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从清代到现代,四川人恋爱结婚有哪些讲究?

来源:四川在线记者 张庭铭 发布时间:2022-08-05 18:57:52 浏览次数:1526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张庭铭

遇倾心、共白首、泛舟赏月........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不仅有爱情,还有各种有趣风俗。那你知道四川人耍朋友、结婚一般有哪些讲究么?

七夕佳节,四川在线记者采访了方志专家、查阅了《四川省志·民俗志》,为大家揭秘。

清代至民国,讲究门当户对、郎“财女貌等

志书专家告诉记者,四川旧时候有“开错一代亲,带坏三代根”的谚语,足见川人对择偶的重视。绝大多数川人的婚姻,都遵循了当时公认的择偶标准。“在清代至民国,四川各地的择偶标准大体主要有:门当户对、郎“财”女貌、生辰八字、年龄匹配和血缘姓氏等五个方面。”

《四川省志·民俗志》记载,在清代至民国的四川择偶标准中,首要的几条就是“门当户对”“郎‘财’女貌”等。

“门当户对,一般是看两个家庭的社会地位(阶层)、政治背景、经济条件是否相当,很少会顾及当事人双方的意愿、个性等。”志书专家介绍,以前的四川有“板板门对板板门,笆笆门对笆笆门”之说。以清代四川的八旗满人为例,他们自视为上等人,不与其他阶层和民族的人通婚。这种现象,甚至到民国早中期也依然存在。如成都“少城”内的满人,为了门当户对,长期内部通婚,出现了许多近亲婚配现象。“民国时期流行的一幅对联:‘多福多寿多男子,对门对户对亲家’,便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联姻关系。”

至于“郎‘财’女貌”,按照《四川省志·民俗志》的记载,是指对男性主要看其才能和财力,对女性较注重身材相貌。志书专家告诉记者,以农村地区为例,那个时候女择男时有“上、中、下三选”之说。其中,选子弟、不选田地是上选;门当户对,条件适合是中选;只图田地不看人是下选。男选女的话,一般主要是看姑娘本人情况,若是只看嫁妆,便会被传为笑话。

“现在年轻人耍朋友结婚,关注的是男女身高这些,其实当时也有关注。”志书专家说,按照相关记载,四川传统的审美观点认为,男女间的理想身高比例是“齐眉”,即女子的身高达到男子的眉毛处为佳;另外,按照传统的审美观点,女性嘴小则含蓄温柔,嘴愈小愈好,以“樱桃小口”为最佳。

1981年,四川人开了公开刊登婚姻启事的先河

“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人耍朋友、结婚的标准有所改变。”志书专家介绍,根据资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择偶标准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上世纪50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自主选择并存;上世纪60年代,把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看得很重;70年代,主要考虑经济收入、风度、文凭等;上世纪80年代,主要考虑身高、外貌、收入等;上世纪90年代,首要考虑职业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人丁乃钧开了公开刊登婚姻启事的先河。”

《四川省志·民俗志》记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婚姻观念的改变,从1981年开始,报刊杂志、电视上开始刊登征婚启事。四川省江津地区(现重庆市江津区)的数学教师丁乃钧,是当时全国第一名公开刊登婚姻启事的人。他的征婚启事于1981年8月1日在报纸上登出后,短期内就有270多名应征者。最后,他从中挑选了在吉林省某市技校任教的28岁姑娘结为伉俪。省内各种媒体,大多开辟各种专栏,登载征婚信息。一段时期内,这一类栏目广受欢迎。这一时期,婚姻介绍所也迅速出现在城乡各地,人们的择偶范围大大拓宽了。

“还有一点很有趣,就是无论以前还是现代,身高和外貌问题,似乎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志书专家说,按照相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四川城镇姑娘中,曾一度流行过注重男子身高的择偶观。那一时期在报刊或婚姻介绍所征婚的女士,一般都要求男方身高起码在1.7米以上,这甚至具有“一票否决权”。

资料来源:《四川省志·民俗志》

来源: 四川在线记者 张庭铭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