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民间故事】张斐传奇之巧退凶顽‖李靖

作者:李 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07 11:18:02 浏览次数: 【字体:

张斐传奇之巧退凶顽

李 靖

手擎青峰三尺剑,

何惧长城起狼烟。

一身戎装百战死,

血染丹青留人间。

张斐,一代廉吏,四川省芦山县清仁乡张家坝人。

张斐在广西道监察御史任职期间,所著《龙头山康公祠碑记》写道:“从来为一世之英者,必享千秋之祀,靖一时之难者,毕传万古之名。况乎地以人灵,人兴地著。潮州之祠韩文(韩愈,韩文公),昆山之戴狄武(狄青,武襄公)……愧不能为一世之英,靖一时之难,徒鹿鹿(碌碌)于衣冠之场,走笔而书,抱愧良久。”在碑记中,他提到韩愈、狄青,抒发了他光明磊落、精忠报国的理想,他也用行动践行着他的志向,不向权贵弯腰、不徇私枉法、公正无私、恪尽职守,无愧于他的志向。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广西几股匪患与当地土司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密谋暴乱。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无不是残垣断壁,饿殍遍野。叛军兵临柳州城下,城内守兵不足,粮草短缺,守城将士士气低迷,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四散奔逃,一时间献城乞降之声不绝于耳。

张斐虽是文官,但问讯后毛遂自荐,自告奋勇亲率一百轻骑兵星夜驰援柳州。进到柳州城,张斐英气逼人,佩剑带甲,一身戎装,觐见柳州知州与参军。在州堂之上,张斐义愤填膺怒斥乞降派:“为人臣者,食君俸禄,只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焉能做出摇尾乞怜、苟且残喘之事,何以面君?何以对民?”并拔出佩剑,斩断茶几明志。张斐的一腔正气震慑了投降派,知州与参军也坚定了守城的决心。

张斐知道要想守住柳州,光有决心与信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聪明的头脑与过人的智慧。张斐首先出告安民,安抚百姓少安毋躁,并放出风声,告知百姓大明“援军”马上就到,平叛解围指日可待。然后发动当地百姓大张旗鼓、热火朝天地为“援军”在柳州鱼峰山、鹅山、箭盘山、蟠龙山等大山上挖灶埋锅,烧水做饭。暗地里,张斐派遣心腹,带领将士,多携旌旗、马匹、号角、战鼓等悄然上山埋伏。待到黎明时分,只见山上炊烟袅袅,浓浓的烟雾笼罩着群山。此时但见山中旌旗招展,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号角连天,鼓声如雷,山中如同藏有千军万马一般。

围城叛军本就是盗匪支流,乌合之众,见大明援军一到顿作鸟兽散去。张斐即命参军打开四门,身先士卒,带领守城将士一路掩杀出来。将士们在张斐带领下,个个奋勇,人人争先。一时间,杀得叛军哭爹喊娘,仓皇遁逃,至此柳州之围被解。

张斐解柳州之围立下大功,原来乞降派趋炎附会,一副奴才的嘴脸,用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来贿赂张斐,希望张斐在奏折上多替他们美言几句。可张斐岂是与豺狼同流合污之人,张斐气得青筋暴露,高声呵斥,斩钉截铁拒绝了他们贿赂的行径。柳州老百姓感念张斐平叛功绩,也多有拿出钱粮、物品、牲畜前来感谢犒劳,但张斐总是好言相劝,婉言拒绝。对一些实在不能婉拒推脱的物品,张斐就命令手下用等价的货币进行兑换,并且对所收物资如实造册,入库备查。

张斐走时,柳州城万人空巷,老百姓与守城官兵箪食壶浆,绵延数十里夹道相送。张斐也因平叛有功,再次得到上级褒奖与皇帝的敕封,官至江西布政使司。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靖(雅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供稿: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