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方言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2-03-02 15:41:05

第10集:四川方言童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11 11:14:14 浏览次数:3288 【字体:

【童谣,一边念,一边画:从前有个丁老头儿(鼻子),养了两个儿(眼睛),三天不吃饭(额头),围到锅边转(脸),买了三跟葱(头发),用了三毛三(耳朵),买个大冬瓜(身体),用了八毛八(扣子),买了两根油条(脚),用了六毛六(手)。】

一边念着这首童谣,一边照着词儿,画着画,一个活灵活现的丁老头儿的头像就大功告成了。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从成都童谣中来充分感受成都话的魅力与乐趣。

【童谣: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过年过到十四五,揸口馍馍臭豆腐。

正月正,耍龙灯,龙头转,龙尾跟。

青羊宫、真热闹,糖油果子三大炮,有的人在哭有的人在笑,哭的为了包包掉,笑的买了糖油果子三大炮。

正月有个春,嫂嫂去看灯。看的啥子灯?看的狮子和龙灯。猪猪灯、牛牛灯,还有莲灯和幺妹灯。嫂嫂脚又小,骑个马马灯。

藏猫猫,钻洞洞,走板板,过桥桥。一走走到城门洞,翻过坎坎赶花会。青羊宫,吃凉粉,嘴巴辣个红圈圈。三大炮,胀肚儿,回来买个风车车。】

过年啰!这几首成都童谣,充分融化着老成都过年的风俗。老成都过年花样多,人情浓,放开吃,敞开耍。应景而生的许多童谣,正是老成都过年的‘年历’。

从腊八开始,在成都,除了家家户户准备年货,洒扫屋子,装饰街铺,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谣,就从大街小巷孩子们的口中开始唱出来;轻快欢乐的调子,带入了对春节浓浓的期盼。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骑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吃汤圆,汤圆吃得多,胖娃屙坨坨。”(还有其他版本)

孩子们一唱,你就知道,春节真的快要到了。一首首童谣就像在一代代成都人的心里扎了根,终生难忘。

【童谣一、一二一,爸爸不买米,饿死你!妈妈不买菜,把你拿去卖!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黑老要关门。

金瓜瓜,银瓜瓜,田头瓜棚摘瓜瓜。瓜瓜打倒小娃娃,娃娃痛得喊妈妈。

包包散、包包散,回去不让妈妈看。】

老成都的童谣是孩子们的启蒙语言,一字一句里的“土话”中,透着的是老成都的生活气息。而成都的童谣精妙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不少童谣是和游戏关联的。在成都,女生小时候跳橡皮筋时会念着一首童谣:

【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这首童谣和橡皮筋的游戏完美地融为一体,深入每个小女生的记忆里,那么美好。

【“虫虫虫虫飞,飞到外婆家,吃了外婆一根蒜苗一根葱,外婆气得打倒中,虫虫虫虫飞,飞到外婆家,吃了外婆一棵菜,吃得外婆喊乖乖。”】

这首童谣是家中的长辈唱给小朋友听的,边念边还有左右手的手指相碰或者分开的动作,让小朋友的手指也在童谣中灵活起来。

成长中的孩子会坐上长辈的大腿,被长辈拉着双手,仰着身体下一次腰,拉起来,这时也有一首应景的童谣:

扯锯还锯,家婆门口有本戏请外孙来看戏,没得啥子给他吃——牛肉包子夹狗屁。

逗得孩子咧嘴笑,长辈们还要连着说上好几声:屁屁屁屁屁……

【推磨,摇磨,推豆腐,赶晌午,娃娃不吃冷豆腐;推磨,摇磨,推豆腐,赶乡场,娃娃不吃冷糖糖。

老婆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扑通一声跳下河,河里有个鬼脑壳。

清早起来不新鲜,心想成都耍几天,一出东门天涯石,二出南门五块砖,三桥九洞石狮子,青羊宫内会神仙。】

这一首首成都童谣记录着老成都的童趣和风土人情,是一定要用地道的成都话,才能完美表现出其中的韵味。纯真无忧的童谣,是老成都人儿时温暖的记忆,更是成都话历史的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言童谣,值得我们记忆和传唱,延续成都的城市记忆和城市文化。

结束语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

下期再会!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方志四川•音频电台

您还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上期回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