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民俗】在米易“吃刨汤”‖黄启国

作者:黄启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19 15:34:39 浏览次数:488 【字体:

在米易“吃刨汤”

黄启国

米易堪称阳光康养的一方圣地,真是个“阳光富庶得米易,河流悠然享安宁”。我退休后,这几年每年冬天都要去米易住上2—3个月。除了晒太阳、休闲玩耍,最闹热、开心、惬意的,是应米易朋友邀约去农家“吃刨汤”。

俯瞰米易县城(严白鲜 摄,图源:四川日报)

吃刨汤”,是川西地区乃至云南、贵州一带农村的一个习俗。就是快过年了,农家杀了年猪,办上几桌、甚至十几桌酒席,把亲朋好友邀聚在一起,喝酒、吃新鲜猪肉、内脏做的美食。这种习俗应该比较古老。为什么叫“吃刨汤”,据当地老年人说,“汤”是指开水、热水,用开水热水烫刚杀的猪,再用铁刮刮去毛的过程在民间称为“刨”,吃刚刨干净的猪身上的肉、头、尾、内脏做成的一道道菜肴,就简化成“吃刨汤”了。

我被朋友邀请一起去“吃刨汤”,很有几次。第一次去,对米易的这一风俗还不甚了了,也没有与主人家和老乡多了解这“吃刨汤”的习俗特点,只是大饱了一顿口福。以后的几次,我就比较留意与主人家摆谈,并感受那种氛围和体会其中的文化了。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23年到白马镇龙塘村的那一次,主人家的房屋坐落在米易有名的风景区颛顼溶洞下面。主人姓申,四十岁出头,他一边在颛顼溶洞景区打工上班,一早一晚还得在自己家的农地里干活。人非常勤劳,虽然辛苦,但有两份收入,家里日子过得非常滋润,有两个四岁多的双胞胎小男孩,聪明可爱,我们吃刨汤时,两兄弟坐在另一边,起劲地玩着手机,对客人的大吃大喝一点兴趣都没有。“吃刨汤”的亲朋好友有10余桌。菜肴有内脏制作的肥肠、血旺、猪肝、腰花等等,肉则有排骨炖汤、回锅肉、油炸滑肉、凉拌耳朵、猪头、猪尾等等,当然还有当天从自家地里摘的时令蔬菜。那气氛真是其乐融融。

2019年11月12日拍摄的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新居(曾仲文 摄,图源:四川日报)

主人对我说,现在农民养猪的收入是非常微薄的,因为仔猪、饲料的成本比较高,加上人工,所以一般到四个月就必须出卖,不然就可能亏本。喂到能够杀的猪,一般都是用作自己吃的。这个就不管成本不成本了,吃的就是个“生态”“放心”。

主人自豪地给我们“吹牛”,他家杀的年猪,都是自家养的粮食猪,主要是喂玉米和农产品,以及吃饭剩下的一些食品,从来不喂饲料,喂养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重量一般300斤到400斤。而其他卖到市场上的猪,都要喂饲料,重量大约400斤到500斤,喂的时间比自己吃的要短一些。

杀年猪(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今年,朋友又请了一次,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主人所在地是米易著名的柳贤村,号称“中国康养第一村”。从米易康养农家乐集中地“贤家”开车到半山腰,沿途满山的农户,大多有外来阳光康养的老人,或晒太阳、或打麻将,或散步。我们到了主人的院子,里面已坐了6—7桌亲朋,准备开席。主人姓乔,“乔老爷”是搞餐厨的,今天的“刨汤宴”就是他的杰作。打过招呼后,他又去忙他的去了。“乔少爷”刚好成人,自己做些事,是个“书法爱好者”,坐到我们一桌来陪我们吃饭喝酒,不时摆一些他学书法的事和家常。刨汤席菜肴很丰盛,除了猪身上的东西,还有牛肉、炸火鸡之类,酒水有白酒、啤酒、可乐、王老吉。因为主人姓乔,这个话题又多了起来,看他的院子还比较宽大,我说何不在大门上挂个“乔家大院”的牌子。乔少爷说不敢不敢,“乔家大院”的名声太大了,我们最多叫个“乔家本院”。我说可以叫“乔家别院”,别有韵致,别有特色。大家开心笑了。饭毕,我们道谢离开时,主人还特别送了土特产。我们没办法推辞,搞成了“又吃又包”。

火爆腰花(二毛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几年中吃了几次刨汤,不仅饱了口福,还深深地领略了“吃刨汤”的民俗习惯、文化内涵以及它记载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

“吃刨汤”民俗的形成,据当地老人们说,是以前养猪不容易,而猪是农家财富的象征,由于物质匮乏,杀年猪当然要让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吃刨汤”在困难年代真是极大的享受。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刨汤”虽已不再如旧时那么饱口福,但作为一种风俗,也就自然传承了下来。

回锅肉(二毛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在米易一带,杀年猪成为农民的肉食主要来源,他们一般都是把肉放在冰柜里,随时可拿出来吃。富庶一点的农户,每年要杀三四头年猪。杀年猪后请客吃刨汤,去的亲戚朋友越多,证明这户主人的人缘关系越好,主人就越发感觉有面子。如果杀了年猪吃刨汤,没有几个人参加,主人会很懊恼。因此,杀了年猪的农家都欢迎吃刨汤的亲朋好友。

当地农民说,“吃刨汤”其实是一种联络方式,酒喝的是人情,肉吃的是鲜味,要的就是个人气。“吃刨汤”都是相互的,你来我往,感情就近了,有事好相互帮助。我想,这个习俗体现了农民团结互助的精神,豪气大度的性格,是人情往来的载体,淳朴民风的展示,庆祝丰收的方式,过大年的预热活动。“感情、鲜味、人气”,这大概应该是“刨汤文化”的内核吧。

2024年12月17日于米易鱼米阳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启国(中共四川省委原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