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成都市布后街荣乐园——品赏近现代川菜的乐园

作者:李豫川 来源:锦点 发布时间:2025-02-19 15:53:18 浏览次数:435 【字体:

布后街荣乐园

品赏近现代川菜的乐园

李豫川

民国时期,在成都布后街西段北侧,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砖木结构餐厅,这就是极负盛名的荣乐园,所烹制的红烧熊掌、葱烧鹿筋、干烧鱼翅、酸辣海参、虫草鸭子、清汤鸽蛋等名菜,口碑甚好。荣乐园的消费者多是达官贵人、富商豪绅,而荣乐园在南面梓潼桥街东头兼营的副业——稷雪面馆,所售鳝鱼面、撕耳面、米粉及包子,则极受市民百姓的欢迎,常常顾客盈门。

荣乐园菜品“鱼香八块鸡”“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家常裙边”“虫草鸭子”

荣乐园前身是座川菜包席馆子——南堂馆,渊源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满族人关正兴在少城棉花街创办的“正兴园”。当时川菜的包席品种不多,不过是“肉八碗”、“九斗碗”、“参肚席”之类而已。

成都的票号、典当等大商号,多是山西、陕西两省的人,他们入川时都带有家乡名厨,一是表示阔气,二是怕川菜不合口味。这些名厨都有独特的手艺,故每次席桌上必然有主人的家乡名菜,让客人品赏到异乡美味,以示新奇,这就形成了南北菜系荟萃天府的局面。

成都布后街旧城一角

荣乐园之基

蓝氏两兄弟崭露头角

荣乐园的创始人之一蓝光鉴,1884年出生于成都一个贫苦家庭,经济条件极为困窘。1897年他13岁时,经人介绍到“正兴园”当学徒。

蓝光鉴(图源:成都方志)

蓝光鉴勤奋上进,努力钻研烹饪技术,颇得师父赏识。不久,他的二弟蓝光荣也到“正兴园”来当学徒,兄弟俩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加上他们聪明灵慧,肯虚心向同行高手求教,厨艺日益精进。尤其是山西、陕西两省的面食烹饪技艺,蓝光荣学了不少。

当然要学到这些技术,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俗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所以有本事的师父,都是很保守的,过筋过脉的地方,都不肯轻易指点。蓝氏兄弟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师父操作的时候,细心观察他们的刀法、取材、火候、调味等等,默记在心,偷偷地反复揣摩试验。

如此成年累月,积累了不少各地的烹饪技术和知识,为以后自己发展和改革川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满师后,兄弟二人均被“正兴园”留用。那时和现在不同,餐馆包酒席是把菜肴担到顾主家里去做,包席馆子本身没有宴会的场所。老板经常派他兄弟俩挑着出堂席桌担子,到达官显宦、豪商巨贾家里去“出生意”,有时夜深进不了城,两人就睡在板凳上过夜,备尝艰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满族一下子失去了权势,“正兴园”的生意随之萧条,关正兴之子宝贵书(满族人子不袭父姓)也无心再经营了,打算歇业。众多的厨师、徒弟都面临着出路问题。次年(1912),“正兴园”关门。

荣乐园之始

戚蓝两家一同创业

1912年秋,蓝光鉴离开“正兴园”后,他的师叔戚乐斋(1860——1938年)想开家包席馆子,缺少可靠的助手,知道蓝光鉴没有本钱,但人很能干,技术又好,便三番五次劝说蓝母田玉芳,叫蓝光鉴出来和他共同开馆子,田氏同意了,蓝光鉴也只好答应。

戚乐斋拿出三百个大洋做本钱,蓝家三兄弟则出力不出钱,共同把馆子开了起来。由于本钱短少,就把馆子暂设在湖广馆兴隆庵的寺庵内。湖广馆是成都当时的一个大菜市,比较热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黄金口岸。

至于馆子的招牌,蓝光鉴考虑到本钱是戚乐斋出的,荣誉应该归于他,就取名“荣乐园”(“园”是馆子的通称)。蓝光鉴善于交际应酬,人缘既广又好,就由他负责对外联系业务;戚乐斋是老前辈,厨艺高超,就负责厨房管理、人员调配等内部事宜;蓝光璧负责管账。

这样分配后,厨房里只剩下蓝光荣一人,人手不够,蓝光鉴又邀请三位师弟吴文宣、邓厚泽、周映南来共同合作。这三人厨艺都十分精湛。

这时,从“正兴园”出来的李春廷创办了“春和园”,张海清创办了“醉陶村”,连同“荣乐园”基本上都是“正兴园”的原班人马,烹饪技术也是“正兴园”老一套传统格调,罕有创新。蓝光鉴认为这样下去缺乏竞争力,难以把生意做红火。但戚乐斋坚持守旧,不赞成改革,蓝光鉴只好在旧式中席点上加以改变。

如用山西的撕耳面代替一般的杂酱面、红汤面,甜点方面废除酱米酥、黄豆糕等老式点心,代之以果酱盒、洋芋饼。这样由小到大,由中点到菜肴逐渐改进,令人耳目一新,终于在筵蒸业中站稳了脚跟。

荣乐园之遇

流水筵席获督军青睐

民国初年,成都包席馆子很多,规模最大的要数五柳村的“聚丰园”,大宴会的生意,百分之七八十都被它独占了,其它的包席馆子无法与之竞争,只能做点小宴会的生意。

1918年,四川督军熊克武在成都举行盛大祝寿宴会,经人推荐,把筵席交给荣乐园承办,订做鱼翅席100桌。这次是唱戏饮酒的堂会,会场设在华兴正街川剧大戏院——悦来茶园(今锦江剧场)里,台上唱戏,台下设座安席。

布后街熊克武故居旧照

由于宾客很多,为了避免拥挤,就选择了“流水席”——客人坐满一桌,就开一桌席,不致嘈杂纷乱,没有开席的客人可以安心品茗看戏,已经开席的客人可以开怀畅饮。

但馆子方面就不好办了,因为一是说要就要,二是有几席就要开几席,三是临时增加席桌或减少席桌都要来得干脆利落,这些都是很考馆子的总调度和厨师的手艺的。

那天宴客的场面很大,蓝光鉴怕出纰漏,就亲自担任总调度,指挥若定,应付裕如,条理井然有序,善始善终,宾客吃得舒服,玩得高兴,十分惬意!

熊克武大喜,从此对蓝光鉴青睐有加,凡是督军公署的大小宴会,都交给荣乐园承办。荣乐园经济周转有困难时,还可以先去督军公署军需处借支,没有数量上的限制。蓝光鉴乃利用此一便利,将荣乐园从兴隆庵搬迁到布后街,增加设备,开辟了三个座场,准备打破上门承包筵席的旧习俗,接待客人在座场里开席。

但当时的官场中人,仍习惯于在家中设宴,所以荣乐园还是上门办席的多,座场开席的少,不过它的包席业务,已超过其他馆子,仅次于“聚丰园”,在同行中崭露头角了。

熊克武上将

荣乐园能在短期内发展起来,是与熊克武的支持分不开的,蓝光鉴与他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日益密切。1925年,熊克武被蒋介石软禁于广东虎门,还给蓝光鉴写信,托他照管自己在成都的唯一一所大宅院——“息庐”(今为布后街85号四川省文联)。1939年,熊克武回川,还请蓝光鉴吃饭,表示感谢。

荣乐园之变

突破旧有束缚,一流餐馆成型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餐厅中设宴请客的风习逐渐在成都官场中流行开来, 荣乐园虽只有三个座场,却天天客满,有时甚至要预定到四、五天以后。由于生意好,增加了一些工作人员,麻烦也接踵而至。

厨师张守勋是戚乐斋介绍来的,他仗恃有这层关系,常常不重视号规。一次开大锅伙食,他动用了一些上等食材,蓝光鉴批评他,两人就吵了起来。戚乐斋认为伤了他的面子,也与蓝吵了起来,愈吵愈凶,竟至闹到要散伙。

蓝光鉴与各位师兄弟反复磋商,决定戚乐斋与蓝光鉴都不负实际责任,让戚在家休养,全家生活费用均由荣乐园承担,并为戚乐斋购置宅院一座养老,其它要求也无不照办。这样,戚乐斋也不好意思再说长道短,因此戚蓝两家,亲如兄弟,如此和睦的关系,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

平心而论,戚乐斋虽然脾气古怪,爱骂人,但在工作上还是十分认真负责的,只是在烹饪技术上墨守成规,不敢在菜肴花色品种上有所变易,在他主管荣乐园期间,菜肴基本上是维持传统。

荣乐园改组后,蓝光鉴大胆突破这一束缚,新的菜目层出不穷,颇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红火。但它只有三个座场,无法接待大量宾客,扩大房屋场地的问题就显得日渐突出,却又一时筹措不出大量资金。1933年,布后街有一业主要出售祖宅,蓝光鉴乃抓住时机,与老主顾安元璋商量,由安劝其亲戚、抗日名将李家钰出资买下宅院,改建为中西合璧式的楼房,长期租与荣乐园使用。

至于房屋设计扩建工程,则由蜀华公司负责,共计建成设宴开席的房屋16间,可以同时接待近百桌宾客,为荣乐园扩展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座场布置上,蓝光鉴亦费了一番心血,为了要显示一流餐馆的格调,他在上海订制了印花台布、玻璃桌面、高级皮沙发等,把16个房间布置得富丽堂皇。对食用器皿,他也非常讲究,专门派人到江西景德镇定制各色仿古汤匙盘碗瓷器数千余件,并把原有的少数象牙骨和乌木包银筷子添制到近百桌。这样的排场,在当时成都可说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使座场显得富有诗情画意,为来宾增添雅兴,他还向荣乐园的老主顾、当时的书画名家向楚、张大千、徐悲鸿、盛公伟、冯驩父、黄君璧,李著瑞、张霞邨等征集了千余张字画,每季度将16个房间的字画全部更换一次。

荣乐园之达

独树一帜,蓉派成型

荣乐园的建筑、设备和店堂布置,在当时筵蒸业虽已首屈一指,但由于新增餐馆如雨后春笋,著名的就有“哥哥传” “姑姑筵” “颐之时” “竟成园”等约一、二十家,竞争相当激烈。

蓝光鉴认为单靠改菜肴花样还不行,决定把传统形式的台面实行大的改革,将全席上的瓜子手碟、四冷碟、四热碟、四对镶、中点、席点、糖碗及八大菜肴统统予以改变,入席前废除中点,就座后先上四个碟子(冬天用热碟,夏天用冷碟)作为筵席的开始,赓即就上八大菜,最后一个汤吃饭。

这种台面短小精悍,既可以把燕窝席、鱼翅席、鲍鱼席等席桌上的精华菜目挑选一、二加入其中增添风味,又减少了排场,节约了顾客的开支,备受赞赏。

这种席桌,蓝光鉴名之曰“便饭”。此“便饭”荣乐园每天都要售出数十桌,轰动了全行业,业务快速增长。不久这种“便饭”普遍为成都筵蒸业所采用,相沿至今。

抗战后期,英美援华助战空军长驻成都,他们都爱吃中国菜。如英军坦克司令韩可、美国空军飞虎队长陈纳德少将以及法国领事等盟国外交官员,都多次光顾荣乐园,于是,荣乐园的名声就传到海外了。

1980年6月,美国纽约荣乐园开业,刘建成任厨师长。采用清油少汁、咸淡适中的烹饪手法,推出“成都脆皮鱼”、“鱼香八块鸡”、“神仙全鸭”等,一炮打响!

荣乐园对于菜肴烹饪特别认真,随时增添和改变品种,以满足广大顾客的需要,这是它经营的长处。由于长期不断的改制创新,它制作的菜肴竟达数百余种之多,把全国几大菜系的名菜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菜肴,都加以揉合改制,纳入川菜体系之中,使原来非常单纯的川菜变得丰富多采,美不胜收。

如广东的生片火锅、蝴蝶馄饨,江浙的虾爆鳝鱼、醉蟹,晋秦的醋溜鱼、南边鸭子、莼菜鸽蛋等,都是外省的名菜,经过蓝光鉴改制后,适应了四川人的口味,变成了川菜。

再如佛教中的罗汉菜、素烩,伊斯兰教中的炸羊羔、炒锅蒸,都经过改制用来上席。炒锅蒸原是用肥儿粉作原料,配以菜油炒制而成,蓝光鉴令其高徒孔道生改用面粉,配以各种蜜饯佳品经多次试做成功,定名为“八宝锅蒸”。道教九皇会吃的素菜,多是用萝卜、青笋、高笋制作,颇受道教徒的喜爱,荣乐园将其改制,加上猪、牛肉丝,起锅后撒上一把馓子,别有一番风味,取名为“回挠汉”,又名“野鸡红”,也用在席桌上。

蓝光鉴还把一般民间菜与席桌上的上等菜熔合,粗菜精做。如一般家常的鱼香油菜苔加上鱼片,黄豆芽加上尤鱼丝、冬笋丝,令人大快朵颐。荣乐园甚至将街头巷尾叫卖的蒸蒸糕,加上精美的心子,也搬上席桌,别有一番风味。

蓝光荣是“白案”中的高手,在面食上下的功夫最多也最深,他很早就把广东的“鸡龟囡”改成“五仁饼”,后来烩炙人口的蟹黄银杏、改良锅炸、虾仁软炒面都是他搞出来的。他不仅在面食上有很多创新,而且在菜肴上也有不少改革,是主张改革老一套传统最积极的分子。

同行中有人讥讽他:“蓝老二离经叛道,违反前传后教。”他却一笑置之,不以为忤。

他们还大胆引进西菜,改为西菜中吃,非常成功。如美国的露笋,改成露笋鸽蛋;印度的咖喱鸡,改成碗装小块上席;法国蘑菇则引用为蘑菇鸽蛋;美国樱桃改成樱桃冻,作为最后的糖碗上席,既可帮助消化又有醒酒的功效。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国外的火鸡,它原是整个推出,由主人分割敬客,荣乐园把它改成外包网油用叉烧做成后,分三部分上席,取名为“叉烧鸡”。

荣乐园不仅把川菜发扬光大,形成全国一个著名的菜系,而且还培育出不少名厨。如张松云(1900——1982年)、孔道生、曾国华、毛齐成等国家特级厨师,荣乐园的烹饪技术、操作方法靠他们得以完整的留传下来,在川菜中形成了一个流派——“荣派”。抗日战争胜利后,法币疯狂贬值,物价一日数变,工商业者都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一些银行、钱庄、字号、公司、商店无法支撑,成批倒闭,牵涉面之广,世所罕见。荣乐园本身没有经济实力,经不起这股巨大风浪的冲击,无法支撑危局,只得宣告停业。加之其内部管理不善,勉强捱到1950年上半年,终于山穷水尽,于是,曾在成都筵蒸业占尽风光的这家大餐馆,终于掩上了帷幕,彻底宣告破产了。

来源:锦点

文/图:李豫川

来源: 锦点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