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北川非遗——羌族萨朗‖杨永富

来源:嗨北川 发布时间:2024-02-22 13:56:10 浏览次数: 【字体:

北川非遗

羌族萨朗

杨永福

萨朗是最有羌族特色的圆圈群舞,羌语称“跳萨朗”。羌族萨朗(羌文Rrmea Salengw),是中国羌族独有的代表性文化,已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萨朗由能歌善舞者领头,男外女内,环篝火而围绕,且歌且舞且旋转,甩手摇肩,身体俯仰,脚步腾跃,下肢动作灵活,舞风粗犷,舞姿雄健,边跳边唱,节奏明快,所唱歌曲多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羌歌,几乎完全用羌语演唱。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自娱自乐性极强的集体舞蹈形式。跳羌族萨朗不分时间、地点,想跳就跳,节日场面特别大,参与的人特别多。

北川羌寨风俗善良淳朴、热情奔放。民俗文化之羌族萨朗表演底蕴深厚,极具本土地域特色。羌人好歌舞,羌语“萨朗”,汉意是“载歌载舞”的意思。羌人两情相悦唱情歌,不幸郁闷唱苦歌,男婚女嫁唱喜歌,亲人亡故唱丧歌,年节聚会唱酒歌,劳作解乏唱山歌,习惯于围成一圈边跳边唱。据史书考证,早在商时期,古羌人完全从事游牧生活时,在那特定的环境中,他们以“祭”的方式祭天,祭祀活动十分庞大而又隆重。祭祀从“祭”开始也就有了舞的端倪,“萨朗”就是由祭祀舞演变而来的。

萨朗节是羌人延续几千年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动,从明清时代开始在羌区广泛传承一直延续至今。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硕果累累的秋天,北川羌族自治县各村寨都要举行羌族萨朗节,由羌族释比选择时间,带着羌民们来到圣洁之地杀羊祭祀。当天,在隆重的羌寨迎宾仪式后,寨子里的羌族姑娘们身着民族盛装、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羌族小伙敲起原始祭祀皮鼓,释比手持羊鞭(羌人称为神鞭)带领寨子里的村民进行祭祀活动。隆重的咂酒开坛仪式后,寨子里的小伙们拉着肥羊进寨宰杀,释比将羊头供奉于白石塔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羌族姑娘小伙手牵手围着篝火唱山歌,跳萨朗。入夜,喝羊汤、吃羊肉,羌族儿女与宾客们一起手挽着手围绕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姑娘小伙甚至客人被欢乐的人群抛向空中(俗称“筛糠”),这是对客人或被抛扬者的最高礼遇,羌寨成了欢乐的海洋。特别是每年的秋季北川羌区或以乡或以村为区域举行萨朗节,全乡、全村的村民聚集一起,庆祝丰收,欢庆丰年,以民间传统的方式表达对和平盛世的喜悦之情,表达因国强而家富的感激之心。

北川羌族自治县保留跳萨朗民俗最完整的是青片乡。此乡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该乡境内,自然景观星罗棋布,每个景点都有扣人心弦的故事相伴。区域内野生药材鳞次栉比,仅常用中草药材就有250余味,名贵中草药材也达60余味之多。境内人文风景具有浓厚的羌族民族特色。青片乡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特征保留较完整、民族民间文化较丰富、民族风情最浓郁的乡镇之一。

北川各乡镇羌寨羌民特别是青片乡各羌寨村民,既是萨朗节的受众者,也是传承群体。

羌族萨朗表现了羌族人民乐观、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不畏艰险、顽强的精神面貌,深情寄托了“走出羌山、面向世界”的豪迈气魄。如今,羌族萨朗已把传承民族文化和乡村经济建设、旅游发展结合了起来,对促进品牌效应的形成和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羌族萨朗已与乡村旅游发展融为一体。

200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庆祝羌年时,都要在县城进行羌族萨朗的游行和比赛并颁奖,以此推广羌族萨朗。2013年11月3日,北川羌族自治县万人跳萨朗庆羌年,创吉尼斯世界纪录。2016年9月26日,四川省羌学会、四川省大禹研究会主办,为期4个月的首届羌族萨朗节在绵阳北川开幕,上万羌族儿女随着音乐的响起,跳起欢快的萨朗。羌族萨朗从民间走向了大舞台,得到北川各族人民喜爱,得到专家艺术团体重视,形成了完美的文化艺术,是典型的集歌舞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这是羌民族的自豪,也充分体现了羌族萨朗的艺术魅力。这一民俗活动吸引了全县各族群众及县内外游客的广泛参与和体验,让大家实地感受到浓浓的羌族民风民俗,知晓了羌族萨朗、羌族释比文化、羌族信仰等。羌族萨朗已成为北川“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

图片

北川禹王广场 游客围着篝火跳萨朗

图片

石椅羌寨 游客与北川人民跳起萨朗

来源:嗨北川

整理:杨永富(北川县政协)

图源:北川发布

来源: 嗨北川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