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5-05-28 18:00:05

书写高质量脱贫精彩答卷

作者:李慧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0日 01版) 发布时间:2021-01-20 10:17:53 浏览次数:374 【字体: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0日 01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力求精准的减贫实践——各地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户施策落实产业、教育、医疗、就业、兜底等扶贫措施,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书写了高质量脱贫精彩答卷。

这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现行标准下的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历史性解决。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经过八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贫困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咬定目标,苦干实干——

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

2020年4月21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脱贫攻坚。考察中的一张照片定格了“五级书记”共抓扶贫的精彩瞬间。

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向茶农们走来。在他身后,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推动脱贫攻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良好态势。

王屋山下的河南济源承留镇玉皇庙村,农民们正忙着白菜种苗栽植管理,这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为村民谋划产业发展路径的济源工科委驻该村第一书记李艳军却再也无法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

2020年11月2日,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时刻,他突发急病,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46岁。

“退伍军人真是棒,扶贫路上往前冲”。说起李艳军,玉皇庙村的群众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

八年来,脱贫攻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

五级书记抓扶贫,这是中国特色,更是中国决心。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办、国办出台十多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100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一系列文件和部署背后,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和创新路线日益清晰。

上下同心,压实责任。各地尽锐出战,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严格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质量,促进脱贫攻坚不断破解难题、开创新局。

精准发力,因户施策——

下足“绣花”功夫,瞄准“靶心”发力

“帮扶干部帮我设计生猪、鸭子养殖规划,还帮我找了一份临工,去年我家人均纯收入近1万元。”1月12日下午,四川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红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湘群打零工回家后,哼着欢快的歌曲忙着喂养牲畜。

“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重在找对路子、开好‘方子’,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泸州市江阳区扶贫开发局局长罗丽介绍,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江阳建立了区、镇街干部双重帮扶机制,30多名区领导、2300余名区级机关和镇街干部职工结对帮扶3845户贫困户,实现全区总动员、帮扶全覆盖、脱贫不脱钩。

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瞄准“靶心”,才能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开展建档立卡,用一年时间完成贫困识别,用两年时间开展“回头看”,用4年时间实行动态管理,识别准确率不断提高,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第一次实现贫困数据到村到户到人,摸清了贫困规模、致贫原因、发展需求,扣好了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选派驻村干部,2015年实现对贫困村全覆盖。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县以上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工作人员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每年保持近100万人在岗,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推进分类施策,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网络扶贫、旅游扶贫和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措施,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新模式,把“精准”方略落到实处。

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每年委托第三方进行专项抽查评估,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确保退出结果真实。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一系列创新实践在各地蓬勃开展,众人拾柴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

就业增收,巩固成果——

强化扶志扶智,提升脱贫能力

随着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启动“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滴滴出行、美团等平台企业拿出一批外卖骑手、物流收派、仓库管理、理货打包等岗位,定向投放贫困地区。

其中,接地气的生活服务业岗位,成为不少贫困地区青年人进城的新选择。来自甘肃庆阳的白玮就是获益的贫困户之一。

来北京前,白玮家是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已在北京市朝阳区国贸片区做了3年骑手。有了就业支撑,白玮在河北涞水买了房子,并和爱人计划把女儿接到北京来上幼儿园。

从已有扶贫脱贫经验看,就业扶贫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自主脱贫能力,也是巩固扶贫脱贫成果、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的最有效措施。《美团扶贫报告2020》数据显示,自2013年成立至2020年8月底,累计有900多万骑手在美团平台就业实现增收,经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比对,其中吸纳的54.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均已实现脱贫。

经过脱贫攻坚,我国贫困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变化。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比全国农民收入增速快20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全面胜利,但有些地方脱贫成果仍然脆弱,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加强,一些扶贫产业刚刚起步。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政策衔接、规划衔接、产业帮扶衔接和就业帮扶衔接,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