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陈毅故居——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的神圣课堂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07 14:21:03 浏览次数:1735 【字体:

陈毅故居

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的神圣课堂

袁 征

谷雨时节,春风和煦,万物生长。蓉城许多游客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踏上了一段红色旅程。

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坐落着一个由若干间木质结构瓦房组成的、具有浓郁川中民居风格的三重堂四合院。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陈毅元帅,就出生在这个院子里。

陈毅故居(袁韧 供图)

乐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南接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西连成都简阳市、金堂县,北邻德阳市中江县。县域南北长56.1公里,东西宽42.5公里。县治天池,距成都市中心约120公里。

秦、汉时期,乐至为蜀郡地。

三国时期,乐至为蜀国地。两晋、南北朝时期,乐至先后为成汉、北周、西魏辖地。

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乐至置县。

北宋、元代,乐至县几经改废。

明成化元年(1465),割安岳县6乡地复置乐至县,隶潼川州。

清嘉庆七年(1802),乐至县属潼川府(川北道)。

民国三年(1914),改川北道为嘉陵道,乐至县隶之。

民国十七年(1928),废嘉陵道,乐至县直隶四川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乐至县属四川省第12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4日,乐至县解放,属四川省遂宁专区。

1958年10月后,乐至县先后属内江专区、内江市。

1998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资阳地区,乐至县属之。

2000年12月,资阳地区改名资阳市,乐至县属之。

乐至县陈毅广场(孔海京供图)

乐至县劳动镇地处县城北部,东与宝林镇为邻,南连放生乡,西邻凉水乡,北与大佛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9公里,总面积60.64平方公里。

劳动镇原名薛苞镇,以唐孝子薛苞而得名。

清咸丰三年(1853),设复兴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场改乡。

1949年,属宝林区。

1958年,乡改公社。

1959年11月,更名劳动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8月,乡改镇。

劳动镇旧居村距县城约30公里,与庙山村、牛角沟村、百花村、七门村、潮水村、石宝村、劳动社区、公民村、送家沟村、石家坳村、双龙村、民主村、礼贤祠村、光辉村相邻。

2014年11月,劳动镇旧居村被列入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5年2月,获得第4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9年10月,入选第2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名单。

2019年12月,入选第2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20年8月,入选第2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2年12月,被认定为四川省第3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陈毅故里景区(袁俭 供图)

在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一带,分布着陈毅故里景区、四季果乡旅游区、乐至和平塔、乐至慈恩寺、乐至报国寺等旅游景点。

旧居村附近有乐至黑山羊、七芯莲藕、乐至白乌鱼、天池藕粉等当地特产。有乐至烧烤、冯鸭子、熊卤鹅、中和卤鹅、麻辣空间、虹城鱼、泡菜鲫鱼等特色美食。

陈毅故里景区规划面积190公顷,现已建成40余公顷。景区以伟人文化为主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并存,极具文化和历史价值。

该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景区里有陈毅故居、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陈毅纪念馆、陈氏宗祠、御风台、德馨园、七塘映月等景点40余处。

2016年12月,陈毅故里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21年9月6日,被评为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陈毅故里景区入口(川检老 供图)

陈毅纪念馆是陈毅故里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于2001年,占地40余亩。规模宏大,构思奇巧。外形设计似笔似书、若箭若旗,寓意陈毅文韬武略,德才双馨。

纪念馆附近有帅乡入口广场、征途甬道群雕、元帅台瞻仰广场、松洁陈列观景楼、诗廊等景点。

纪念馆广场上竖立着中央军委赠送的陈毅元帅铜像,蔚为壮观。

陈毅元帅塑像(曾瑞炎供图)

纪念馆内有陈毅生平事迹展和陈毅廉政事迹展两个展厅,收藏并展示有陈毅生平事迹照片、文物实物、文史资料410余件。这些照片和文物,反映了陈毅元帅青年时代远涉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投身革命,义无反顾奋勇向前;革命战争年代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建国初期,主政上海;“文革”中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的雄才大略和高风亮节,再现了陈毅同志光辉伟大、廉洁奉公的一生。

陈毅纪念馆(陈玉琼 供图)

2008年2月,陈毅纪念馆被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公布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3级博物馆。

2023年12月,陈毅纪念馆与万盛博物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共同组建了渝川黔博物馆红色旅游资源联盟。

陈毅纪念馆一隅(徐波 供图)

陈毅故居是陈毅故里景区的核心区域,占地60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

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初年,为木质穿榫结构三重堂四合院,共有大小房屋36间,院落总面积1026平方米。

故居大门中央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陈毅故居”匾额,两边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撰写的楹联:“直声满天下,殊勋炳世间。”

陈毅故居大门(徐淑琴供图)

故居为三进院落,里面的器物照原样陈列。重点以实物展出陈毅少年时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整个故居内松柏挺秀,环境优雅,是人们瞻仰革命前辈并领略川中民居独特风格的极佳所在。

在故居的一进院落左侧,安放着陈毅和夫人张茜的汉白玉雕像。

在故居内序厅等处,悬挂着朱德、董必武的题词和全国著名画家、书法家的珍贵作品。

陈毅和夫人张茜的汉白玉雕像(徐文江供图)

陈氏家族按照“尧、舜、禹、汤、文、武、荣、昌、世、德、延、远、福、寿、绵、长”的谱系排辈。陈毅是“世”字辈,原名陈世俊。

陈氏家族中的尧、舜、禹3辈都是农民。到汤字辈出了陈汤佶,发家成为地主。陈汤佶参加过县考、府考,后来中了拨贡,人称“陈贡爷”。

陈汤佶的孙辈4兄弟分家时,陈毅的曾祖父陈武铭分得乐至县薛包镇第9甲张家井世代相传的老屋子,这便是陈毅故居的前身。

老屋传到陈毅的祖父陈荣盛、叔祖父陈荣斌时,以堂屋为界,两兄弟均分。左边为陈荣斌家,右边为陈荣盛家。陈荣盛有5个儿子,陈毅的父亲陈昌礼排行第三。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于故居一重堂左侧的一间瓦房里。随后,陈毅在这里度过了幼年和童年。

陈毅出生的房间(徐文河 供图)

陈毅3岁时开始跟着几个堂兄和胞兄背诵《三字经》,5岁时由父亲课读《千字文》,半年后进入私塾识字读书。

陈毅少时读书的地方(高香云 供图)

陈毅少年时期爱好广泛。他曾在梅山登高望远,曾带领小伙伴们攀越石钟,游戏石鼓,曾顶着朝晖在竹林朗朗读书,披着晚霞在乡间小路上沉思漫步,还特别喜欢蛙跃碧水,振臂击波。当时的陈家已经开始没落,陈毅要帮大人做一些拾麦穗、捡红苕、打猪草、放牛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陈毅少时游泳的地方(徐华 供图)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在5兄弟中读书最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懂得一些,对陈毅的语文学习颇有影响。

陈毅的母亲黄培善出生于大户人家,嫁给陈昌礼后生有5个子女,是陈毅少年时期品德的主要培养者。

陈毅父母的合影照(罗梅 供图)

1908年,陈家因天灾和债务而落魄,陈毅随家人远走湖北利川,寄居于做小官的外祖父任所。一年后返回乐至,居住在离故居一里外的陈氏宗祠。

1911年秋,陈家彻底破败。陈昌礼同大哥商定,把本房所有房屋转卖给陈荣斌,然后举家迁至成都东门外上河心,由小收租户变为佃户。10岁的陈毅随家人搬迁至华阳县,就读于德胜乡高等小学。

1916年,陈毅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

陈荣斌买得陈荣盛家的房屋后,将其全部租给佃户,直到新中国成立。

土改时,陈家老屋分给了15户农民。

“大跃进”时,陈家老屋改做生产队食堂。1958年一场火灾,烧毁了部分房屋。

“文革”时期陈毅遭屈,其旧居无人问津。

1979年12月,乐至县着手修复陈毅故居。为此,国家文物局拨款10万元,四川省文物主管部门派专家规划指导。旧居的修复,严格依循鼎盛时期的规模格局进行。

1980年,修复后的旧居恢复了昔日的风貌,经陈毅元帅的亲属鉴定后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6月,陈毅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毅故居一隅(詹昌文 供图)

在陈毅故居左侧约200米处,坐落着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该陈列馆是一座既具有川中民居气息,又略有苏杭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古朴典雅,美观大方。院内曲径通幽,高低错落,极富中国古典式庭院建筑的特色。大门前筑有石坝,坝前和路旁雪松挺拔,塔柏成行,把陈列馆衬托得高大端庄。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詹昌文 供图)

陈列馆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共有大小庭院7个,房屋41间,面积近1300平方米,198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11年7月完成维修改展工程。

陈毅元帅礼服(刘志坚 供图)

陈列馆的展厅由序厅和“聪颖好学立志救国”“艰苦转战浴血坚持”“挺进敌后华中抗战”“鏖战华东传檄中原”“主政上海领衔外交”“诗书棋艺豪放重情”“永远的怀念”7个分厅组成,分别介绍了陈毅元帅青少年时期和革命时期的生平事迹。

陈毅任上海市长的任命通知书(陈实 供图)

陈列馆以294幅珍贵照片和60件文物史料,包括各种著述、诗词、信札、年表及战役示意图和战绩统计表等,采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多媒体等现代展陈手段,生动形象再现了陈毅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此外,展厅内还陈列有各界名人的题词书画等。

游客们在陈列馆里了解陈毅生平事迹(马明光 供图)

在与陈毅故居相距约600米的杨家湾半坡上,坐落着陈毅故里景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氏宗祠。这是一座木质穿榫结构的小四合院,坐南向北,面积550平方米。

陈氏宗祠(刘一曼 供图)

穿过陈氏宗祠大门,正对着是一座陈氏家族供奉牌位的“义门家风”祠堂。祠堂的屋檐下,镶嵌着一枚硕大的陈氏族徽。

陈氏宗祠一隅(张英 供图)

陈氏族徽(齐筱玲 供图)

陈氏的祖先曾为炎帝的天文官,主要工作是立木测日影,通过日影的变化来确定时辰。他们将日影与立木重合的影像视为“东”字,将扶手与之组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族徽,成为“陈”字。

陈氏族徽简介(张克明 供图)

陈氏族人祖籍原系江西泰和,明洪武初年,始祖陈和考中进士,官至桂林府府尹。此时,朱棣推翻皇侄朱允炆称帝。陈和矢志不事二主,辞官率族人隐居于湖南新宁峎山之中。

清康熙己丑(1709)年间,四川经长期战乱,人烟稀少,朝廷敕令填川。陈氏和祖16代孙尧钦、尧镜、尧铭兄弟3人携家眷徒步从湖南宝庆府(今邵阳地区新宁县)来川安家。尧钦落户于叙府富顺县,尧镜和尧铭落户于潼川府中江县盛家镇(后改为盛池乡,1953年划归乐至县)偃田沟云台山,垦荒种田,人丁繁衍。

清咸丰年间,尧镜部分后裔迁至正沟湾(今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

清同治八年(1869),陈家修建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一隅(高玉碧 供图)

1909年,陈毅随家人从湖北利川返回乐至,居住在陈氏宗祠。

1918年3月,陈毅就读吴玉章等人在成都创办的一所免费入学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1919年10月,陈毅到达法国马赛。在蔡和森介绍下,陈毅对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深刻认识,学习了《共产党宣言》。

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陈毅、蔡和森等104人被武装押送回国。

1922年初秋,陈毅形单影只回到乐至老家,与父母、大伯、四叔、幺叔合住在陈氏祠堂里,以租种十来亩田地为生。

1922年除夕,陈毅为陈家祠堂写下一副春联。上联是:“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下联是:“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横批是:“春待来年。”

陈氏宗祠一隅(彭芳 供图)

陈氏宗祠以优秀的家族传统和良好的家风家训,养育出了“一帅三将军”,造就了一代人杰。

陈毅元帅的堂兄陈修和,在国民政府时期曾任沈阳兵工厂中将厂长。沈阳解放前夕,他毅然脱离国民党政营,保护了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沈阳兵工厂厂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特邀代表、政务院参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陈毅元帅的胞兄陈孟熙,在国民政府时期官至少将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在乐山率部起义加入革命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重庆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

陈毅元帅的胞弟陈季让,国民政府时期官至少将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联合地方进步人士维护治安,迎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乐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第二、三届省政协副秘书长。

陈氏宗祠一隅(王林 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陈氏宗祠作为公产分给了无房的贫雇农居住。

1958年,公社将住户迁出,改为村小学。

1959年,陈毅返乡视察。他盛赞家乡的桑蚕文化,关心桑蚕产业的发展,并留下诗作《故乡》:“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

陈氏宗祠一隅(郭玉瑛 供图)

2000年,村小学从陈氏宗祠里迁出。

2006年,乐至县人民政府将陈氏宗祠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责成陈毅纪念馆负责对宗祠进行维修,恢复了原貌。

2022年11月,四川省文物局公布全省第2批革命文物名录,乐至县陈氏宗祠入选全省第2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陈氏宗祠一隅(胡志君 供图)

1972年1月的一天,笔者与“红一师”“大功579团”3营7连的战友们在祖国塞北边陲执行冬季野营拉练任务时,得知陈毅元帅与世长辞的消息,人人悲痛万分。连长刘长义在队列前告诉官兵们:“毛主席亲自参加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周总理致悼词。”指导员王瑞新向大家朗诵了陈毅元帅诗作《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行军途中,笔者的班长唐木生对全班战士说:“陈毅元帅的家乡在四川省乐至县。”

……

陈毅手书《青松》(袁映 供图)

陈毅诗作《青松》(曾成 供图)

陈毅元帅故居,远远超越了其建筑物的物理属性,具有了不灭的灵魂。它傲然挺立,尽显风采,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只要千古文章还在流传,只要见贤思齐仍在感召,就总会有人前来瞻仰,再续不绝的精神。

陈毅故居的参观者(詹昌文供图)

陈毅故居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数百万游客。他们中有来自日本、埃及、坦桑尼亚等国的外国友人,也有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客人,有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干部,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学校师生。

笔者的老领导吴学春参观完陈毅故居后,即兴赋诗一首:“少小立志铸国魂,游欧追求主义真。九月来信正方向,梅岭三章见精神。率军征战开新宇,广交朋友抒豪情。一生为国真君子,元帅英名永世存。”

陈毅故居的参观者(马明光 供图)

目前,陈毅故居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的神圣课堂。

写于2024年4月29日

参考资料:

1.《陈毅故居》,资阳市人民政府网,2023年12月26日。

2.乐至县地方志办公室,《乐至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年11月28日。

3.《安岳乐至红色经典游线路来了 还不快收藏住》,文旅安岳,2023年10月4日。

4.《参观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资阳大众网,2023年7月30日。

5.周程祎,《一百年前的春节,这位传奇元帅留洋归来,为何感慨“年难过事无成”?》,上观,2023年1月26日。

6.《新增12项省级革命文物!乐至县1处文保单位、11件(套)二级珍贵文物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乐至文广旅,2022年11月23日。

7.《红色展馆推介|陈毅纪念馆》,中国纪念馆,2022年7月18日。

8.《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博雅地名网,2022年11月2日。

9.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青松傲雪话沧桑:陈毅故居与陈氏“一帅三将军”》,方志四川,2021年7月29日。

10.《陈毅故里——中国·乐至》,乐至县人民政府网,2013年9月24日。

11.陈氏宗祠景点内注释牌上的文字标注。

12.《陈毅故里》,百度百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