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先锋】隆昌七中学子杨华德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作者:余广琪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12 15:27:05 浏览次数:1966 【字体:

隆昌七中学子杨华德

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余广琪

结缘水稻

隆昌人喜欢种水稻,只要有水能插下稻秧,就比种其他旱作粮食产量高。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杨华德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市双凤镇秧田村7组。

知道秧田是为水稻育种,就知道他与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70年代,为提高当地水稻产量,隆昌县农业局派出农技员,来到杨华德所在村组开展水稻种植技术指导,当年就实现了水稻产量翻番。“当时我想要做个农业局的技术员。”杨华德说。1978年,他考上了隆昌七中高中。每周日下午都会带一周的伙食,背一小背篼红苕、一点米、一小瓶咸菜到学校,用小盅到食堂蒸来吃。营养不良导致他和同学们普遍较瘦较矮。

隆昌七中高80级2班毕业留影,第1排左起第2人为杨华德(王荣贵 供图)

农学梦圆

校志记载:1958年3月27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后视察隆昌气矿,极大地推动了隆昌县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当年9月,位于黄家场的工农小学租房附设两个初中班,一下被110个新生挤满,标志着距县城最远的黄家区8个公社多少代人期盼的本土中学隆昌七中诞生了。县文教科决定张全权带领陈河姚、黄云凡担起重担,以“大跃进”的精神,一边组织学生学习,一边在黄家场东约1公里处的龙井冲一带征地54亩修建校园。

杨华德们运气很好,77年恢复高考,当年入学的高79级按成绩编成1个快班、1个中班、3个普通班、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加强校风建设。高考喜讯传来:快班全部上大中专线,中班也上几个,大中专录取61人,名列全县第一,真正是一鸣惊人。分管教育的董国福副专员赞誉为“山沟沟飞出了金凤凰”,因1978年隆昌划归内江地区时,他曾亲率数人到校考察,目睹了土墙房、黄沙路,没有一幢楼房的艰苦环境。但学校领导及教师年轻干劲大。1979年9月教育工作会上,内江地区确定李泽民校长代表隆昌县介绍经验,会上号召全地区学习隆昌七中。1980年4月,隆昌七中获得内江地委、行署颁布的嘉奖令:“表彰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

隆昌七中校志第一章学校演变记载高79至高82级办学成果

高80级喜借东风,杨华德被编入快班,王荣贵担任班主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文革”10年,使学生少学了许多东西,基本处于同一起点;面向祖国的召唤,谁先觉悟投入学习,谁就获得考上大学的先机等。注重在学生中挖掘树立各类榜样,尤其是勤奋用功、讲究方法、互相帮助、形成快速进步的学生集体。新修教室从瓦缝里飘进了雪花;认真学习的同学背上有蜘蛛结网,都丝毫没影响大家学习。班上张宗芬考入吉林工大,保持刻苦钻研、学业优异,先后被院刊和光明日报赞誉为“山沟沟飞出了金凤凰”。在吉林工大读硕升博,再到美国读博,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技术总监。曾廷英高考没发挥好,考上师专函授升本,再考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和清华博士研究生,成为美国访问学者、副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杨华德绵阳农专毕业,在职考上广西农学院读硕,任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后成为威远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隆昌七中校志 校友风采四、部分在工商企业经济界的校友记载杨华德

隆昌七中1998年建校40周年成果展,高80级高考上大专以上名录,上中专中师名录

隆昌七中校志封底概述诞生发展挺进的背景,1985年起自筹资金优化美化校园

专家援非

当援非的机会摆在面前时,杨华德没有丝毫犹豫。2013至2014年,他被选派赴莫桑比克执行援莫第一期高级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项目。完成任务后的2015年,51岁的杨华德主动报名参加了中国农业援布高级专家组。抵达布隆迪的第一天,杨华德就被道路两旁破旧的民房和赤着脚乞讨的孩子所震撼。下乡后,他发现大部分人家每天只吃一顿饭或两顿饭,且只能吃木薯或玉米,“还吃不饱。”9年来,杨华德主持水稻新品种选育,为当地选育含引进审定新品种7个,成功解决布隆迪稻瘟病的历史难题。促进布隆迪水稻单产由每公顷2吨左右,上升至每公顷9—10吨。在布建立56个减贫示范村,将杂交水稻种植成功推广至布隆迪14个省,为布隆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业农村领域致富带头人和数以万计的技术农民,有效推动布隆迪水稻主产区实现产业脱贫。他说:“我小时候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杂交水稻帮助这里的村民吃上了饱饭,我十分欣慰。”

杨华德将杂交水稻种植成功推广至布隆迪14个省

2019年2月,杨华德被布隆迪农牧业及环境部授予水稻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五次亲临中国援布项目点视察,对专家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2年,布隆迪总统授予杨华德“国家功勋成就奖”

杨华德获得布隆迪总统授予的“国家功勋成就奖

今年已60岁的杨华德依然还坚守在布隆迪。他希望布隆迪在专家组支持下,通过技术援助,解决贫困问题、粮食安全问题。

谈到下一个小目标时,杨华德信心满满,他说,预计下一个3年的时间,专家组在布隆迪的水稻改良示范村应该超过100个,每年增加粮食产量10万吨以上。此外,专家组还要给布隆迪培养大量人才,帮助当地迅速发展起现代种植产业。

据悉,我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已连续实施6期援布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项目。新一期项目聚焦水稻专业,以“示范村建设”“青年带头人培养”“种子生产”等任务为重点。目前,“示范村建设”和“青年带头人培养”等模式已在非洲推广至津巴布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布基纳法索等国家。

感动中国

成绩的背后,是杨华德的付出。到布隆迪的第一个晚上,工作人员送来了一个装满热水的塑料桶。比划一顿后,杨华德才知道,这是给他配备的“浴池”。直到两年前,他的住处才装上了淋浴设施。

来到布隆迪后,杨华德几乎没了节假日,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个月下乡25天是家常便饭。哪怕是春节,他也只能休息两三天——2021年春节,杨华德和几位专家吃了一顿饺子,大年初二一早便下乡去了。

还有对家庭的牺牲与亏欠。2015年以来,他只回家4次,累计陪伴家人时长不足半年。2020年5月,独生子杨博文的婚礼被他错过。2022年10月孙女出生,他也只待了半个多月。2024年3月杨华德参加会议,回家也只待了不到一周。

2024年4月,杨华德高票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词是:

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著,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2024年杨华德当选202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余广琪(四川隆昌)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