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邓小平逝世的前前后后

作者:余 玮 来源:“中华儿女”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3-26 14:31:50 浏览次数: 【字体:

邓小平逝世的前前后后

余 玮

1997年2月19日晚,一代伟人邓小平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虽然医疗专家全力抢救,尽管他的夫人卓琳声声泣喊“老爷子”,但最终奇迹没有出现,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可是他老人家走了。”噩耗随着电波传遍神州,中华儿女一片哀恸。这一刻,多少人的泪水打湿了衣襟,多少人的心灵被深深撼动。

不幸的消息也牵动了世界的神经,华人华侨及各国政要、国际友人等纷纷表达缅怀之情,整个世界与中国同哀。

邓小平晚年与身边医护人员等在一起

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1996年12月12日清晨,邓小平一觉醒来,觉得呼吸不畅。每天,护士会进来,提醒他出去散步。可是这个早晨,他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了。不停的咳嗽令他不能呼吸,不能下咽食物,更无法完成他的一些固定的锻炼。身边的医生已不能应付这个局面,只好把他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即301医院)。卓琳没有想到,老爷子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一晃,到了1997年元旦。整个京城被雪素裹着。邓小平的病房设在301南楼的顶层,他的病榻周围总是站着很多人,还有些医生护士进进出出。

一谈起邓小平的临终时刻,医护人员郭勤英在接受专访时眼眶就红了。她说:“晚年,首长的病情有一些发展,行动不太方便,有时还是很痛苦的,一般人可能难以忍受。但是,首长像平时一样,从不向医护人员提要求、要什么药,真是太坚强了。”郭勤英清楚地记得,邓小平的病房总是很安静,他并没有因为痛苦而发出呻吟,进去的人如果不注意还以为房间里没有病人。“我们是尽量作出努力,让老人舒服点。这个老人从病了到最后是很不容易的。”

同样,医疗组医生傅春恩的心头也无法抹去那段记忆:“对疾病本身,可以说首长是坚持到底。他总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抢救过程中,他是十分痛苦的,但是没有吱一声痛。”傅春恩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到,邓小平的家属十分开明,非常理解医护人员,也十分相信医护人员,完全相信医疗组的治疗方案。“正因为他的家属十分配合,所以我们感到非常的得心应手,在治疗方面没有什么顾虑”。

“首长病重期间,他的家属与首长一样,一点特殊要求都没有,不干涉医护小组的方案,小组完全可以自己作主。当然,每一套方案实施前,我们还是要请他的家属签字,他们只是履行形式上的手续,对我们特别的信任、放心。”据郭勤英讲,到最后,邓小平的血管很不好找,“很不清楚,扎针扎不准,有时扎了好几针。这不是医护人员的技术不行,他的生命到晚期,血管的确找不准。常常扎好几针才找到(血管),首长也不说什么,从没提出换一个人(扎针)。我们很心痛,也很佩服老人的毅力,以及他对疾病的态度”。

医护人员黄琳说:“我能体会他临终前还是比较痛苦的,但一声不吭。就是这样,而且我觉得他很平静。”他有时候昏昏沉沉地睡着,有时候异常清醒,还是不说话——他已经不再评价别人,也不再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黄琳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他淡淡地回答:“该说的都说过了。”

2月7日是正月初一,邓小平在南楼度过,医护人员守在身边,邓家人默然不语,大家都盼望在新的一年老爷子的身体出现好转的奇迹。

这位93岁的老人又挺了12天,到2月19日,邓小平的呼吸功能都已经衰竭,只能借助机器来呼吸。医生赶紧向政治局报告。

当时,傅春恩在现场参加抢救,亲眼见证了邓小平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接受专访时,傅春恩说:“我们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会到来,这之前,发生过几次病情变化,都抢救过来了。这一次,我们同样一直进行全力抢救。到晚上9点08分,当医疗组认定已回天无术了时,医疗组组长、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陶寿淇与301医院副院长牟善初正式宣布‘停止抢救’。”眼睁睁地看到一直与自己形影不离的首长离开这个世界,在场的医护人员终于憋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邓小平那颗伟大的心脏于当日21时08分停止了跳动。卓琳带着全家人来向他告别。4天以前,她就写信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转告“邓小平的嘱托”: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的确什么也没有留下来,秘书接到命令,把他留下的衣物全都烧了。他们带着他的内衣、外衣、鞋子和袜子,来到一座锅炉房,把这些东西一一投进炉膛。烈火青烟中,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件带着窟窿的内衣,眼泪再次掉下来:“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穿着破了的衣服,谁能相信啊!”

一声噩耗惊人寰,神州如雨洒江天。老人走了,披着世纪的风云,携着历史的烟尘走了。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样从容。

邓小平生前与家人在一起

整个世界与中国同哀

新华社夜班值班室,得到了早就准备好的讣告,正常的新闻被立即中断,讣告发出。深夜,未睡的人听到播音员沉重的声音。

次日凌晨,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文播发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伴着播音员极其低沉的声调及阵阵哀乐,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广大城市、农村、牧区、机关、工矿、学校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62岁的广安农民唐永贵是邓小平家的邻居,他的父亲曾与邓小平的父亲一起在磨房里碾过粉。早上听到邓小平逝世的消息,他马上放下手中的饭碗,提着扫帚到小平旧居打扫庭院。邓小平的表弟淡文全老人一边打扫院坝一边说:“小平是我们牌坊村的骄傲,他去了,我们牌坊村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抗战年代曾经在“邓政委”家帮过忙的左权县上麻田村的要玉娥的老伴、儿子,端着饭碗坐在电视机前的小板凳上,静静地看。这天上午,当老伴从电视上看到“邓政委”去世的消息,惊慌地告诉她时,要玉娥一把拉住老伴,连着说了几声“你可不敢瞎说”。当她证实了这个消息后,老人难受了一上午,一遍又一遍地看电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要玉娥说,当时她只有15岁,卓琳每天教她认3个字,邓小平经常背着手走到她身后检查她的作业……

清晨,“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大型宣传画前的台阶上,摆满一束束洁白的马蹄莲、黄色的菊花和一朵朵雪白的纸花。络绎不绝的深圳人从四面八方涌到邓小平画像前,捧来一束束鲜花,献上一个个花篮。他们一次次地鞠躬,一遍遍深情地呼唤:“小平同志,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江南北哀思不尽,长城内外万民同悲。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让人们陷入了不尽的哀思之中。各界、各地、各族人民以不同的声音、相同的方式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小平同志,我们想念您!”

邓小平走了,带着一丝遗憾走了。他生前曾表示,香港回归祖国时,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去亲眼看一看。然而,就在距离香港回归祖国仅剩100多天的时候,他却永远地离开了。

香港各报纸、电视台、电台大量报道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许多报纸还出版了特刊、专辑,用大量文字和图片介绍邓小平的生平事迹,并发表社论、评论颂扬邓小平的历史功绩。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在香港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港人从一早就一直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有关报道。清晨,在地铁、公共汽车上,很多人都在看报纸上有关邓小平逝世和生平的报道。

邓小平辞世,让全世界为之动容。全球所有重要新闻传媒均以最快速度进行报道,许多报纸为此在19日连夜撤换了报纸的头版。第二天,主流报纸的头版均以黑色报头面世。世界震动了,全世界的新闻一时似乎只有一个关键词:“邓小平”。

哀思,远已超越了民族和国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声明,对中国卓越领导人邓小平的逝世深表悲痛,对其家属、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声明说:不仅他的国家将永远铭记这位中国现代化和经济腾飞的设计师,而且国际社会将缅怀他的伟大业绩。在他的卓越领导下,中国进行的大幅度改革,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难以想像的变化,这一成就无疑是他留给后人的最伟大遗产。

次日,安南前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对邓小平的逝世表示哀悼。安南在吊唁册上写道,邓小平的逝世“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是巨大的损失。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随后,他久久凝视着邓小平的遗像,默默哀悼。

纽约曼哈顿岛的东河之滨、静静屹立的联合国总部大楼,迎来了庄严肃穆的一天。来联合国工作和参观的每一个人都注意到:降下一半的联合国旗在空中迎风飘扬,世界人民都在悼念一位卓越的中国领导人。联合国官员特赖曼说:他曾去过中国,中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邓小平在推动中国现代化、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世人皆知。在联合国工作23年的联合国保安人员约翰·布利恩多说:虽然每个国家元首逝世,联合国都要降半旗致哀,但许多总统的名字一般人都叫不出来,但他知道:中国这位领导人的名字叫邓小平。同时,联合国发言人办公室同时宣布,在近期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与会者以默哀一分钟的形式悼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全球同悲巨星陨。连日来,各国以各种形式对邓小平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高度评价他的伟大功绩,为中国失去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中华民族失去一位英雄、世界失去一位崇高的伟人、一位伟大的朋友而深感痛惜。

“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像(余玮 摄)

最朴素的方式完成唯物主义者的嘱托

1997年2月24日上午,301医院南楼小礼堂庄严、肃穆。邓小平的遗体静卧在鲜花和常青松柏中,面容安详,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党和国家领导人胸佩白花、臂戴黑纱缓步来到送别室,在邓小平遗体前肃立。哀乐声中,他们向邓小平的遗体三鞠躬,表达对这位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功勋的伟人最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之情。

合着哀乐的节奏,8名礼兵抬起安放着邓小平遗体的灵柩,缓缓走出送别室。江泽民等护送邓小平的遗体上灵车。当灵车启动时,在场送别的人悲痛肃立,向邓小平的灵车行注目礼。

从301医院到八宝山,短短两公里半的路途两旁,挤满了首都各界人士和从各地赶来的人民群众10多万人。壮丽的首都蒙上沉沉灰雾,天公仿佛也在为邓小平的离去而哀伤,忽然变得阴沉。宽阔的街道失去了昔日的喧嚣,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中。

路旁有人举起了“小平同志您走好”的横幅,不少人举起了邓小平的画像和刊有遗像的报纸,执勤的武警列队向灵车行注目礼……挂着素花披着黑纱的灵车,从人们的面前缓缓驶过,人们的目光,随着灵车缓缓地移动,默默地投下最后深情的一眼。

灵车队伍驶过,路边的人流却久久不肯散去。不少人把戴在胸前的白花轻轻摘下,系在路旁的松柏树上,一丛丛常青树,似乎一瞬间绽开了千朵万朵梨花。这是松枝和白花的海洋,这是哀思和深情的海洋……

2月25日,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主席台以银灰色为底色,台口上方悬挂黑底白字横幅“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邓小平的骨灰盒安放在遗像前的白兰花和常青松柏中,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上午10时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追悼大会开始。全场肃立,默哀3分钟。由500人组成的军乐团奏起悲壮的哀乐。群山肃立仰风范,万众静默寄哀思。现场转播的广播和电视把悲壮的哀乐声传到祖国城乡,传到北国南疆,神州大地在哀伤静默,亿万人民含泪肃立。与此同时,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江河湖海的轮船和军舰上,在祖国各地的工厂和矿山,在一切有汽笛的地方,笛声长鸣,震彻云霄。

默哀后,人民大会堂奏起了庄严的国歌。

接着,江泽民含泪致悼词。他在悼词中缅怀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他的深切哀思。悲怆、哽咽的话语回荡在人民大会堂,回荡在天安门广场,回荡在亿万人民的心上。“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感谢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致悼词后,全场向邓小平遗像深深三鞠躬。雄浑的《国际歌》在人民大会堂的上空久久回荡。

邓小平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关于后事,曾对家人多有交代。3月2日上午,灵车驶入西郊机场。机场降半旗志哀,松柏枝上缀满了白花,寄托着亿万人民对邓小平的崇敬与怀念。哀乐声中,胸佩白花的空军官兵脱帽列队,默默地目送载有邓小平骨灰的专机向着大海飞去。

81岁的卓琳强忍着悲痛,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丈夫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小平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着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女儿邓榕将骨灰和花瓣缓缓撒向碧波万顷的大海,哽咽道:“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又听到了震撼过无数人心灵的声音:“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原载2017年《中华儿女》杂志)

来源:“中华儿女”微信公众号

作者:余 玮

来源: “中华儿女”微信公众号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