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⑥丨龙抬头,抬出一年好兆头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3-11 13:00:09 浏览次数:461 【字体:

开栏语

天府之国四川,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C视觉联合成都民俗摄影协会共同推出“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专栏,为您呈现四川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让您身临其境地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又称龙头节,春耕节、农事节等。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讲究,其中有相同又有不同。那么四川在这一天又有哪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呢?让我们一起跟随C视觉签约摄影师的镜头去“探秘”一番吧!

人勤春早,宜宾江安县,村民正在地里牛耕犁田

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标志着春耕的开始,此时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因此,也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农谚。

成都双流,理发师在为小朋友理发“剃龙头”

因为中华文化中对龙的崇拜,“龙抬头”的日子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好日子。同时,因为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到了二月初二,正是很多人需要理发的时候。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 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也就有了“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俗语。

内江东兴区,学生和社区志愿者体验“咬春”

既然是节日怎么能离得开吃?“吃龙食”也是这天的习俗之一,吃饺子(龙耳)、吃面条(龙须),吃抄手(龙眼)、吃春饼(龙鳞),民间称之为“咬春”。

巴中恩阳文昌会上,小学生身着汉服行“朱砂启智”礼

农历二月二也是传说中主管学业的文昌君的诞辰,很多地方会在这一天举办文昌会。在巴中恩阳文昌会上,学童在这一天行“开笔”礼,通过国学启蒙、朱砂启智、击鼓鸣志等仪式,表明正式开始学习,以后要努力读书、精进学业。

绵阳市涪城区,民间艺人表演舞龙迎接“二月二 龙抬头”

既然是龙抬头,自然少不了“龙”来助兴。在绵阳三台县,每到这天都要举办“龙头节”,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在这里看舞龙闹春,参与各种文艺活动。

泸县方洞镇,舞龙队在油菜花田舞动“彩龙”喜迎“二月二”

泸县方洞镇,非遗传承人带领队员舞动“雨坛彩龙”

在泸县方洞镇,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会举办盛大的龙文化节,用舞龙的方式庆祝节日。方洞镇的“雨坛彩龙”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因为极富浪漫色彩的表演风格,被誉为“东方活龙”。

成都双流,黄龙溪火龙灯在空港花田油菜花地中舞起来

成都双流黄龙溪的火龙灯舞起源于南宋,曾经是流传于当地的民间舞蹈,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当地的民间艺人在油菜花海中进行舞龙表演,头顶不时有飞机飞过,古今交融的画面十分奇妙。

农历二月初二,理县蒲溪乡举行古羌夬儒节祭山会

这一天同时也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节日。在理县蒲溪乡,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要举行古羌夬儒节,乡亲们身着民族盛装齐聚一堂,共同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丰收吉祥。“夬儒”节是羌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2014年,就被列入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天府民俗印象专栏

为记录四川多彩民俗、弘扬传统文化,C视觉联合成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推出“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专栏,并面向全川摄影师长期征集四川民俗影像。

“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栏目将用原创专业影像,呈现四川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让您沉浸式感受四川民俗的独特韵味,领略四川文化的博大精深。

征集内容

围绕中国民俗文化展开,包括但不限于民间故事、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等方面。重点征集反映我省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的摄影组照、摄影专题或者人物影像故事。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民俗文化的魅力。

征集时间

长期征集

征稿要求

稿件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能够展现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稿件须为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有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

投稿作品不少于5张照片,每张图片长边不低于4000像素,内容完整,立意清晰,画面质量佳,并附带相关详细图片说明。

投稿视频长度不超过3分钟,作品完整,画面干净规范,构图优美,剪辑节奏好,立意清晰正能量,富有传播价值。

投稿方式

第一步:注册并登录C视觉

(https://www.scph.cn)

第二步:在C视觉首页右上角,点击“上传”

第三步:在“图集标题”中注明:【天府民俗印象】+作品标题

第四步:选择“版权用途”—“作者/所属单位”

第五步:选择“版权来源”—“编辑用途”

第六步:【确定信息】并【提交】

四川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出品

策 划︱毛漫丁 喻 茂 谭 曦

执 行︱董楠

海 报︱何 涛

民俗专家组丨成都民俗摄影协会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