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神厨”范吉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21 14:36:02 浏览次数:742 【字体:

“神厨”范吉安

范吉安(1887—1982),排行第三,时人尊称“范三爷”。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塘山(今大安区)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读过私塾,幼年丧父。12岁时在自流井一家茶馆做杂工,15岁时到新街南华宫“兴发园”包席馆当学徒。从1911年至1949年近40年间,范吉安先后在大坟堡同盛井、三圣桥义兴园、三圣桥桃园、正街金谷园、大码头餐厅、十字口岷江饭店等做厨师。他谦虚谨慎,喜欢与别人交流技术经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有时不惜花钱买别人做的某一拿手菜来品尝研究。由于他锐意进取,烹饪技术不断提高,不仅精通红白两案,对海鲜、雕花摆碟也有相当研究。除川菜外,他还熟悉京、鲁等菜肴的烹制技术。

范吉安用心做菜,勤于思考,敢于创新。他是自贡盐帮菜名菜“水煮牛肉”公认的创始人。他在汆汤牛肉的基础上,改进配料及制作方法,创新出以麻、辣、嫩、鲜、香为特点,肉质滑嫩、入口化渣、油而不腻的水煮牛肉,风行全川,1981年选入《中国菜谱》。

他对来自农家的“洗手鲜”,在颗粒、肥瘦肉搭配、干稀、油度、火候、作料上下功夫,创制出的“岷江洗手鲜”和在自贡家常杂烩用料、进汤、火候基础上改进的“明蒸杂烩”,风行自贡城乡,成为岷江饭店当家菜。

范吉安对菜肴的制作从原料抓起,对猪、牛、羊、鸭、鱼等的产地、特性很有研究,烹饪时善于因物而异。如鱼类,分塘鱼、田鱼、河鱼,塘鱼和田鱼又因质量高低、肥瘦不同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做出不同的菜肴。如:做个子鱼,他认为用1.5斤重的肥鲤鱼做原料,才能达到嫩、香、色、味俱佳的效果。

范吉安特别讲究做菜时主辅料的搭配,使做出的菜在营养、色香味等方面效果最佳。如牛肉菜肴,他认为要以菜为佳,即一定要配鲜脆的时令蔬菜。范吉安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去做菜,尽可能使客人满意。他提倡将整鱼改为砣鱼,这样,分量大小,顾客可自由决定;厨师制作时入味既浓,烹时又短,受到商家、厨师、顾客的好评,风行至今。范吉安基本功非常扎实。1973年在自贡厨师培训班任总顾问时,85岁的他尚能只手端起盛满水的二手锅,还能操刀片肉。那时,他常常端根条凳坐在厨房边,听声音就能准确指出谁的菜炒老了、谁的菜脱芡了、谁炒的菜火小了等各种毛病,被人称为“神厨”。

1953年,范吉安到解放军自贡康复医院(即后来的陆军五四医院)做厨师。1963年后,范吉安先后被调到华北食堂、化工城餐厅、自贡饭店等店做厨师,直至79岁退休。退休后已80高龄的他,仍继续坚持给市、区饮食服务公司技术培训班传授技术,参加市厨师考评委员会工作,为饮食行业培养、选拔技术人才出力。同时,他还多次去重庆、成都、乐山、宜宾等地传授、交流烹饪技术经验。1953年至1958年,范吉安3次被评为自贡市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被选为第二至第六届自贡市人大代表。

1982年,范吉安病逝,享年95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