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巴蜀英烈>详细内容
2023-04-25 09:16:44

【巴蜀英烈】余泽鸿:生命虽短 精神永存 ‖ 蒋德均

作者:蒋德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0-16 17:51:11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4期

余泽鸿:生命虽短,精神永存

蒋德均

人间浩然气,千秋尚凛然。英烈是一个民族挺拔的脊梁和不灭的精魂,英烈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和信仰化身,英烈还是一个民族光荣的历史和永恒的丰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心怀崇敬,走近一位革命先烈。他就是从蜀南长宁走出去的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卓越的政治思想工作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余泽鸿烈士。

余泽鸿烈士纪念馆

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成长足迹,了解烈士一生的丰功伟绩,回顾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感知烈士亲人的人间大爱,领悟宇宙万物的发展真谛……

少立大志,良师引路

余泽鸿,原名余世恩,1903年3月3日(农历2月15日)出生在今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其名字“泽鸿”是他自己所取,意为像江水一样润泽万物,像鸿鹄一样展翅高飞。

余泽鸿

余泽鸿少年时聪明伶俐,勤奋好学。 6岁入私塾,特别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倾慕书中的英雄豪杰。13岁进长宁县高等小学,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在《立志读书》一文中写道:“少年要发奋,求学要有志,不仅学文化,志在为国家……”

在求学路上,余泽鸿有幸遇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恽代英同志,从此走上为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流血牺牲、奋斗一生的革命道路。

1921年春,18岁的余泽鸿考入泸州川南师范学校。同年10月30日,革命先驱恽代英到该校执教并任教务主任,担任余泽鸿所在班级国文课教师。

1922年春,余泽鸿参加恽代英组建的“学行励进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员主要有余泽鸿、张霁忛、陈泽煌等。他们学习《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等进步书刊,接受无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教育。同年4月,恽代英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5月,恽代英指导组建泸州历史上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余泽鸿成为泸州团组织的第一个学生负责人——团支部书记。同年夏,余泽鸿在恽代英领导下,开展“学校公有”和“择师运动”,初步显示出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因而被誉为“团中旗手、班里豪雄”。

1923年1月,恽代英应吴玉章、王右木等人邀请到成都高师及西南公学任教,余泽鸿等学生追随他一同前往,离开泸县,经重庆,到成都。3月初,余泽鸿一行随恽代英到达成都,参加团成都地委活动,被选为团成都地委候补委员。同年夏,余泽鸿进入成都外语专科学校学习,创办刊物《青年之友》。

1924年6月,余泽鸿等人被选为四川同学会(学联)代表,代表四川同学会(学联)赴上海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会后即留上海。从此,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革命天地,走向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中心地,也走出别样的人生风景。

学运先驱

上海群众运动有名的领导人

1924年7月,经中共党组织推荐,余泽鸿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与先期到达上海大学任教的恩师恽代英再度相聚。

1925年春,余泽鸿经恽代英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大”期间,余泽鸿积极投身学生与群众运动。陈云同志称他是“上海群众运动有名的领导人”。

在“上大”期间,余泽鸿与郭伯、李硕勋等组织平民世界学社,出版《平民世界》,开办平民夜校,为中国革命事业储备人才。

1925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余泽鸿率领“上大”等10多所学校学生与工人、市民游行抗议,号召全上海人民结成反帝统一战线,展开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抗议帝国主义暴行。6月4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召开代表大会,余泽鸿代表上海大学学生会出席,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6月7日,中央决定由上海总工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和各马路商界联合会推举代表组成工商学联合会,作为反帝斗争公开的领导机关,余泽鸿任该会执行委员和上海学生联合会驻该会代表,负责主编《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日报》。6月26日,全国学生第七届代表大会在沪召开,余泽鸿作为代表出席会议并撰写欢迎词。大会选举恽代英为党团书记,余泽鸿为执行委员。11月初,团上海地委改选,余泽鸿任团上海地委委员兼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6年2月,余泽鸿、李硕勋等人参加为期8个月的中共上海地区党的高级培训班学习。3月2日,中共上海区委成立纪念孙中山行动委员会,罗亦农、余泽鸿等为委员。余泽鸿发表《纪念我们的领袖——孙中山先生》一文。6月18日,中共上海区委召开会议,余泽鸿补选为上海区委候补委员兼学运书记、主任。7月14日,又任江浙区委学运主任、书记。9月5日,英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四川万县,造成骇人听闻的“万县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共上海区委成立“万县惨案”后援会特委会,余泽鸿任后援会特委会委员兼讲演队总指挥,声援万县人民的反帝斗争。

余泽鸿在上海参加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总会第六、七届执行委员会联欢会 时合影(后排右二余泽鸿、右三李硕勋、左二阳翰笙,前排左一何成湘)

1927年2月9日,中共上海区委决定由余泽鸿任江浙区委候补委员,协助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3月21日中午12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余泽鸿任公共租界指挥。3月22日,上海工人阶级用鲜血换取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4月13日,余泽鸿主持召开上海学生联合会执委会,决定全市学校罢课,抗议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1927年8月起,余泽鸿任中共江苏省委候补委员、委员,成为职业革命家。

逆风而行

战斗在白色恐怖的湖北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3月,中央派余泽鸿等到湖北恢复党的工作,时值夏明翰等被捕、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次遭到破坏的严峻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指示余泽鸿等组建临时中共湖北省委,余泽鸿任临时省委秘书长、委员。4月中旬,中共湖北省委又遭到第二次破坏。中央决定由刘少猷、余泽鸿、张永和等再次重组临时省委,开展工作。省委机关暂设江西九江,余泽鸿任临时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湖北时期,余泽鸿深入边远地区在基层建立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土地革命斗争。在宜昌会同周逸群等重组中共鄂西特委和鄂东特委,并兼任委员。直至11月上旬,中共湖北省委第三次遭到破坏;中旬,余泽鸿才与刘少猷等受命转移回到上海。

进入核心

中共中央秘书长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亦如鲁迅所言:“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危难之际,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理想信仰更加坚定而自信。此时,余泽鸿在党内担任起更加重要和关键的领导岗位和职务。1929年2月,中央秘密工作委员会成立,由周恩来、向忠发、余泽鸿3人组成。周恩来任主席,向忠发、余泽鸿任委员。7月,余泽鸿接任邓小平同志中央秘书长一职,负责处理中央日常事务。1930年1月28日,余泽鸿主持制订《中央秘书处的组织及其工作任务》,规范秘书处工作。6月22日,余泽鸿主持召开秘书处科长联系会议,提出技术与政治不可分离,要求大家处理好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余泽鸿在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期间,对中央秘书处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和极大提升,保障了党中央的决策执行、情况汇总以及党的中央机关及其领导人的保密与安全,成为当时“党中央实际负责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余泽鸿改任顺直(河北)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与此同时,1930年7月,在周恩来的直接主持下,中央军委交通总站成立,由周恩来、向忠发、李立三、余泽鸿、吴德峰5人组成。11月,军委交通站改为直属中央政治局,又称交通局。1931年2月,中央再次明确余泽鸿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4月,中央情报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余泽鸿仍留上海负责党的干部向苏区转移工作。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当时在上海的主要领导人及要害部门都面临极大危险,余泽鸿冒着危险及时通知周恩来等人转移,避免了更大的牺牲和损失。余泽鸿同爱人吴静焘也随一批干部转移到苏区,1931年8月转抵江西中央苏区,直至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

苏区楷模

战斗在苏区重要岗位上

1931年7月,余泽鸿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到福建省传达中央决议和处理省委问题。8月,在瑞金与邓小平、谢唯俊共同商议,推选邓小平任瑞金县委书记,并协助邓小平开展工作。10月,余泽鸿任江西永吉泰特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

1931年11月7—20日,余泽鸿出席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10月至1933年5月,余泽鸿在苏区同邓小平一起工作过,曾先后担任宁都、南广、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闽赣省委委员等职。其中,1932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宁都县委书记;8月,经周恩来建议,任中共南广中心县委书记;11月,创建并兼任建黎泰独立师政治委员;12月,经周恩来、王稼祥建议,余泽鸿任中共建宁县委书记。

1933年4月,随着中央苏区的巩固和扩大,中央决定建立中共闽赣省委及省革命委员会,余泽鸿被选为省委委员及省革委委员、主席团成员。

余泽鸿烈士手迹:《湖北最近情形与个人的意见》照片(部分)

中共临时中央局到达中央苏区后,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反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余泽鸿也因此受到牵连和批判。对此,毛泽东在 1938年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说:过去对余泽鸿等同志在政治上组织上的打击是不对的。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向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军事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0月,余泽鸿编入中央红军纵队第一野战队第四梯队干部团,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委,余泽鸿任干部团政治科长兼“上干队”政委,随中央红军参加艰苦卓绝的长征。

临危受命 浴血川滇黔

1935年2月8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云南扎西,为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保护红军伤病员,中央决定:一是成立以徐策、余泽鸿、戴元淮(怀)、夏才曦等5人组成的中共川南特委,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徐策任书记,戴元淮任组织部长,余泽鸿任宣传部长。二是抽调国家政治保卫局第五连一个连为骨干,一个警卫通讯排、一个运输排、一个卫生班和几个修枪工人,会合王逸涛领导的当地游击队,共400多名干部战士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王逸涛(后叛变)任司令员,徐策任政委,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2月12日,川南游击纵队随中央红军行至石坎子河坝头,中共川南特委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决定,余泽鸿在会上讲话。2月13日,纵队同中央红军主力告别。2月14日,纵队向叙永树坪进发。2月18日,纵队与中共叙永地区游击队汇合。中共川南特委在五龙山寺庙前召开纵队成立大会并宣布相关任命。

1935年10月6日,红军游击纵队攻占安宁桥,渡过淯江河,夜宿南岸坝(图为红军游击纵队渡长宁县淯江河的洗脚凼码头遗址)

纵队成立后,坚持贯彻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牵制敌军的既定方案,有计划地逐步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作为红军后卫战略部队,纵队转战川滇黔边区,将川南、滇东北、黔西北 20多个县逐步开辟成红军游击区和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大大小小的战斗数十次,有效地迷惑并牵制了敌人对中央主力红军的围困。当中共川南特委和纵队其他领导牺牲后,余泽鸿担负起中共川南特委和纵队的主要领导职责,继续坚持斗争,以局部的牺牲换取了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成功。

战斗到 1935年12月初,纵队主力被打散。14日,余泽鸿率余部到达宜宾江安板桥乡碗厂坡;15日凌晨,余泽鸿率部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32岁。

余泽鸿和他的亲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余泽鸿和他的亲人以及乡邻极其生动地演绎了共产党人感天动地的真情大爱。

1935年3月14日夜,余泽鸿率纵队秘密到达家乡。离家革命10多年后得与父母和乡亲们相聚,余泽鸿与父亲彻夜长谈,心情格外激动。他在自家吊脚楼墙壁上写下“松鹤遐龄,结草衔环”8个字,以表达对父母的祝福与感恩之情。他向亲友和乡亲们讲述中国革命斗争的形势,动员亲属和乡亲们参加革命,支持红军。

余泽鸿动员在长宁县教育界有声望的幺叔余春凯、堂弟余章武联络进步师生,组织革命团体,开展反帝爱国斗争;教育担任梅硐乡民丁中队长的堂弟余极之站在革命一边,控制好地方武装,支援红军;说服堂弟余素伯为红军收集情报和武器物资……由于敌人重兵追至,余泽鸿与父母兄妹只相处了一夜,第二天黎明分别时,安慰父母说:“儿为革命,党需要我,今后我还会回来。”于是,带领队伍与亲人挥泪而别。

余泽鸿参加革命后,其家庭先后被敌人查抄 6次,遭受牢狱之灾的就达14人之众,迫害致死者3人。但任凭敌人如何使用酷刑,余泽鸿的父亲及兄弟姐妹均未吐露纵队的任何秘密。余家大半财产被反动派分几次充公后,奖给各县“剿匪”有功人员。

余泽鸿生命中有两位革命伴侣。吴静焘——余泽鸿的第一任夫人,原名吴蔷葆,江苏武进人。因反对包办婚姻出走上海,就读于上海大学,并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上海区委妇运委委员、中央机关直属支部成员。期间,与余泽鸿结为夫妇。

从上海转移苏区前,他们将出生仅几个月的儿子虞蜀江和年仅 2岁的女儿余渺渺寄养在江苏省武进县老家。当时余泽鸿给儿子取名虞蜀江,“虞”与“余”同音,“虞”字内有其母亲吴静焘的姓——“吴”,这是父母双姓的结合;“蜀”是四川的代称,代表其父余泽鸿的故乡;“江”是江苏的简称,代表母亲吴静焘的故乡。意为不忘父母。

1933年4月,吴静焘在江西苏区壮烈牺牲。而余泽鸿在中央红军长征转移途中,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四渡赤水,北上抗日,在川滇黔边区的崇山峻岭中与几十倍甚至上千倍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由此,才有了烈士之子虞蜀江50年寻找亲生父母的曲折历程与感人故事。

1935 年12 月15 日,中共川南特委书记、纵队政委余泽鸿壮烈牺牲(图为余泽鸿牺牲地江安板桥乡碗厂坡梁海明家旧址)

1987年清明节,虞蜀江被确认为余泽鸿、吴静焘烈士后代后,到达长宁,终于圆了为父亲扫墓的夙愿。

李桂英(洪)——余泽鸿的第二任夫人。江西寻邬人, 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中共江西省会昌县妇女部长、闽赣省委妇女部长、中央卫生部运输连指导员、新四军服务团妇女分队长、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妇委书记、苏浙军区直属总支书记、中共皖南特委妇女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政治部政治科长等职。1935年2月,随余泽鸿参加纵队,战斗在云贵川边区,成为余泽鸿同志的亲密战友和伴侣。

1935年底,李桂英秘密留在余泽鸿老家待产分娩。余家上下及其乡邻上演了一出感天动地、惊心动魄的掩护与保护红军烈士遗孤的真实传奇。

长征结束,当周恩来得悉昔日战友余泽鸿牺牲的消息后十分悲痛。 1938年1月,李桂英被周恩来设法接到武汉。“宴会间,周恩来把一位身材苗条、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同志介绍给大家:这就是李桂英同志,长征中她没有走到延安,但她走得比我们还要艰难啊!”随后,周恩来将李桂英送到延安。

生命虽短 精神永存

余泽鸿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卓越的政治思想工作者,以对中国革命的赤诚,临危受命,率领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艰难地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赋予他们的战略使命!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长宁县委和人民政府,为纪念余泽鸿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将他的忠骨迁葬于长宁县革命烈士陵园,修建余泽鸿纪念馆,命名余泽鸿出生地为泽鸿村,将余泽鸿率领红军经过长宁安宁桥的一所小学命名为泽鸿小学,将长宁县城的一条街命名为泽鸿路,以此告慰英烈,表达缅怀,以示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彭德怀、张爱萍、宋任穷等先后撰文或题词纪念、怀念余泽鸿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

位于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的余泽鸿烈士故居

1982 年5 月22 号,张爱萍将军为余泽鸿烈士纪念馆题写馆名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左图为1985年11月,原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委刘复初题词;右图为1986年春,张爱萍将军为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题词

回望过去,知晓来路,我们党领导人民所付出的所有努力、所进行的一切斗争、所做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立足当下,我们应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展望未来,我们将满怀自信,坚定信念,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获取前进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此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4期)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新诗百年100位最具实力诗人,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协副主席,李庄首套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宜宾首部大型动漫《战神哪吒》文学顾问,书剑创意写作工坊主人。曾先后担任宜宾学院中文系、艺术系主任,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和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以及校级一流课程《人生的诗意与远方》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省部级、国家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以及纪念馆展陈策划。已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作品和文章,其文章曾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