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5-05-28 18:00:05

【庆祝建党百年】陈独秀与在上海成立的党的第一个组织

作者:徐光寿 刘严宁 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1-01-12 10:29:53 浏览次数:2295 【字体:

陈独秀与在上海成立的党的第一个组织

徐光寿 刘严宁

建党时期的陈独秀

1920年2月19日,农历除夕。傍晚时分,上海十六铺码头一艘天津至上海的客轮上走下一位头戴绅士帽、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在向北京发出一封平安电报后迅即住进公共租界汉口路50号惠中旅舍,进了房间蒙头大睡。他就是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

陈独秀此次从北京赶回上海,与其说“赶”,不如说“逃”,一路上寒冷与惊险相伴,“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但他心怀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和神圣的约定,准备在上海大展宏图。

今天,回望1920年至1921年的建党历程,脉络更为清晰,初心更为可贵!

党的第一个组织何时在上海成立?

陈独秀历来敢说敢做,敢做敢当。在惠中旅舍和亚东图书馆养病数日后,2月27日起他就投身政治活动——出席上海工读互助团筹备会,开始践行他在京津途中与李大钊相约的神圣使命——发动劳工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新式政党。经历过北京五四学生运动,他发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此至足太息者也”。“六三大罢工”让他看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

在上海,陈独秀从他最熟悉的教育和宣传做起,行程密集。2月29日,他应江苏省教育会之邀演讲教育问题;3月2日,应邀出席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发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讲,主张在开展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3月31日,孙中山宴请陈独秀,国民党多名要员作陪;4月16日与18日,应邀先后出席中华工业协会等工会组织的会议,即席演讲上海工界现状,强调注重工人义务教育。5月1日,《新青年》推出《劳动节纪念号》,标志着陈独秀的建党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大约4月下旬,陈独秀接受同乡老友柏文蔚之邀入住其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私宅,这是一幢建于1911年的两层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民宅,面积约168平方米。坐镇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会见俄共(布)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联络上海社会主义者、接待来沪寻求真理的革命青年,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党的上海早期组织……

那么,党的第一个组织究竟何时在上海成立的呢?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委员会1987年推出的《共产主义小组(上)》记载: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即陈独秀寓所)成立。同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也认为:1920年8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的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

据《中国共产党上海史》记载,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在环龙路老渔阳里(后改称铭德里)2号陈独秀寓所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具体日期虽无法查考,但可以确定在6月20日之前。

修葺一新的上海市南昌路100弄2号(原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大门 (作者供图)

据《俞秀松日记》证实,参加会议的5人之一施存统是6月19日“这天晚上乘船赴日本”的,与施存统所说的6月19日晚间启程赴日本之说一致。据施存统本人回忆,1920年6月间,陈独秀、李汉俊等筹备成立中国共产党,无政府主义者沈仲九、刘大白等也参加了。当时,第三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上海,主张成立共产党。虽然施存统误读了维经斯基身份,也没说出具体时间,但能明确是“社会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为领导人(书记),而且会议起草的党纲草案10条内容中,已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目的等内容,已经具有共产主义的性质。8月,陈独秀在征求李大钊的意见后,正式将组织定名为“共产党”,不再称“社会共产党”或“社会党”,从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党的上海早期组织正式成立。

1931年俞秀松在莫斯科 (作者供图)

党的上海早期组织是如何为建党做准备的?

党的上海早期组织最初并不起眼,成员从5位发展到20多位,却开创了党的历史上多个“第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组织,出版了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创办了第一份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发布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宣言》,建立了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开办了第一所工人学校——劳工半日学校,组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举办了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成立了第一个党的出版机构,领导了第一次工人罢工——上海烟草公司工人罢工,等等。这些“第一”,显示出中国革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上海早期组织建党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是首次出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党的上海早期组织正式成立之际,由陈望道翻译、党的上海早期组织成员陈独秀、李汉俊审校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且一版再版,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党的上海早期组织公开亮出了“共产党”旗号。1920年11月7日,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周年之际,党的上海早期组织创办了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陈独秀撰写的《〈共产党〉月刊短言》宣告要“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即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共产党》月刊第一号还发表了《俄国共产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共产党同他的组织》和《俄国共产党的历史》等文章,“共产党”旗号鲜明,正如毛泽东所说“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1920年11月7日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创办 (作者供图)

1920年11月23日,陈独秀在上海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分为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和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三部分,是全国建党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上海早期组织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在组建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工人运动方面发挥了“中心组”“中央局”和“发起组”的作用。时任共产国际在华工作全权代表的利金曾向其上级汇报说:“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共产主义小组,与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有组织上的联系,上海小组被认为是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中央局。”

为什么还不能说明党已正式诞生?

然而,无论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理论要求,还是从党的上海早期组织的具体情况看,党的上海早期组织都存在一些缺陷,尚不能称之为无产阶级政党,它的出现尚不能等同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

当时党员的思想和成分较为复杂,夹杂着许多非马克思主义者。维经斯基初来乍到急于求成,以致在中国很多地区“同中国革命运动的所有领袖都建立了联系”,把许多非马克思主义者拉进党的早期组织。俞秀松曾指出:“社会共产党”中,既有布尔什维主义者,还有无政府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陈独秀也多次将“社会党”和“吾党”交替使用。思想难以区分,成分鱼龙混杂,经过多次论战才逐步划清了思想界限,一批非马克思主义者才退出了党的队伍。

1920年8月党的上海早期组织成立伊始,尚无正式、完整的政治纲领,不具备一个现代政党的基本要求。虽然它已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创刊号所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具有建党的纲领性文件的性质,也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目标,但是,这个政治目标还很笼统,并没有制定正式、完整的党的纲领,更没有制定党的章程。纲领和章程是现代政党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般要素和基本特征,不可或缺。

从组织领导机构看,早期组织也不具备一个现代政党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最初毕竟只有5个发起人,仅有书记陈独秀一个人在负责,陈独秀离沪后是李汉俊代理书记,李汉俊之后是李达代理书记,始终是一人负责,一直没有组成党的组织领导机构,更没有组成现代政党所要求的领袖集团。

从党员规模和组织成分看,尚不具备一个现代政党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为党员人数太少,组织成分单一。最初只有5人,后来人数虽有增加,但也不过20多人。党员来源单一,基本上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所要求的工人党员凤毛麟角,以至陈独秀安排了青年俞秀松进入厚生铁厂从事工业劳动,发动工人群众,开展工人运动。

早期组织地域性质也较为明显,团体色彩较为浓厚。这是个不太受到学术界关注的因素。由于党员主要限于迁居上海和路过上海的外省籍积极分子,没能辐射全国形成全国性影响。在全国范围以及旅法、旅日学生中,还有7个党的组织先后成立。因此,党的上海早期组织只能被视为一个上海地方色彩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团体。

总之,不能把1920年8月党的上海早期组织的成立等同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但是,在党的上海早期组织的召集和组织下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则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党的“一大”才是党的正式成立大会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来到上海,并与党的上海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在党的上海早期组织的召集和组织下,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树德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据《中国共产党历史》记载,党的一大会议日程表是:7月23日晚开幕,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汇报本地区党、团组织的情况;7月25日、26日,大会休会两日,用于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工作计划;7月27日、28日、29日三天,连续举行第三、四、五次会议,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7月30日,第六次会议开到晚间时遭到法租界侦探冲击而被迫中止。7月31日(或8月1日、3日),根据浙江嘉兴籍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进行,讨论和通过草案,选举执行机关,完成了最后的议程,标志着党的一大闭幕。

老渔阳里2号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他还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作为近百年党史的起点,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法租界树德里望志路106号,这两座石库门房子都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中国革命的出发地。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前夕,中共上海市委推出了“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加大红色资源发掘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包括党的第一个组织成立地老渔阳里2号在内的一批重要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和展陈更新。

整修前的上海市南昌路100弄2号(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大门(作者供图)

如今的南昌路100弄2号,昔日的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是党的第一个组织成立地、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驻地,也是陈独秀、李达、陈望道等党的创始人工作和生活的地点,还是《新青年》《共产党》和《上海伙友》等革命报刊的编辑部。在上海较为集中的红色遗址区域,党的第一个组织成立地无疑是极为耀眼的历史印记,最能体现昔日老渔阳里2号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100年前,党的第一个组织在上海成立

文/图:徐光寿 刘严宁

来源: 上观新闻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