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方言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2-03-02 15:41:05

第7集:李伯清和四川成都方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2-11 18:44:54 浏览次数:2265 【字体:

请点击收听音频

您还可以点击这里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今天的这句开场音频有着特别的年代感,换一个更时尚的说法是,暴露年龄。在那个厨房和堂口靠对讲机呼唤的年代,李伯清的散打评书让四川方言红遍全国。行走评书江湖三十年,李伯清至今仍然以生动演绎的四川方言,吸引着下至零岁,上至百岁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粉丝。

“李伯伯”的名头可不是盖的,有人说,他是四川方言的百科全书。据说他讲评书打烂的纸扇子已经十多把,用旧的折扇两箩筐,品种不下十个。他是四川哪里人呢?土生土长的成都民间艺人,但是他的口音却不是标准的成都话。

成都话在四川方言中独有的特点,来感受一下:

【出录音:“刘奶奶买了一瓶牛奶”。主持人:不能完全分鼻音和边音,其中“刘”和“奶”的声母混淆为一个了,但是“刘”和“牛”的声母,成都话是有区别的,所以说是一部分不区分。重庆话就是全部都不区分了。具体来说是,成都话是不分鼻音n和边音l的,我们说的泥来母洪混细分不是指鼻音n和边音l的区分,“洪混”指在洪音前混同为鼻音n 或者边音l ,如:南=蓝;“细分”指在细音前有ȵ-与n-,或者ȵ-与l-的区分,如:牛(ȵ- )≠流(n-/l-)。

“姓陈不能说成姓程,姓程不能说成姓陈。禾木是程,耳东是陈。如果陈程不分,就会认错人。”主持人:不仅不分平舌和翘舌,前鼻音韵尾和后鼻音韵尾在这里也没有任何区别。】

成都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成渝片,比起普通话,除了我们刚刚说到的不完全分鼻音和边音(部分字要区分,上面已举例说明),不分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之外(主要是说不分en、eng和in、ing。an、ang是要区分的),其实成都话的语音系统更简单。

成都话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特别的发音,这不是话读错了,而是方言或古代语音的传承:

“河堤di1”读成“河堤ti2”。比如说“尝味道”,成都方言就是“尝sang2味道”。把清晨说成“早晨sen2”。

还有一个词,“解手”成都方言就说解gai3手,但是解jie3放的解发音又和普通话一致的,解放(也有读作jiai3的)。韵母的发音改变,成都方言把“批评”说成批pei1评;“雨披”说成“雨披pei1”。“眉毛”的发音是“眉mi2毛”。“光荣”读作“光荣yun2”。“一顿饭”要说成“一顿den4饭”。“学校”的读音是“学xio2校”。

在成都方言众多的发音中,有一个发音,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一说你就会感同身受,那就是韵母an的发音。

【你这个裤子也太短了嘛!哦豁,商场已经关门了,算了嘛,先将就穿,明天再买条新的换起!】

这一连串很有喜感的an的发音,只有那么嗲了。成都人和其他地方的人摆龙门阵,只要一说到带an的字,对方就会问,你是成都勒哇?所以(成都话发音)完全可以用an这个音节的发音来评判是不是资格的成都人。

【片花: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压混)……成都方言妙不可言,自带梅花音,简直不摆了!】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话的普及,成都方言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比如老成都话对于“赤道”的发音是:赤ci2道,听起来跟“迟到”一样,但现在已经很难听到这个纯正的成都方言发音了,大部分人已经习惯读作赤ci4(音同“次”)道。老成都话“微信”的发音听起来是“wei2(音同“惟”)信”,而今天多数人发音作“wei1(音同“威”)信”。老成都话“巴蜀文化”的发音听起来是“巴su2(音同“属”)文化”,而今天多数人发音作“巴su3(音同“鼠”)文化”。这些都是学习普通话的结果。

在成都郊区的方言中,和我们通常说的成都话还很有些不一样,因为成都郊区的方言有很多是属于“南路话”,包括双流、新都在内的地方话。比如郊区话的“答”“白”“得”“笔”的读音和市区的发音就很不一样,因为这些是入声字。“你到底答不答应我嘛?”“哟喂,答应嘛就是了嘛。”你会听出来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之外的第五个声调吗?

方言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民俗和生活信息,代表着文化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活化石”的价值。有一种角色叫“pa(火巴)耳朵”,有一种软和叫“稀溜(火巴)pa1”,“有一种执着叫mi1到脑壳整。”感受成都方言更多的特色,欢迎您继续收听《四川方言》

结束语: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方言研究中心和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会!

以下部分方言表情包,各人带走哦!!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