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何绍基——大清第一书法家

来源:史志崇州 发布时间:2025-04-20 14:16:55 浏览次数:326 【字体:

何绍基

大清第一书法家

何绍基,清道光时进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能诗擅文。其书法尤为世人称道,甚至被誉为清代第一。

何绍基

何绍基是湖南人,也许他也没有想到,他有两个崇庆籍的学生,会成为一代俊杰:一个是黄鼎,一个是杨光圻。一个成为卓越的军事家,一个成为杰出的书法家。咸丰二年(1852)八月初六,何绍基被特旨简放为四川学政。学政就是提督学政,掌管一省的教育与人才选拔。学政之职,极重才名,非博学之人,难任此职。何绍基获委后,于当年十一月二十日抵达成都。赴任前,咸丰帝在圆明园亲自召见了他。召见虽是例行公事,但这次召见,咸丰帝特别关心他的家世与学业,这让他非常感动。也因此,他便想在学政的位置上为大清王朝尽力兴利除弊、拔萃选优。

何绍基到任四川学政后,便要按试各府州县。他自咸丰三年(1853)从成都府开始按试,历一年八个月,共按试了一百零八个县、十一个州、八个厅。而崇庆州是他必定按试的地方。正是何绍基的按试,黄鼎才得缘受教于他。彭洵在其所著《彝军纪略》的序中说:黄鼎“年甫冠,受知于湖南何子贞先生,入郡庠”。何子贞者,即何绍基也。郡庠者,州学也。黄鼎在何绍基按试前为童生,即经按试,成为诸生,于是入州学。从今天的意义上来说,何绍基算不得黄鼎的授业老师。然从“听君一席话,胜读万卷书”的角度上讲,黄鼎自要奉何绍基为老师。在何绍基不经意的讲解中,也许就有一句话,植进了黄鼎的心田,经风经雨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时国家多难,四方兵兴,天下涂炭。黄鼎“慨然有澄清志”,后投笔从戎,组建了一支以崇庆人为核心、四川人为主的彝军转战南北。这支军队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一支铁军,后发展近万人。若论黄鼎,真的是“一生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在清同治年间的西北大动乱中,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企图借他的智慧与勇力来平息这场动乱。然左宗棠在其手下大将刘松山阵亡后,几至功亏一篑。关键时刻,是黄鼎力挽狂澜,西北局势才得到稳定,动乱也因之而平息。因黄鼎奠定的基础,新疆才有可能在几至被分裂的情况下,又回到中华怀抱。

何绍基学问广博,而于书法又极为精深。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他的书法,早年由颜真卿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中年博习北碑,笔法刚健。每书时,其执笔悬肘,若开劲弩,故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自号“猿臂翁”。一生又书联特多。每书联语,皆极尽功力,所以又被誉为“书联圣手”。一等昭勇侯杨遇春去世后,道光皇帝为感念杨遇春劳苦功高而专门题写了碑文。为示荣宠,其碑文即钦点何绍基书写。何绍基题写的御碑文笔迹,后来收录在《杨忠武侯宣勤积庆图》一书。何绍基因为对书法情有独钟,所以有书法功底的士子他都会另眼相看。

杨光圻是杨遇春的四世孙,从小受其父影响,“工书法、文辞赡美”。何绍基在寻访英才时发现了他。何绍基因书写御碑文而与杨家结缘,今见其四世孙笔法有灵,于是大喜过望。不仅亲自指点,而且还寄与厚望。他曾对杨光圻说:“吾始拟合颜赵为一家,今改参北魏法。汝能成吾志乎?”杨光圻听后,更加精进。他原学颜真卿,后摹赵孟頫,刻意揣摩,冀不负严师所嘱。所以,杨光圻的书法,兼颜之雄,赵之秀,小若蝇头,大及寻尺,莫不遒劲宏丽,力透纸背,以故求学者无虚日。今崇州市文庙之“宫墙万仞”以及“棂星门”即为杨光圻所书。而杨光圻留在《杨忠武侯宣勤积庆图》上的蝇头小楷,端庄秀丽,炉火纯青,实在是怡人心怀。后来杨光圻还回崇主讲崇阳书院,因之而受益者更多。

有心栽花,花自盛开;无心插柳,柳也成行。也许,这就是何绍基心血洒在黄鼎、杨光圻身上的不同写照。“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

来源:史志崇州

来源: 史志崇州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