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食>详细内容

【美食】南北风味尽在此“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06 15:30:57 浏览次数:1955 【字体:

南北风味尽在此“钟”

相传,“钟水饺”起源于晚清时期,创始于1893年,该店由一名小商贩钟燮森(字少白)主厨并经营。因开业之初店址在荔枝巷,故又称为“荔枝巷水饺”。

钟水饺

此外,关于钟水饺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

据说清代光绪年间,成都劝业道的周孝怀提倡振兴实业,成都东大街、盐市口一带商业日渐繁荣。南来北往的商贩不断涌来,他们口味不一,既想在忙碌中品尝美味,又生怕耽误时间,苦于找不到适口美味的食物。当时东大街附近的荔枝巷住着钟氏三弟兄,其中有一人叫钟少白,在暑袜北三街租了间铺面开了水饺店,请人取名为“协森茂”。他针对人们的这种追求“快餐”美食的心情,把中国民间(特别是北方)最喜欢吃的家常水饺作了一番改进,皮薄、馅嫩,带有川味的特色,麻辣而不燥烈,咸中带甜,味道很鲜。

钟水饺老招牌(图片来源:钟-老字号数字博物馆)

不久,店面又搬到近旁的荔枝巷。先前食客们都称为“钟水饺”,其后便叫之为“荔枝巷钟水饺”。后来,钟少白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在给别人帮厨的堂兄钟燮林请来主厨。钟燮林改进了原本红油蘸蘸的配方,他用双流东山“二荆条”干海椒、川西坝子菜籽油炼制成红油辣子,用成都太和酱油加香菇、百草、红糖炼制成复制甜红酱油,用温江柳城独蒜制成蒜泥汁。此三样调味料便成为“钟水饺”风味制胜的法宝。在卖水饺之外,钟氏兄弟也兼营酥锅魁。人们用椒盐锅魁拌着美味的“蘸蘸”,更觉舒心可口,一时间这家店生意兴隆,远近闻名,南来北往的人都相约去吃“钟水饺”。顾客问钟氏弟兄:“你这是北方水饺,还是南方水饺?”他弟兄巧妙回答:“我们卖的是不南不北,胜过南北的钟(中)水饺。”

钟水饺

20世纪50年代后期,钟水饺迁至提督街,仍以经营水饺为主,一度改为成都水饺店,改革开放后,恢复了老字号钟水饺招牌。该店为扩大经营范围,开始制作小吃筵席和饺子宴,同时也引进了许多其它小吃和菜品,成为一家以红油水饺为龙头的综合小吃店。90年代初,该店开始试制红油水饺、甜水面等袋装调料,并成功应市。同时也开始将自己的当家品种制成速冻食品出售,经过近年努力,现已进入工厂化生产,并推向国内各大城市以及海外市场。

钟水饺非北方美食,也不是传统的南方美食,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两方的一些特点。钟水饺的外形与北方传统水饺差别不大,且也比较“实在”。只不过不同于北方水饺的“粗犷”,钟水饺继承了南方美食的娇小灵秀;且钟水饺的“实在”体现在所用馅料为纯猪肉,并未添加其他鲜菜上。内馅鲜美多汁,不见一点肥膘。

“生露”的饺子(图片来源:天府旅游美食·舌尖上的非遗 | 钟水饺: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

除了对南北美食的继承,钟水饺还有自己独有的创新:钟水饺的饺子皮讲究的是“生露熟包”,将面粉、鸡蛋、清水揉捏出紧实光滑的面团,揪成剂子,快速擀成一个个不足三寸的“灯盏窝”。包制时将薄皮随意一搭,露出粉红肉馅;而待煮成后却贴得严丝合缝,不撒汤不漏水。

图片来源:天府旅游美食·舌尖上的非遗 | 钟水饺: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

此外,还有那令人记忆深刻的红油。“一炸辣二炸香三炸红”,配上蒜泥水、芝麻香油,以及那一勺红酱油——各色香料,还要加上红糖熬制。一口下去,热辣甜蜜,满嘴飘香。

钟水饺

如今,钟水饺仍然是成都美食的一大招牌,继承了南北风味,开创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为八方食客所喜爱。包容和创新,或许是对美食文化最好的传承。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