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春节,抿年味之甜‖申福建

作者:申福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2-13 14:59:49 浏览次数:261 【字体:

春节,抿年味之甜

申福建

闹完元宵,蛇年春节告一段落,带着对新年的憧憬,人们又踏上新的征程,但那浓浓的年味让人回味无穷。

2025的春节,是中国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个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得到各国人民的同声相应。

小时候唱着儿歌——“胡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扳着指拇盼过年,盼着吃好的、穿新衣。现在,生活好了,好多人觉得年味淡了,过不过年一个样。其实,年味并没有淡,淡的是探寻年味的心。如果细细去抿,那年味就在春节的点点滴滴中。

抿美味之甜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春节最是美食荟萃,五谷丰登满粮仓,鱼虾出水鲜肥美,六畜兴旺财源广。

时光退了糯谷的火气,打出的糯米均匀饱满,精选、浸泡,磨成细细的汤圆粉,用新鲜的黑桃、花生、芝麻、蜜饯做馅,这样的汤圆软糯、香甜。“嘭”的一声响——爆出米花、玉米花,“沙沙沙”——炒制花生、炒胡豆、炒苕干,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的融合留住了原香。

秋冬时节,气温下降,用精饲料催肥,到年前,畜禽正是肥美。刚立冬,有人急急忙忙灌香肠,要的就是那第一口香。小雪以后,腌腊进入高峰,香肠、盐肉、酱肉、熏肉、烟熏兔、风干鸡……佐料、腌制方法大同小异,正是这“小异”,孕育出百家百味。酱油加香料,我母亲用简单的方法腌制腊肉,醇香扑鼻,亲朋好友无不称赞。家家户户的香肠、腊肉在风中摇曳,那是年的缓缓足音。

秋露冬霜似高深莫测的化学家,软化纤维、涵养水分、分解苦涩、积蓄甜度,让这一季节的蔬菜格外嫩、脆、香、甜。轻轻一甩水,“歘”,青笋断为两节;刀锋过处,“嚓”,萝卜不规则裂开;五指一抓,“唰”,莲花白叶覆满手掌……清爽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清水一煮,尽享蔬菜本味。在碗底放一把豌豆尖,滚汤一淋,那清香让人馋涎欲滴。羊角菜切片,拌红油、白糖、豆油、醋,最解油腻。立春之后,气温上升,冬季蔬菜渐渐抽苔,美味渐失。

同样,这个季节的水果香甜诱人且有美好寓意。黄澄澄的柑橘,寓意吉祥如意;红彤彤的大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元宝形的香蕉,寓意招财进宝……

抿坚果,抿佳肴,抿水果,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念劳动人民的辛劳,这是过年的独特韵味。

抿情谊之甜

回家过年,是家人的盼望,是游子的期待。“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高铁、汽车、飞机、轮船、自驾……再远、再难,一个目标——回家。一个衡阳小伙,徒步15天,终于回家了。因工作繁忙,有人除夕回家、初二返程,但也算回家过了年。当看到老父母的脚步更加蹒跚,当看到妻子的额上已添皱纹,当看到儿女那亲近而又陌生的眼光,把思念的泪、愧疚的泪、幸福的泪一起流下,一年的辛苦、委屈瞬间烟消云散。

乡场上,突然热闹起来。店里摆满年货,商贩用力吆喝,吸引行人的目光。买年货,买漂亮衣服,买玩具……老老少少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做一桌简单热络的年夜饭,享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家宴味道。每一道菜都拥有美好的寓意:猪头猪尾,寓意着年头到年尾,好运连连;夹沙肉,寓意时时刻刻,甜甜蜜蜜;红鲤鱼,寓意丰衣足食,年年有余;大公鸡,寓意一年四季,大吉大利;一盘青菜,寓意轻轻快快,万事胜意……这不仅仅是美食,更饱含了一家人对新春的期许。

图源:新华网

祭祖,请祖先回家过年,祈祷祖先保佑全家幸福安康。给父母和长辈拜年,祝他们健康长寿;给儿女和晚辈发红包,祝他们茁壮长才。

同学、战友、老乡,平时各忙各的,难得一见,但春节一定要聚一聚,互通情况,畅叙友情。上馆子,点几个特色菜,为友谊之花添加养分。在家里,做几个家常菜,是最高规格的礼遇。春节的馆子,一桌难求,但家里的聚会,多一份烟火气。大年初三,朋友来我家做客,腌腊拼盘、土鸡汤、红烧泥鳅、水煮牛肉、烧白、夹沙肉、素菜……冷热荤素摆满桌,举杯庆新年,其乐也融融。

图源:新华网

这是普通家庭的春节,看似老调,但融入了浓浓的情谊,从中可以抿出血肉相连的亲情、心照神交的友情。

抿传统文化之甜

蛇是小龙,蛇年的街景,以灵动飞扬的蛇为主题,寓意“巳巳如意”。街道上,大红灯笼、中国结高挂,宾馆、酒店、商场、千家万户,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用中国红点燃春节的喜庆。一个“福”字象征对新年的期冀,也浓缩着美好的祝愿。这些年味十足的装饰,年年相似,却又年年不同,让人一看就知道:过年了!

图源:新华网

平时难得一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亮相。舞龙、舞狮、牛灯舞,扭、挥、仰、跪、跳、摇,憨态可爱;手持木偶,变脸、吐火、舞长袖、写书法,展现的川剧绝技让人惊叹;糖画以糖液为原料,一个小勺似画笔,一气呵成,笔断意连,花鸟鱼虫、十二生肖活灵活现,转盘转的不仅仅是运气,更是童年的回忆;熔化的铁水抛向空中,铁花飞溅,流星如瀑,光着膀子打铁花,考验的是技术,更是胆量……春节,为非遗搭建起展演传承的舞台,演绎出风格多样、灿烂夺目的文化大餐。

守岁,是一种传统民俗。1983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除夕夜举办春节联欢会,围着电视看春晚成了许多家庭守岁的固定内容,春晚已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许多人从少年到白头,一次春晚也没落下。歌曲、相声、小品、戏曲、杂技、魔术,通过春晚这个舞台,成为经典,成为流行,成为时尚。20世纪八九十年代,谁不会哼唱春晚歌曲?谁不会来几句搞笑金句?有了便捷的网络,好的文艺作品马上传播开来,春晚的节目创新难度越来越大,加之众口难调,因此,有人说春晚越来越没看头,但对于我家而言,看春晚已成为一种习惯。节目的欢天喜地、嬉笑怒骂,让我们放松心情,高高兴兴迎新年,可以说,春晚是我们精神上多姿多彩的“年夜饭”。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心潮澎湃,告诉自己,要放下过去一年的得失成败,迈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一年。当《难忘今宵》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有对蛇年春晚的依依不舍,同时,又开启了对马年春晚的向往。

图源:新华网

在这喜庆的日子,怎么能少了酒呢?如今,少饮酒、不滥酒成为公认的健康生活方式,但春节总得举杯同庆。不豪饮,不争胜,慢慢抿,即使是茶水、饮料,也能抿出生活之甜、人生真味。酒不醉人人自醉,我没有醉酒,但沉醉在意蕴深刻的年味里。

元宵并非曲终,而是奋进号角的响起。用心血浇灌梦想,一定能梦想成真,到明年春节,一定能抿出更加香甜浓郁的年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福建(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供稿: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