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5-05-28 18:00:05

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作者:蒋文玲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2-03-25 08:25:11 浏览次数:402 【字体:
原标题: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其中一条是“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接续奋斗,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虽然探索中经历严重挫折,但期间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实践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探索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历史大势、体现时代要求的正确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使之与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贯通,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了时代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复兴目标的高度一致。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走向繁荣富强都不可回避的历史课题。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内残酷剥削、对外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行不通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就必须而且只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现代化,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之路不是西方模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深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着眼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实现新飞跃,国民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人民军队淬火成钢、向着世界一流军队阔步迈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就,为民族复兴铸就扎实根基。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和强大思想武器;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内容广泛、层次多样、真实具体的人民当家作主,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传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丰厚道德滋养,为民族复兴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主动。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