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5-05-28 18:00:05

“左联”这个名字,为何至今让人心怀敬意

作者:颜维琦 任鹏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7日 05版) 发布时间:2021-01-27 09:58:48 浏览次数:520 【字体: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任鹏《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7日 05版)

消防指战员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本报记者 颜维琦摄/光明图片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馆藏的茅盾手迹

1931年4月25日,《前哨》推出“纪念战死者专号”。

1930年3月2日,星期日,晴。午后,鲁迅由冯雪峰、柔石陪同,走出景云里弄堂,去往数百米开外的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下午两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诞生。自此,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开展,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翻开新篇章。

91年后的冬日暖阳下,我们行走在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四川北路一带,转马路,穿弄堂,再一次步入左联成立大会会场,穿梭于景云里、公啡咖啡馆、内山书店、大陆新村,寻访鲁迅、瞿秋白、茅盾等一批左翼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我们不禁思索:左联这个名字,对于当下年青一代还有多少现实意义?回望这段于暗夜中呐喊、书写的篇章,为何至今让人心怀敬意?

站在时代潮头浪尖,追求先进文化,吸引和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

——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左联是在血色中诞生的。

左联成立之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陷入最低潮。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对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当时的形势,迫切要求上海的左翼作家们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历时两年的革命文学论争结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走进多伦路上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一楼展厅再现了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时的场景。一方讲台,一块黑板,十几条长凳,在这间不大的教室里,50多位作家济济一堂,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文艺运动就此开启。

中央文委书记潘汉年代表中共党组织作《左翼作家联盟的意义及其任务》的发言。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文委的成立,是党从组织上加强对革命文化工作领导的开始。随后,在众人的期盼中,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即兴发言。

“我以为在现在,‘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为什么呢?第一,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面对当时“左”倾激进表现,鲁迅表现出他的冷峻。他提出,革命作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并第一次指明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

大会直开到天色昏暗,通过了行动纲领,选举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执行委员。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但从思想上,而且从组织上正式开始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左联成立后,迅速向全国扩展,先后建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方部和天津、广州支部等地区组织。1930年夏,左联东京支部成立。1930年11月,左联加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

“左联是世界左翼文化思潮和革命文艺运动的产物,左联的许多活动都与国际上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同步。”在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看来,“左联的革命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先锋性”,将左联作为世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政治文化现象来观察,恰恰可以看出我们党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追求先进文化,向着没落和腐朽开战,由此吸引和团结了一大批知识分子。

以笔为枪,鼓舞大众,让红色文艺之旗屹立飘扬

我们文学运动的目的在求新兴阶级的解放。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理论纲领》

上海虹口山阴路大陆新村,是鲁迅生前最后一处居所。隔着马路,就是新式里弄住宅东照里。1933年3月至6月,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曾在此间居住。就是在这里,瞿秋白抱病完成了《鲁迅杂感选集》的编选,并撰写一万五千余字的序言,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分析鲁迅的创作及其思想。

跟随左联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脚步,我们从多伦路出发,沿着“鲁迅小道”行走。至今,虹口区仍然留存有大量左联遗迹,“鲁迅小道”便是梳理其中几个地点串联而成。小道见证多少历史风云,我们仿佛看到,90年前的“他们”行走其间,以笔为枪,鼓舞大众,让红色文艺之旗屹立飘扬。

左联重视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在鲁迅、瞿秋白等人的推动下,左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研究,以极大努力输入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据统计,自1919年到1949年,全国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书籍约1700种,左联时期翻译出版的占40%。除了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等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辛克莱的《屠场》、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等其他国家进步作家的作品,也先后被介绍到中国来。

左联的业绩和作品站在了那个时代先进文化的制高点上,更是传诸后世的宝贵财富。2020年,左联成立90周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完成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改建和展陈改版工程,一些尘封的左联往事以新面目呈现在观众面前。

纪念馆三楼,是左翼文艺代表作品的展示。左翼文化大旗之下,文学、电影、戏剧等创作极大活跃。以电影为例,1933年3月,以夏衍为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成立。1933年至1937年,陆续拍摄、上映了74部左翼电影。展厅中央,滚动播放着《渔光曲》《马路天使》《风云儿女》等电影片段。

“当年的左联盟员多是一群年轻人,我们希望面向今天的年轻人讲好左联故事。”左联会址纪念馆馆长何瑛说,“对先进文化的不懈求索,正是左联不可磨灭的时代意义。”

到人民中去,与身处的世界保持血肉联系,是“左联”精神对当下文艺的启示

首先,左联应当“向着群众”!应当努力的实行转变——实行“文艺大众化”这目前最紧要的任务。

——《关于左联目前具体工作的决议》

1933年1月,开明书店出版茅盾长篇小说《子夜》,3个月内重版4次,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也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在周立民看来,茅盾《子夜》的成功,在于作家打开了自身生活经验的世界,以金融和资本的视角呈现1930年代的上海。同为左联盟员的艾芜写作《南行记》同样如此,对滇缅边境民众苦难与斗争,以及传奇风情的展现,开拓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新领地。“关注当下,到人民中去,与身处的世界保持血肉联系,正是左联精神的体现,也是当下中国文学需要的品格。”周立民说。

2016年,作家程小莹参与上海市作家协会发起的“红色起点”创作项目,一头扎进对左联往事的梳理,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非虚构作品《白纸红字》的创作。在他看来,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候,左联首揭左翼文化大旗,推动了革命文化的发展。左联提倡的“文艺大众化”主张,也深刻影响了后来延安以及新中国文艺构建。

1936年初,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形势需要,左联解散,汇入抗日救亡文化的大潮。虽然左联存在仅6年左右,但它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新文学创作和批评、翻译介绍外国进步作品和作家、培养造就文学新人、开辟人民大众的文学新路等方面成就卓著,为20世纪以来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首先就强调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说,左联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继续“目光向下”,从“为人生的文学”到“文艺大众化”,让新文学和新文化尽可能容纳更多的民众。就这一点来说,从“五四”到左联、再到延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后,这条线索一直贯穿于党的文艺创作观之中,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隔90载,发端于左联的“文艺大众化”的思考,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