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民公仆 光辉照人——怀念李子元同志

作者:雷新乾 来源:雷新乾 发布时间:2016-11-11 11:10:00 浏览次数:1894 【字体:

今年7月9日是原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李子元同志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子元同志原任中共广东省委候补书记兼秘书长、海南区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冬,中央决定调李子元同志任四川省委书记,安排我随调入川,做子元同志的秘书,一同来到“天府之国”工作。子元同志和我相识是1966年5月,直到1986年7月9日他不幸因心脏病去世为止。

709b260ab2cf4f2aa1d1f9c668cca7a9.jpg

讲政治,原则问题不让步

子元同志身为党的高级干部,在政治上始终是清醒的和坚定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从不动摇。“文革”期间,“造反派”曾于1967年1月发起向广东省委夺权,分头找当时主持省委工作的几位书记,并且首先找子元同志谈话,气势汹汹地叫他们认清形势,自动交权。当时子元同志任广东省委候补书记兼秘书长,他坚定地表示,权不能交,因为中共中央没有指示交权,省委常委没有研究过要交权。“造反派”的头头们见他态度坚决,便骂他是死顽固,甚至个别人对他动了手脚,他仍坚持权不能交。1976年,“四人帮”在全国刮起了一股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农业口的几个厅局的“造反派”们又掀起围攻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风浪,说他们是走资派还在走,一定要揪出来斗争,结果搞的机关几近陷于瘫痪。省农业局、气象局、水电厅都发生了此类事情。此时,子元同志已调任四川省委书记,他得知这个情况后,十分生气,约“造反派”负责人到省委来谈话,严肃地指出:你们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厅领导在政治上和工作上如有什么过错,你们可以批评,也可以按组织程序向省委反映,不能随意批斗,甚至体罚,一定要尽快纠正这种错误做法,保证机关正常工作。此后一段时间,子元同志经常到这些厅局检查工作,避免发生上述类似事件,基本上保证了机关正常工作。子元同志作为分管农业的省委书记,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旗帜鲜明,同时坚持下乡抓生产,以实际行动抵制“四人帮”的胡作非为。当时双流县委书记打算以主要精力做好稳定县、乡两级干部的工作,下力气抓好生产,尽量使农业和农村工作不受影响,专程来到子元同志家里汇报。子元同志说,你们的打算是对的,说明你们政治上很清醒很敏感,就按你们的打算办吧。

心中始终挂着人民的利益

1969年9月,子元同志被“解放”出来,重新恢复工作,任广东省委常委兼海南区党委第一书记。过去海南的经济十分落后,农业上是以亚热带作物为主,还是以农业为主,长期争论不休,两者都未能很好发展,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加上各种复杂因素,在海南工作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子元同志没有向组织上讲价,愉快地到海南去工作,而且经常到基层去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海南20多个县,几年间全跑遍,有的去过几次,一到县上首先问群众生活的情况。他还经常挤时间跑广州,向省上争取各种资金和物资、各种建设项目、各种有利海南发展的政策。我较熟悉的原在海南工作的几个老县委书记,都亲口对我说过,在子元同志领导下工作,说不得假话,偷不得懒,尤其是对群众生活的情况必须清清楚楚,不能若明若暗,否则够你受批评,日子不会好过。1976年下半年,四川南充地区由于干旱发生灾情,群众粮食不够吃,子元同志亲自要省财办负责同志尽快把情况弄清楚,报经省委同意后向农业部报告争取救灾粮款,并且驱车到南充救灾,和地区负责同志共商如何发展生产、采取补救措施,安排好群众生活。子元同志经常讲,四川省大、幅员广,如果不注意下基层,很多情况不容易搞清楚、也不容易搞准确,因此一定要多到基层去,群众生活究竟困难到何种程度,一看便知,光听汇报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加倍关心群众的疾苦,否则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

1977年夏季,四川发生严重伏旱,中央军委决定给四川拨2万多发溴化银人工降雨炮弹用以抗旱,这一年广东也遭大旱,尤其湛江地区干旱更甚,发生历史上空前的粮食紧缺。广东求援于四川,通过中央军委拨了1万发炮弹给广东,按比例定能分一部分给湛江地区。为了能多得一些炮弹,湛江地区又派气象局长专程来川求援,并带着当时的地委书记邹瑜的亲笔信来找子元同志。子元同志说,四川、广东都旱,中央已分别给两省解决了一部分人工降雨炮弹,湛江地区求援就不能再给了,四川是个大省,困难更大,我是四川省委书记,一定要为四川人民负责,一定要时刻想着四川人民的困难。不能认为我和邹瑜同志是好朋友,就再给一些,那是不行的。

忘我的工作精神

子元同志干起工作来有着惊人的毅力。解放初期,他担任广东省土改委员会秘书长,对广东农村的民主改革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许多重要文件、社论和调查材料,他都亲自参与研究,有许多文件是他亲自动手写的。他经常伏案工作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子元同志不论在广东省委工作,还是在四川省委工作,经常到北京参加农业工作会议,往往是会议还未开完,就挂长途电话通知省里准备开会的时间、地点,安排会议材料。会议结束回到省上,不回家就紧接着又开会传达贯彻。他在海南任第一书记时,也是常常采取这个办法贯彻上级会议精神。

子元同志的一生里,从来没有什么节假日,也从来没有带家属、子女玩过一次公园,真正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不知疲累。1976年夏天,四川省在峨眉县召开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峨眉县委、乐山地委、省计委及水电厅、农业厅的同志都劝子元同志抽空上峨眉山顶看看峨眉山的风光,他坚持不上去,会议一结束即回成都,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同年10月,子元同志到川鄂边界之交的巫溪县检查工作,归途当中,县委和万县地委的同志们劝子元同志乘船到大宁河游览一下小三峡,他坚决不肯。子元同志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患上了慢性肾炎和腿、颈骨质增生多种疾病,本该早点住院治疗,结果硬是带着药物和治疗用具下乡调查研究,率队赴京参加全国农村工作会议。1977年3月,四川省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由于病情加重,医生和省委主要负责人劝他住院治疗,可他想到四川农业落后,粮食紧缺,为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他硬是住在医院里坚持工作,一边布置有关同志下乡调查,精心准备会议材料,一边在医院经常听汇报,和大家研究如何开好这次会,并从医院走到会场作工作报告。从1975年10月入川到1977年住院前,子元同志深入十多个地区、市、州和60多个县、市调查研究,当时四川农业战线和省委办公厅的同志们一直对他敬佩不已。

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50年代,他任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期间,经常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工作,与农民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跟他一道下乡工作的同志担心他生活不习惯,他却泰然处之。他于60年代担任省委候补书记后,坚持不要专职秘书,住的是阴暗的不足100平方米的普通旧房。他平时不讲究穿也不讲究吃,50年代初期把节省下来的钱大部分买了公债,买的公债全机关最多。他说:“现在国家百业待兴,我留下钱没有多少用,买了公债对国家有用。”他在海南工作时,由于家属、子女没及时从广州随迁过去,他在机关食堂吃饭,从不要求什么特殊照顾。有时下乡急,不吃饭就出发了。有时因开会误了吃饭时间,吃点饼干就算了。有一次到金堂县,就住在农民家里,当时农民缺粮,就用红薯切成方块和着大米蒸饭吃,子元同志说,这饭好吃,这不算艰苦。在穿衣问题上,子元同志十分简朴。记得1976年一次下乡的路上,子元同志下车到田间和农民攀谈,问寒问暖,群众看他挺客气,又见他穿一身朴素的衣着,根本没想到是一位“大官”,如果不是小汽车和我这个“随从”的话,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他是省委书记。还有一次,子元同志到乐山地区检查工作,路过眉山县,正遇上全县军民正在治理岷江的工地上大干,子元同志下车后,一边询问一边即操起一辆架架车拉起沙土来。消息很快传开,说省委的李书记来了,但是不知道在哪里,因为他穿得很普通,加上一下车即汇入群众大干的洪流中,要不是县委书记过来请他到工地上休息,群众还以为是误传呢!最令人感动的是一直到他去世,竟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临终还是组织上临时为他赶制了一套藏青色纯毛华达呢中山装,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其他领导同志向他遗体告别时,我看到子元同志身着这套中山装安卧在鲜花丛中,眼泪一下子淌下来,在场的同志无不泪流满面。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子元同志一生担任过各种领导职务,不论职位多高,从不以权谋私,而且痛恨一切以权谋私的行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子元同志无论在广东、海南还是到四川省委工作,都十分重视领导干部坚持参加劳动的问题。他不仅教育干部要参加劳动,自己首先身体力行。1976年春节,子元同志和省委其他领导同志集体到成都火车北站打扫卫生,同年5、6月份,四川省委常委全体同志到双流县机投公社参加劳动,子元同志当时已经病了,但他坚持参加。子元同志的家乡河北威县有不少亲属,都想仰仗他这个大官,找一个可端“铁饭碗”的工作,他都拒绝了,而且常说,凡是违背政策的事,我是六亲不认的。他的女儿初中毕业时要升学,请求他帮忙,找个好学校,他不允许。1978年国家决定给40%的职工调升工资,当时子元同志爱人在四川省展览馆工作,他要求爱人主动表态放弃调升工资,优先照顾其他低工资的同志。子元同志身为高级领导干部,组织上为保证工作需要,给他配备了小汽车,他坚持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家属子女乘坐,凡是家里用车办私事的,经常督促秘书到行政部门交费。子元同志对学习抓得很紧,生病后也不放松学习。他自从1977年3月住院治疗后,比较多的时间是在医院和家里渡过的,病重时,还坚持让我挑重要的念给他听。他对自己患病不能重返工作岗位深感遗憾,不时地表露出热切希望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强烈愿望。

子元同志对自己和家属子女要求很严,对待周围的同志却关怀备至。基层干部到省委汇报工作,他都亲自叮嘱行政科要安排好食宿,不能懈怠。在广东省肇庆地委工作期间,有一次警卫员在家乡的亲人生病,本人不好意思请假回去探望,他知道后,便主动叫警卫员回去看望亲人。我的父亲为支持我做好秘书工作,于1976年从河南老家来到成都,为我照顾小孩,由于我家经济条件不宽裕,父亲没什么衣服穿,子元同志就把他的衣服拿了两套让我父亲穿,他爱人知道我工资低,还主动给我些钱和粮票,叫我好好照顾老人。子元同志历来认为,凡是党的领导干部,哪怕是基层支部书记,都要以身作则,如有不以身作则者,子元同志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有一次他到金堂县检查工作,县委汇报说有一位支部书记搞特殊化,子元同志便点名批评了他。事后又让县上领导去关照他的进步,结果那位支书硬是转变了,改正了错误,以后的工作挺努力。

爱惜人才,关心培养年轻干部

子元同志十分喜欢青年干部,非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和成长,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和栽培,经常勉励他们加强学习,努力工作,迅速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他经常出题目、交方法,指导年轻干部搞调查,写文章,并亲自修改签发。记得有一次在乐山地区召开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他和省农办、省农村基本路线教育办公室的同志共同研究、切磋会议的主题报告,直至天亮,有的同志累得坚持不了,他第二天照常开会。他所到之处,凡发现德才兼备的干练人才,就主动向组织部门推荐。即使对一些在工作中犯过错误而降级使用的干部,只要确是人才,又真正认识和改正了错误,并且工作有政绩的,他都主动向组织建议,重新重用。

子元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每每回忆起过去和他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总是情不自禁地激起我对他无限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来源: 雷新乾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