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5-15 15:32:58

佘英

发布时间:2017-03-14 15:09:00 浏览次数:1967 【字体:

  佘英,字竟成,原名俊英,泸州小市人。1874 年(清同治十三年)生于一贫苦雇农家庭。童年上私塾,父早逝。母亲以手工劳动维持生计。佘英十二三岁即自谋生计,初学铜匠,继而当雇农。入泸州小市哥老会义字旗公口,又随小市武举人李孝恩习武。1894 年中武秀才,声誉隆起。1897 年被会党兄弟推举为小市义字公口舵把子。泸州州官聘其为泸州团练大队长,缉捕匪盗,捍御桑梓。佘英骁勇善战,胆力过人,故间里奸猾豪强多闻风逃避,州官屡授嘉奖。佘英既得官府信任,又慷慨任侠,故拥戴者日众,一呼百诺。泸州一带遂有“任你英雄天下游,难过小市码头”之谣。

  佘英自幼受苦,备尝艰辛,对清廷统治极为不满,加入哥老会之后,受反清思想熏陶,目击清政不纲,更增其反清情绪。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给他以很大震动,八国联军入侵后,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更使佘英受到强烈的刺激。于是佘英弃职归家,在会党兄弟的赞助下,开一牛肉馆,广泛结识四方豪杰,川江一带无不知其名。他坐镇泸州,声气通于上下游,欲有所作为,官府缙绅对他无可奈何。

  1904 年,佘英从友人处获《革命军》、《警世钟》等革命书籍,阅之大受感动,“才知道我们汉人,被满清压迫了二百多年”。再证之以亲身经历,更感“满清是一个腐朽无能政府”。他为义和团的失败而扼腕叹息,“眼见我几千年来黄帝之子孙,还有亡国灭种之惨”。他夙夜思考,“如不起来革命,推翻满清无能政府,除去一般贪官污吏,恐怕不能救四百兆同胞出水火”。他决意仿效邹容、陈天华,“唤醒汉人起来革命”。于是日持《革命军》、《警世钟》二书,到茶馆酒楼讲演,听者如堵,州官示禁,复驰往乡场讲演,不稍畏避,差役亦无可奈何。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黄树中(复生)及同盟会员、川籍留日学生杨兆蓉等闻佘英名声,乃联名写信邀佘英东游。佘英来到日本,受到革命党人热情接待,并与孙中山、宋教仁等同盟会领导人晤谈,思想豁然开阔,“对革命主义极为倾折”,遂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对佘英甚为器重,委任他为西南大都督,付以联络川、滇、黔会党以及沟通长江红帮声气之重任,派其回川,与谢奉琦、熊克武等共同进行四川革命。佘英欣然受命,为表革命决心,将昔年中武秀才时所得名字俊英,去其俊字,以示与清王朝彻底决裂。离日归国前,革命宣传家章炳麟、日本志士宫崎寅藏与之合影留念。宫崎寅藏赠倭刀一柄,作护身之用,以申敬爱。

  1907 年初,佘英与谢奉琦、熊克武到泸州,设立秘密机关于小市绫子街邓西林宅。佘英遵孙中山“喻会党以大义,为种族效命”的嘱咐,即赴川东南各县,结纳志士,介绍入党,星夜奔驰,历尽艰险。未几,川东南人士先后加入同盟会者数以百计,会党中人尤多。四川革命潮由是大起,佘英之名因之益噪。

  佘英在川南一带的会党中倡导仁义不分上下,调解会党码头之间矛盾,在黄方、熊克武等人的倡导下,佘英托名“万国青年会”,把川南一带的会党合而为一,万国青年会无占左占右之分,仁义扯平,专讲会口,成为同盟会领导下的新组织。他们拟定万国青年会的章程,刊印成册,分发各地会党,并遣人分四道出发,一路集一旅之众,约定为首之人在中秋前到叙永订大计。

  佘英的革命活动引起官府的注意,泸州知州杨兆龙欲诱捕未遂,佘母闻讯惊吓逝世。佘英蛰伏泸城,闻母逝,一恸几绝,因不能归家葬母,惟望沱江暗泣,乃誓“今后惟有以死报国,藉赎不孝之罪而已”。

  1907 年夏,熊克武召集佘英、谢奉琦等 30余人,在成都草堂寺会议,讨论发动武装起义,并推佘英负责联络会党。初拟首在泸州发难,佘英提议于端午节赛龙船之时举义,后因成都等地的同志感到时间仓促,准备不及,乃改于11月14 日西太后生日,在成都、泸州、叙府(今宜宾)等地同时举义。佘英派人往各处联络会党,召其来泸。11月初,泸州城已集各地会党数千人,埋伏城内外,引起清吏的防范,佘英等人遂决定 11月 5日在江安起义,然后顺流而下,攻打泸州,里应外合。起义前夕,不慎泄密,十余同志被害。泸州知州杨兆龙闻江安急电,即令泸州城戒严,关闭城门。佘英以时势紧迫,集合各路会党头领密议于沱江之上,决定分头撤退,解散队伍。佘英再筹备叙府起义,又因事泄密而中止。

  同盟会在川发动的起义相继失败之后,1908年2月,佘英与熊克武等人在隆昌开会,讨论起义夭折的原因,一致认为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会后,佘英、熊克武赴日本,向同盟会本部报告四川起义经过和购械计划。时共进会在东京成立,佘英也加入共进会。同盟会总部集资购枪 30 余支、子弹 2000 余发,交佘英、熊克武回川再举。

  佘、熊归来后,经数月准备,于 1909年3月,在广安发动起义,袭击州署和巡防军,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佘英并不稍懈,即转赴嘉定,筹划嘉定起义。1910年1月,佘英率人袭击童家场等地团练局得枪百余支,由于佘英突发疟疾,起义军暂停进攻,延误时机,清军有备,起义军遂转战屏山。行至宋家村(今沐川县富和乡)遇清军腹背夹击,激战终日,粮尽弹绝,佘英率部分同志趁黑夜突围,急赴叙府,计划在川滇边境建立根据地。不料为官府侦知,派兵围佘英于叙属豆沙关断蛇坡。佘英向清兵晓以大义,未能见效,遂为“蛇”与“佘”同音,自认为“断蛇坡”犯了忌讳,他必死于此地,慨然束手就缚。

  清吏将佘英囚于木笼中,押运叙府。沿途民众争相观睹,扼腕叹息,佘英立囚笼,毫无惧色,宣传革命大义,滔滔不绝,闻者皆大感动,张挂红绸红布于囚笼,清兵不能禁。清廷派员到叙府审问,佘英慷慨陈词,痛斥清廷无道,腐朽卖国。清吏胆战心惊,不敢将佘英押到成都,即于1910年农历三月,将佘英杀害。临刑前,佘英高吟绝命诗:“牡丹将放身先残,未饮黄龙酒不甘。若有同志继我者,剑下孤魂心自安。”

(原载于《四川省志·人物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