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张澜与近代南充地区学生运动

作者:王容 陈震 来源:川北医学院 发布时间:2015-01-15 08:28:00 浏览次数:1706 【字体:

20世纪20年代,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地处偏僻地区的南充,却能紧跟时事,不仅在当地开展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还能响应其他地方的民众运动,发声声援,可圈可点之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民国名人张澜与近代南充地区学运的关系。

张澜,1872年生于四川省南充县中和乡张观沟(因南充地处川北,有“川北圣人”之誉),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川北宣慰使、国会众议院议员、嘉陵道道尹、四川省省长、成都大学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20世纪20年代南充著名的学生运动

(一)轰动全县的反“佃当捐”斗争

1924年5月,南充驻军新编第五师师长何光烈,因扩军需要大量资金,遂下令征收“佃当捐”。所谓“佃当捐”,是指佃、当两项。佃,指佃主、佃客,凡纳租、受租双方,均须收捐一层;当,指出当、入当双方,也各收捐一层。当时,南充苛捐杂税多达20余种,有“一年预征五年粮”之说,此举更加激起民众不满,南充各界决定予以抵制。张澜与训育主任秦树风、进步教师袁诗尧、学生会主席任白戈商量后,决定组织学生上街宣传,鼓动民众起来反对“佃当捐”。

5月8-9日,南充中学学生借纪念“五九国耻”日之机,上街演讲宣传,提出雪国耻必须反对军阀,反对搜刮民财的“佃当捐”,为斗争进行了前期的预热宣传。

5月10日上午,南充中学学生召开大会,袁诗尧上台做动员讲话,并把学生分成东、南、西、北四路,下乡阻扰何光烈委派的“佃当捐”委员。期间,校长张澜一直在会场听讲,对学生行动予以坚决的支持。

会后,教师任昭明和以学生任白戈、罗瑞卿、邓德光等人为首的学生联合会,组成四路下乡抗捐宣传队,阻扰征收委员会收取“佃当捐”。东路学生在罗瑞卿、邓德光的带领下,将捕获的“佃当捐”委员秦童怀痛打,并严责其为虎作伥、危害人们的罪行,打得秦童怀连连告饶;西路学生抓到“佃当捐”委员刘宣三后,给他带上了何光烈走狗的高帽子,将其捆绑游街,勒令他见人作揖,承认自己的罪行。

何光烈得知秦、刘被学生抓获、痛打、戴高帽游街示众的消息后,恼羞成怒,派出士兵若干队,身着便衣,携带短棍,分头伏击学生,西、南路学生队长被打成重伤;又派兵包围学校,扬言不交出闹事学生,就要踏平学校。

张澜闻讯后,立即带了几个教师直奔何光烈的官邸,当面与其说理交锋:“何光烈,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现在你不认得我了,也不认得南充父老了!当年你被陈书农打得穷途末路,深夜跑来找我,苦苦哀求。南充父老组织民团义军帮你打退五路大军,……如今你活了下来,立下了脚,就翻脸不认人了,巧立名目,搜刮民财,殴打学生,出兵示威,你的良心是个啥样子?”何光烈被骂得坐立不安。

因张澜是四川大军阀杨森、刘湘等的旧领导,素来受刘湘敬重,在四川又极有威望,加之学生的行动得到了工人、农民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何光烈只好对闹事学生不了了之,并再也不敢派人收“佃当捐”了。

(二)积极声援上海、广州工人大罢工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南充,群情激奋。在张澜先生的支持下,南充中学学生会主席任白戈等立即联合各机关法团,于6月上旬在南充果山公园召开有学生、工人、市民及各机关法团参加的群众大会,发表声讨帝国主义、支持上海工人的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有力地声援了上海工人大罢工。

6月23日,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发动省港大罢工,遭到英国军队屠杀,酿成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消息到达南充后,张澜和南充中学师生们立即以“顺庆后援会”的名义向各地发表宣言,散发传单,对帝国主义进行声讨。同时,南充中学还创办《奋斗》刊物,转载各地消息,不仅帮助群众了解各地的声援情况,也借此扩大影响,声援波及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

张澜对近代南充地区学运的贡献

(一)创立新式学校,为学运提供重要阵地

张澜一生心系家乡,尤其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1904年,张澜从日本回国后,即回到家乡执教,历任四川顺庆府官立中学堂正教习、学堂监督。1907年以后,张澜先后在南充创立或筹办了南充县民主高初两等小学、南充县立高等小学、南充端明女塾、南充县立中学、南充实业学校、南充中学、建华中学以及南充和立育才高级职业学校等学校,并担任校长或名誉校长。

张澜新办的新式学校办学成果突出,学校声誉日隆,吸引了南充及周边学子前来就学。学校扎堆,学生云集,为学运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罗瑞卿、任白戈等中共重要领导人,就是在这一时期入学南充中学,并在20世纪20年代的学生运动中,积极扛起学运大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佃当捐”斗争等学生运动。

(二)提供进步书籍,为学运奠定思想基础

张澜鼓励学生勤奋读书,将来报效国家,但他反对学生读死书,希望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张澜和一些进步教师一起,筹办了学校阅览室,当时的很多时事或进步报刊书籍都能在这里看到,如《独秀文存》《共产党问答》《阶级斗争》《新青年》《人声报》《中国青年》《晨报》《新蜀报》《民国日报》《川报》《申报》《太平洋杂志》等。

开国大将罗瑞卿在南充县立中学蚕桑班学习时,就被阅览室所吸引,每天必到阅览室去,并随时做笔记。进步教师袁诗尧和李明珂,也爱光顾阅览室,并经常在那里指导学生读书。

对这些书籍报刊的研究和探讨,促进了学界思想的解放,增加了他们对现实政治的关注,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为学运的开展奠定了广泛的思想基础。

(三)支持学生会,为学运提供组织条件

张澜先生创校伊始,即仿照蔡元培办北大的方针,兼容并包,民主办学,因此,对于学生联合会这样的组织,也采取民主开放的态度予以包容甚至支持,使学生会得以蓬勃发展。任白戈回忆道:“那时我们学校的学生组织很活跃,……我们的学生会很热闹,还办了平民夜校,叫穷苦人晚上来读书。我们一起参加了许多活动:‘五卅’、反佃当捐、反军阀、演文明戏、上大街演讲、宣传。当然张澜是我们的后台……”

有张澜做“后台”的学生会,无疑如虎添翼,更加积极活动。从反“佃当捐”斗争,声援上海、广州工人罢工的事例来看,学生会无疑在这些运动中充当了急先锋和组织者的角色。

(四)延聘进步教师,为学运提供理论和实战指导

张澜任校长后,大量聘用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教师,如张秀熟、袁诗尧、王平树、钟柏良、何珌辉、王风、李锡生、江东之、李鸣柯、任筱庄、刘世训、熊佩致、陈家东、罗景章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秀熟和袁诗尧。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还是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前身)学生的张秀熟和袁诗尧,曾一起组织成都学生参加了三十余所大中学校数千人的反日救国集会。因善于发动和组织学生,张秀熟被推举为四川省学生联合会理事长,袁诗尧为副理事长。在二人的带领下,四川省学联和学生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五四期间,袁诗尧还自创和主持了《四川学生潮》,它既是省学联的机关刊物,也是四川流行广、影响大的进步周报。1921年,袁诗尧与张秀熟高师毕业,应张澜聘请,来到南充中学执教。

原四川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王右木,对袁、张二人的南充之行充满期待,在给二人的信中,就曾非常明确地要求他们在学生中“多多散布革命种子,建立川北据点”。

善于演讲的袁诗尧,当然不负所望。据张默生回忆,“袁诗尧是一位很受学生敬爱的老师。他风度潇洒,感情丰富,语言动人,最富有宣传鼓动能力。他讲课是吸引学生的,学生听他的课都是聚精会神的。他讲课时如果下了课还在讲,别的班的学生都爱聚集在窗外听他讲。”任乃强也回忆说,“袁诗尧很有学问,文章锋利,讲话有条理,富有煽动性,每次大礼堂开会,都有他的讲演,学生们都很拥护他。”

这种课堂魅力,无疑方便了进步思想的传播。任白戈回忆说,袁诗尧和张秀熟,“在学生中传播了进步思想”。罗瑞卿则认为,是袁诗尧把他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殿堂:“袁老师给我讲了很多新的知识,使我学习到了一个新的主义,那就是马克思主义。”

同时,这种课堂魅力,也方便了学运的顺利开展。这也是1924年反“佃当捐”斗争中,袁诗尧的动员讲话和所做安排学生会乐于听从的原因。

久经学运洗礼和富于学运斗争经验的袁诗尧、张秀熟的到来,无疑为南充学界带了一股新风,也为南充地区学运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战指导。

(五)邀请知名学者讲学,对学运推波助澜

张澜利用自己的影响和人脉,积极邀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学。1921年,著名学者吴玉章应邀来南充,为中小学师生作题为“建设平民政治,改造社会经济,以反对军阀专制”及“中国青年之曙光”的演讲,向师生宣传“民主共和”等民主平等思想,勉励青年知识分子接受新思想,大胆冲破封建樊篱,投身到工农民众中去,为造就一个“大同世界”而努力拼搏。同时,吴玉章还应南充中学学生会邀请,在县中大礼堂举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座。

吴玉章善于演讲,说话极具煽动性,几句话就能打动人。据任白戈回忆,“我带着你爸爸(罗瑞卿)去看吴老(吴玉章)。吴老很会讲话,有煽动性:‘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一番事业,譬如说演戏,书生出场,咿咿呀呀戏文唱了一本又一本,慢慢腾腾踱步子,让人看得没了精神。武生一出场威武雄壮,拳打脚踢,局面可就大不一样……’这些话你爸爸一听就进去了。”

吴老的演讲内容,在当时偏僻的川北地区来讲,无疑有石破天惊、醍醐灌顶之效,在容易吸收新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尚可塑造的青年学子中做此革命性的演讲,无疑对学运推波又助澜。 

(六)身体力行,做学生运动的坚实后盾

如任白戈所说“张澜是我们的后台”。不管是反“佃当捐”斗争还是声援上海、广州工人大罢工,张澜不仅亲身参与,更给予师生极大的支持。拿反“佃当捐”斗争来说,如果没有张澜对学生行动的支持和善后,抗“佃当捐”斗争不仅不会取得胜利,学生可能还会有大量伤亡。“张澜是我们的后台”。语言虽直白,却是一语中的,深刻揭示了罗瑞卿等人为何敢在反“佃当捐”斗争中如此有恃无恐,痛打秦童怀之流了!

参考文献:

[1]谢增寿:《张澜年谱新编》,群言出版社,2011年。

[2]王振贤:《罗瑞卿———青少年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3]余科杰:《张澜评传》,群言出版社,2002年。

[4]罗点点:《非凡的年代———女儿眼中的罗瑞卿大将》,昆仑出版社,1999年。

[5]赵玉麟:《张澜与中共南充地下组织的关系》。

[6]湛业武、于明:《张澜在南充》,《四川文物》,1994年第4期。

[7]高梧:《张澜在南充创办实业教育初探》,《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

来源: 川北医学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