长8.6%;批发和零售业57911元,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2301元,下降2.1%;住宿和餐饮业42109元,下降1.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4664元,增长14.7%;金融业96555元,增长3.2%;房地产业61772元,下降1.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5715元,增长8.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98112元,下降11.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6767元,下降1.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42795元,下降2.9%;教育业90344元,增长3.3%;卫生和社会工作104701元,增长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3535元,下降6.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6167元,增长11.3%。

三、社会保险

(一)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改革与制度建设取得全面进展,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基本建立,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费落地落实,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6054.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24.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中,在职职工1882.6万人,增加98万人;离退休人数947.5万人,增加31.8万人;女性1469.4万人,增加80.3万人;农民工187.1万人,增加77.2万人;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2524.4万人,增加126.9万人;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305.7万人,其中退休人员108.2万人。年末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92.65%。

年末企业离退休(职)人数为839.3万人,比上年增加29.8万人,月人均领取水平达到2276元。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数1176.8万人,月人均基础养老金105元。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055.8亿元,比上年减少38.0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612.7亿元,减少267.8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收入643.6亿元,增加86.9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1.2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447.9亿元,比上年增加426.7亿元,其中发放基本养老金3024.2亿元,增加341.7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367.4亿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285.5亿元,比上年减少222.8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154.2亿元,减少362.4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收入573.4亿元,增加56.2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665.6亿元,比上年增加249.5亿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2249.2亿元,增加168.1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218.0亿元,比上年减少380.2亿元。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70.4亿元,其中征缴收入458.5亿元,中央财政补助收入70.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782.3亿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775.0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49.5亿元。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13.9亿元,比上年增加67.1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148.0亿元,增加55.1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124.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补贴31.1亿元。基金总支出212.5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其中支付养老金210.0亿元,增加9.4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632.5亿元。

(二)失业保险推进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返还、扩大保障范围、助力脱贫攻坚等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失业人员待遇水平。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47.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6.08万人。其中,女性458.97万人,增加41.14万人。

全年共为22.3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月人均领取失业金水平1375.05元,比上年增加13.35元,增长0.98%。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59.93亿元,比上年减少3.23亿元。其中,征缴收入40.93亿元,减少12.14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34.37亿元,比上年增加80.47亿元,其中,支付失业保险金18.75亿元,基本医疗保险费支出5.69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174.08亿元。

(三)工伤保险出台《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四川省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施办法》,贯彻落实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扎实推动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等工作。完成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调整,实现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连续17年稳步提升。年末全省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2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2.9万人;其中,女性519.1万人,农民工220.6万人。建筑业新开工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99.7%。全年有7.9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23.4亿元,比上年减少15.6亿元。其中,征缴收入21.6亿元,减少15.0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4.3亿元,比上年增加0.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73.0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深化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积极防范化解社保基金支付风险,认真开展社会保险各类专项检查,推进基金智能监管,全年归垫或收回社保基金1818.94万元。依法开展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监管工作,委托投资营运10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运营职业年金基金770.48亿元。

2020年全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910家,比上年增加268家;参加企业年金职工48.01万人,比上年增加5.33万人;领取待遇人数1.71万人,比上年增加0.61万人;支付受益人待遇8.18亿元,比上年增加0.89亿元。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362.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5.50亿元。

(五)社会保障卡全省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9042.74万人,比上年增加138.73万人;其中,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为1511.89万人,增加119.79万人。全省签发电子社保卡1930.05万张,比上年增加1502.55万张。全省共设立1.65万个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比上年增加0.42万个;其中,现场制卡网点4900个,增加1238个。启动省内异地补换卡工作,全年累计补换卡1175张。打通川渝两地社会保障卡管理信息系统和网上服务渠道,设置社会保障卡川渝通办网点,实现激活、挂失、电子社保卡签发等事项川渝通办,全年共为重庆持卡人提供社会保障卡通办服务0.76万人次。

不断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推动社会保障卡在政务服务和民生领域应用共享。实现持卡办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等人社业务和就医即时结算、跨地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四川政务服务网和“天府通办”APP用户基于社会保障卡的身份认证,以及使用电子社保卡的扫码登录。深入推进全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一卡通”发放工作,全年累计发放资金462.4亿元,惠及2604万人。

四、人才人事

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37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达到48万人。出台《四川省“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实施办法(试行)》,首批选聘4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制定出台《四川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完善24个系列(专业)职称申报评审标准条件,在全国率先增设白酒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工程专业。首次开展我省二级造价师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切实关心爱护医务、科研等抗疫一线人员,在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选拔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支持政策。截至2020年底,抗疫一线人员申报高级职称2368人,评审通过1907人(破格458人);在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中,选拔推荐抗疫一线医务人员20名。加快成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与重庆共同举办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川渝两地职称互认、开展继续教育合作。完成“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推荐,全省8人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完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推荐,我省88人入选并获国务院颁发证书及津贴。组织开展第十三批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工作,推荐产生建议人选571名。完成第四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组建,聘任专家999名。加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11家企事业单位获批新设立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5家企事业单位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年共招收博士后984人,在站总数达到3385人。举办“工业互联网与中国智造”等国家级高研项目5期,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80名。推动“双定向”基层职称评审政策落地落实,“三州”双定向申报1150人,评审通过872人,其中高级760人。对“三州”护士执业资格、执业药师等6项职业资格考试单独划定合格标准并报人社部批准,6566名专业技术人员享受政策优惠。大规模高质量开展32期专家智力服务基层示范活动,1000余人次省内外专家参与。

加快培养支撑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产业大军。全省技能人才达到10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11万人。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出台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民办培训学校管理办法等文件,全年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161.98万人次、支出专账资金13.7亿元,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支持43.59万名职工参加以工代训。建成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网络培训平台,支持237万人次在线培训。全省技工院校达到96 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12 所、技师学院21所,在校学生14.84万人;当年招收新生6.3万人,毕业学生3.87万人,就业率达98%。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456个,就业训练中心85个。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新建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1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超15万人次。加快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年累计培训3.7万人次。与重庆签订川渝职业能力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技工教育、等级认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印发《分类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细则》等,加快健全以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技能竞赛选拔、社会选评等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大力推进职业体系建设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完成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119项,完成117家企业、院校、评价机构备案审核,组织3.42万名职工参加等级认定。指导全省普遍建立市级或企业级首席技师制度,完善技能带头人制度和岗位津贴制度。持续打造四川技能大赛品牌,成功举办第四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人数超过150万人次。遴选集训优秀选手代表四川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斩获4金5银6铜36个优胜奖,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居西部第一;参加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斩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全年为52.48万名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45.9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年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5.3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6万人。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通过绿色通道已招聘补充1137名急需紧缺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及时奖励个人372人、集体54个,其中嘉奖235人、记功137人、记功集体54个,优先晋升岗位等级524人,切实将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激励医务人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大力量。规范和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核准87家省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累计办理省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确认、岗位晋升、转岗竞聘等岗位聘用结果备案3.5万余人次。有序开展全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全省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4.6万人。及时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对5306名个人、2402个集体进行了专项奖励。其中,嘉奖个人4512人,嘉奖集体2001个;记功个人734人,记功集体348个;记大功个人60人,记大功集体53个,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营造了良好氛围。贯彻《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表彰奖励与任免工作成效显著。统筹做好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工作,共表彰先进个人5234名、先进集体2460个,其中省级先进个人899人、先进集体300个。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向党中央、国务院申报设立“四川省优秀服务业企业”临时省级表彰项目1项,设立“四川省‘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等常设省级表彰项目3项。指导“四川省环保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5个省级表彰活动和“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暨明星企业”等20个省直部门表彰活动的实施开展。扎实开展“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发放工作,激发了全社会崇尚英雄的热情。严格管理示范创建活动,全面清理各级各类示范创建活动。扎实做好省政府干部任免工作,确保全年任免263人次无泄密、零差错。

圆满完成人事考试工作。统筹安全考试和健康考试,加强考试期间疫情防控,实现多部门协调联动,提升服务考生水平,优化考试命题工作质量,强化技术创新和制度保障,确保各项人事考试工作顺利开展。全省共组织专业技术资格、职(执)业资格和公务员录用等考试共计67项,参考人数296.15万人次,共发放各类资格证书7.2万余本。

五、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新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指导完善企业职工协商协调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由专业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法律裁判为主向自主协商为主转变、部门主责主业向多方协力协同转变。在全省开展平台用工情况调研,深化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工作专题研究,加强相关保障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出台,有力推动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工作。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试点,全面抓好成都市新都区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引导各地积极开展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在多个区县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先行先试和经验探索工作。

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强化争议前端预防,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内部协商和解机制。稳妥处理涉疫情劳动争议,创新办案方式,确保当事人维权不受疫情影响;突出柔性化解,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强仲裁处理风险防控,稳慎处理集体争议。深化仲裁标准化建设,考评验收合格省级标准化仲裁院9个,总数达到126个。完善仲裁制度,出台《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代理办法》。推动争议多元化解,落实劳动关系协调三方机制,普遍开展法律援助,强化裁审衔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共受理争议2.86万件,涉及劳动者4.32万人,涉案金额6.47亿元,调解成功率67%。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受理案件5.15万件,涉及劳动者6.67万人,涉案金额20.62亿元,仲裁结案率95.2%。

加大劳动监察和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力度。强化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力量,基本形成部门协同、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组织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活动,对落实条例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建立健全全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和建筑工人实名制平台,对在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监督。先后开展春季、夏季、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公布重大违法行为101件、纳入黑名单管理66户、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14件,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活动,评出A级企业4075户,B级企业4228户,C级企业396户,实施约谈1100户次。率先在全国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根治欠薪社会监督员20人。全年主动监察用人单位4.5万户,查办及协调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1.3万件,其中欠薪案件680件,为1.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8亿元,欠薪案件、涉及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7%、14%。

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建设

深化法治人社建设。在立法、执法、普法、守法各环节协同发力,取得积极成效。推动出台《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推进《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管理,按要求解读并公开,全年共审查报备规范性文件25件。全面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对新制定涉及市场经营主体的规范性文件均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加强与司法业务对接,确保人社法律法规和司法裁量尺度相衔接。坚持复议便民、案结事了,提高复议案件的办案质量和效率,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年审结复议案件176件,办理行政诉讼一审应诉案件101件。强化“以案释法、以案促学”,组织干部职工参加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旁听。创新普法方式,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组织“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举办全省人社系统的民法典和人社法治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12.4”宪法宣传日活动,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和“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编制并向全社会发布《2019年度四川人社依法行政蓝皮书》《2019年度人社典型案例白皮书》。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

积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社扶贫力量。锚定“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目标,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促进返岗复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有力推进就业扶贫。全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28.6万人,疫情期间开行返岗专车专列(厢)专机运送贫困劳动力53万人,利用就业扶贫基地、车间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7万人,通过新增临时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26.9万余人。大力开展深贫地区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和“扶贫专班”、“送培训下乡”等活动,扎实抓好技能扶贫。聚焦“应保尽保”目标,稳步推进社保扶贫,345.4万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纳入了养老保险代缴范围,深贫地区人均月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1485元。强化职称及职业资格政策服务基层导向,增强贫困地区本土人才“造血”功能,深入实施专家智力服务基层行动、人力资源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扎实抓好人才扶贫。成功举办“四大片区”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研修项目48期,培训当地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开展115期专家智力服务基层示范活动、举办专题讲座1.49万场次。

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圆满完成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工作任务。全省乡镇(街道)基层平台标准化率达到96.5%,社区服务站点(窗口)标准化率达到98.9%,行政村服务站点(窗口)建成率达到96.8%。建成社银合作网点1717个,其中“社银一体化”网点959个,市、县两级“社银一体化”网点覆盖面92.2%。加快推进四川人社公共服务平台与省政府一体化平台、人社部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全年全省线上服务5亿人次,12333电话咨询全省服务量达913余万通。推进人社新一代数字化转型,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级政务云四川省人社数据中心,优化推广省集中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全省就业、社保、社保卡、劳动监察、调解仲裁等6大业务系统数据汇聚、存储、同步更新等工作。加大统一人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便民服务实现“一体化”,推进人社服务“一网通办”。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精简证明材料和表格,压缩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提升行政审批等服务事项便捷度、满意度。深入推进系统行风建设明察暗访与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持续开展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四川省连续两年荣获练兵比武活动全国总冠军。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故有部分统计数据与在此之前公布的数据略有出入。

2.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本公报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4.本公报涉及就业人员数据为国家统一测算数据。

来源: 20210812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