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民俗】吃不够的九斗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09 13:40:45 浏览次数:1080 【字体:

吃不够的九斗碗

九斗碗,是广汉民间办酒席的传统格式。八菜一汤,又叫九大碗。大碗与小碗,原本是相对而言,小碗盛饭,大碗装菜。大碗又叫斗碗、品碗,形容其质量有品位,好的意思。

民国年间,县城一般人家和农村婚娶、寿诞以及逢年过节的宴会,流行的就是吃九斗碗,早在清代就有这个规矩了。这是一种大众化的普通酒席。比此低而次之的,就是煎炒几样的家常便饭。至于高级别的,就是全鸡全鱼席、海参席、鱼翅鲍鱼席。九斗碗属于中等席。

九斗碗限于九道菜,不多也不少。正宗的是“九盘九碗”,桌面上摆布为九宫格,即横三顺三,不得随手不成形。开宴时先上九冷盘,即佐酒的九个盘子菜,如凉拌菜、腌卤菜、盐蛋、皮蛋、核桃仁、花生米、白瓜子、冰糖(用于泡酒)。如果时间在过年期间,大多选用腊味作冷盘,如香肠、猪肝、猪心、舌、肝、肚、腰、耳、鼻之类。当上九道热菜时,冷盘中所剩余的盘子菜,客人可随意捻入自己碗里,用草纸包起来,习惯叫“包包(儿)”,带回家去给孩子吃。

另一种普通九斗碗,不用九冷盘,端上桌则为煎、烧、炖、蒸的九大碗热烙菜,佐酒用饭皆宜。过去吃九斗碗,一般在中午,九道菜品少不了蒸菜和烧菜,蒸肘子、蒸咸烧白、蒸甜沙肉、红烧肉、笋子烧肉,煎炒如黄花耳子炒肉、青笋炒肉丁,再配新上市的时鲜蒜苔、韭黄、嫩豌豆,最后一碗炖鸡、炖鸭或炖猪蹄。九斗碗就上齐全了,然后外加一碟下饭泡菜。

九与“酒”谐音,俗话说“无酒不成席”。用什么酒,当年的酒大体分为:老窖、大曲、醒色与本地烧二哥几个档次,也不乏佳酿美酒,要看主人愿不愿破费花钱,一两桌人还好办,十多二十桌的席面,一般皆用普通白酒。

当年无论家庭与饭馆,通常是四方桌,四面坐八位。习尚是贵客,长辈坐上位,然后依次坐下方与两侧。到20世纪30年代才逐渐有围坐大圆桌子的。席桌上无论相识或不识,互相都讲穷礼貌,不会有人见菜就伸起筷子去拈,总是要等主人或长辈先举箸,招呼大家“请,请”,才能随众人下箸,然后放下筷子,互相寒喧问话,决不可拿起筷子接二连三开怀大吃。在桌上显现馋象,会遭人白眼。因为大家讲礼节,所以吃九斗碗很少有酗酒吃醉的。

九,古时象征“多”,所谓“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上有九天,下有九州。民间流传宇宙造化之初,九大相竟相克。九碗则是象征着“风、云、雷、海、火、日、地、天、空”,自然界的“九大”互为变化,寓意天长地久,长食长有。

1950年后,九斗碗在农村中仍然流行,但已不限于九盘九碗,而是增加为十多道菜,摆上桌子也不兴顺三横三排列,往往是碗盘重叠,海量大吃,筷子不歇。虽然仍有人称为九斗碗,实则已远离了正宗和传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广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