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成都记忆音频>详细内容

【成都记忆第2季】第14集 刃具厂红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06 07:00:00 浏览次数:248 【字体:

­

刃具厂红楼:曾经的东郊“老大哥”,让你在成都遇见“莫斯科”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城市记忆。记忆往往需要符号,建筑,作为城市的守望者,一砖一瓦一墙之中,都写着城市发展的轨迹,也呈现着城市的文化气质,它们最终幻化成了城市的符号,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有了一份共同的记忆。

2长

成都东门的府青路立交桥旁,一座红色建筑非常醒目,它的建筑风格一看就是泊来品,这就是成都人口中的“红楼”。这座红楼,刻下了成都东郊的工业记忆,也见证了我们父辈的一代芳华。

195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在东北郊、东南郊、西北郊各设置一个工业发展区,成都东郊被确认为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成都热电厂、成都机车车辆厂、成都量具刃具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在“一五”时期相继上马。

1956年,成都量具刃具厂开始建设,厂房是按照苏联1952年援建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时用的图纸,原封不动“克隆”的,于是成都、哈尔滨这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各有了一幢一模一样的苏联式红楼。红楼的屋顶呈波浪式边沿,尖顶方柱,厚厚的墙壁,沿袭了苏联建筑的恢弘与大气,也加入了当时红色中国的时代特征。楼一建成,就成为了成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还有了成都最漂亮建筑的名号。从一些老照片上,你可以发现,红楼最开始是米黄色的,后来才改成了红色,在那个年代,苏联电影风靡一时,莫斯科的神奇印象深深地印在人们脑海里,拥有苏联式建筑的量具刃具厂也就被人们称之为成都莫斯科。

成都量具刃具厂建成以后,先后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毛泽东主席曾经低调探访的故事,也成了一段佳话。

1958年3月5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原本计划到郫县去,在经过成都量具刃具厂时,突然想起朱德委员长的一篇关于量具刃具厂勤俭建厂的报告,于是他临时改变行程,先去量具刃具厂。当时,他穿着件黄色大风衣,戴个大口罩,从小门进厂,同行的,只有省委秘书长和省上几个领导。没有列队仪式,没有欢迎阵仗,也没有谁认出他来。

毛主席走进车间后,有人终于认出了他,整个车间都沸腾了。工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到主席身边,围成厚厚的人墙。主席笑呵呵地和工人们问好、握手,听老人说,好多人和毛主席握过手后,就再也不肯洗手了。而毛主席视察时进厂的西侧门,则被命名为“幸福门”,现在东郊记忆里,就有一座仿建的幸福门。

量具刃具厂让成都人骄傲的,不仅是这个光荣篇章,还有它取得的各项成就。当年量具刃具厂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成都工业响当当的招牌。它曾在工具行业中创造过产量第一、出口创汇第一、上缴利税第一、产品质量第一的骄人纪录。这个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还曾是成都市的四大财政支柱之一。当年家里如果有人在量具刃具厂上班,说出去那是特别有面子,厂里的青年工人要耍朋友,可都是自带光环。

厂里的许多老一代的工人退休以后,他们的儿女又继续在厂里上班,成为第二代量具刃具厂工人,他们在老工人手下做学徒。干劲十足,勤学苦练,学成一流的技术员以后,又开始培养新的工人,将手艺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工人们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成都工业的飞速发展。

2方

历史的步伐进入21世纪,由于成都市对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等原因,成都量具刃具厂在2006年迁往了新都,而红楼则仍矗立在原地。2007年,红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东郊工业进程的见证被保留了下来,它默默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父辈们的青春与梦想。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