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文旅】博物馆迎“大考” 收获史上最“热”暑期

来源:中国文物报 发布时间:2024-09-08 19:42:35 浏览次数:444 【字体:

博物馆迎“大考”

收获史上最“热”暑期

“嘟嘟嘟——”早上9点刚开馆,河南博物院预约室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您好,能帮我预约明天的号吗?”“我约了后天上午的号,可以下午去参观吗?”……“暑期我们每天要接听400—600次的工作电话。”河南博物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与“火辣”的天气一样,这个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6833家博物馆接待观众9.4亿人次,其中暑期2个月接待观众2.99亿人次,占比31.8%。同程旅行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盘点报告》显示,暑期亲子游、研学游的火爆直接带动了博物馆的参观热度,整个暑期全国重点博物馆的人气一直“高热不退”。携程《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数据显示,暑期国内博物馆的人次同比去年呈现两位数增长,博物馆门票预订量甚至一度超过主题乐园,跃居所有景区排行第一。很多热门场馆人气爆棚,热度不减,不少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公众精神文化需求,7月1日,暑期第一天,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从加强统筹部署、提升便利化水平、倡导文明观展、强化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求各馆结合实际,创新举措,提高观众参观便利化水平。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各馆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实际,许多博物馆陆续取消“预约”机制,延长开放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暑期文化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营造良好的观展氛围。

博物馆迎“泼天流量”

多馆刷新历史纪录

“7月1日至8月31日,湖北省博物馆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09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12.7%,达到去年全年观众量的四分之一,是我馆历史上参观人数最高的暑期。”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说,8月接待观众56.5万人次,创建馆70余年来单月迎客最高纪录。

图片

“今年暑期,安徽博物院迎来了73.32万人次观众,比去年同期增长22.01%,其中,8月11日单日参观量高达2.54万人次,直接刷新了安博68年的历史纪录。”安徽博物院院长雷修佛说。

7月至8月,79.8万人走进辽宁省博物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64.2%,再次创下暑期观众人数新高。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迎来近87万人次观众,单日最高参观量达2.1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短短一个多月参观人数共突破152万。

三星堆博物馆暑期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安保、检票、讲解员、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开足马力,全力做好公众服务。暑假期间,人工讲解、自助导览器、上线支持七种语言共九个版本的微信语音导览和MR眼镜共服务观众超100万人次。

图片

长假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开放53天,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126.13万人次,其中,陕历博小寨馆接待观众67.88万人次,同比增长21.21%,日均接待观众约1.3万人次。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暑期观众参观总量近60万人。赏华夏古乐是参观我们院的‘标配’,整个假期华夏古乐演出场场爆火,共接待观众4万多人。”河南博物院有关负责人说,“我们的人工讲解也供不应求,平均下来每位讲解员每天要进行6个小时的人工讲解。为保障游客安全,主展馆平均每天巡逻次数高达10次,日均两万步不在话下”。

图片

8月23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呼和浩特举办,4天的展期迎来了35万余人次的观众参观,较上一届翻了近两番,创历史新高。第十届“博博会”小程序自20日开始至26日访问量约670万次,观展热度持续攀升,系列讲座一票难求;展期的第三天,呼和浩特霖雨不断,但来自全国各地和呼市的观众雨中排队的热情依旧不减。

……

多馆暑期参观热度“爆表”,刷新博物馆建馆以来最高纪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博物馆“花式宠粉”

暑期文化服务加时加量加色

面对这“泼天的富贵”,博物馆如何接住?各馆开启“花式整活”。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7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让到馆观众直呼,“太有料了,几遍都看不够!”

在古埃及,猫神巴斯特被视为守护与灵性的象征,埃及人对猫神的崇拜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与现今人们对“喵星人”的喜爱不谋而合。上博配合此展览还策划了博物馆奇“喵”夜活动,200只精心打扮的宠物猫在主人的带领下齐聚“金字塔之巅”展,开启奇妙的观展之旅。同时,上博联合航司、酒店等打造“宠物友好型”航班、宾馆和“喵星人”参观博物馆的独特体验,放大重磅文博展览的溢出效应。

图片

“各位好,在下李太白,我将带领各位畅游丝路。”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配合“锦绣西域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临展特别推出的沉浸式讲解项目。在这场特殊的导览旅途中,金沙遗址博物馆金牌讲解员扮演“诗仙”李白,自述其为寻找身世之谜,从大唐长安来到西域的故事。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广西民族博物馆承办的“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自6月开展以来,观展人数不断增长。接下来还将赴梧州、柳州、桂林、玉林巡展。展览持续期间还将陆续开展“籽籽同心绘家园”观众互动、“拾遗千年解谜案”博物馆实景剧本体验等活动,以新内容、新互动、新形式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让各族群众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这个暑期,安徽博物院策划推出了“七夕夜游博物馆·遇见阿芙洛狄忒”“寻找清风”2场主题夜场活动,《奥林匹斯的和鸣——东西方文明的音乐对话》管弦音乐会、寻找七仙女+古希腊爱神,“寻找清风”原创儿童音乐剧等,为公众带来多重惊喜。还推出了暑期艺术工坊、文博讲堂、《小水滴的奇妙之旅》儿童研学课程等形式各异的294场社教活动,总受众约101.8万人次。

图片

此外,安博把文物与创意玩出了新高度。“一肚子墨水”文创饮料,灵感源自安徽文房四宝,7月上架以来销售突破1.2万瓶。瓶子背后还有“小机关”,撕开一张张贴纸,收获一个个关于墨的精彩小故事,简直是潮流与文化的完美碰撞。

图片

湖北省博物馆最具特色的编钟乐舞每天安排了6场,共演出304场,场场接近爆满,上座率超95%,近12万人次聆听到来自曾侯乙时代的千古绝响。

为配合展览改陈,满足数字时代公众对博物馆服务的新需求,8月19日,首都博物馆AI智能导览(体验版)全新上线,AI讲解员、数智人“京慧”正式亮相。通过数字赋能,“京慧”集合了AI大模型、知识库、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可以为观众提供贴心的个性化全能服务。

湖南博物馆打造“博物馆公园”,采用裸眼3D大屏,将古代文物以3D动画的形式生动再现,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陶俑的神态动作栩栩如生,让游客沉浸式了解、感受“汉生活”的魅力。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策划推出“水情教育:运河湿地画意美”“非遗脸谱传承国粹”等品牌活动、儿童剧《鸡毛信,快跑!》《新时尚“总动员”》等非遗展演、运博讲堂、研学空间、运河迷踪微研学等形式各异的社教活动共计1000余场,开展“奇妙考古记”“从‘广陵’至‘金陵’——扬州·南京‘双城记’”“‘运’育美好‘艺’起出发——中运博运河艺术研学营”等研学夏令营5场,暑期社教活动受众约16万人次。

图片

取消预约、延时开放……

博物馆“各显神通”

2024年暑期,免除预约制在各地许多文博场馆推广开来,给游客带来了便利。但也有部分知名博物馆为了保证游客体验和文物安全,保留了预约制。

“故宫近年实施每日4万人次的预约限流接待措施。”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主任苏怡说,为了应对客流高峰,给观众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参观环境,故宫适当调整了暑期放票数量,每日上调大约25%。针对今年暑期未成年人客流量显著增长,未成年人团队数量激增、带队成年人数量配比不足、检票速度缓慢等问题,故宫开通“未成年人团队线上快速预约通道”,提供线上受理预约申请、现场快速安检验票等服务;对于在线预约和支付存在困难的入境游散客,提供当日窗口补票服务。

陕西历史博物馆小寨馆执行提前半小时、延后半小时的延时开放政策,将参观量由1.2万人次调整为1.3万人次;举办“双向奔赴·共享中华文明”系列专题活动,为8435位中高考应届毕业生、743位现役及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参观“唐代壁画珍品展”或团体免预约参观服务;秦汉馆举办“寻美之旅——秦汉有礼无障碍文化体验活动”,让特殊群体感受秦汉文化的魅力,体会陕历博的尊重和关爱。

2024年7月,针对暑期入馆人数增多和讲解需求提高的情况,山东博物馆发布公告,优化暑期开放服务举措,继续沿用网上预约参观机制,并同步实行直接刷身份证入馆,并且增加了入馆人数,全天可接纳27000人次。在第三方讲解方面,该馆禁止未经许可的讲解活动,但开放了讲解报备和审核。

“在正式取消预约前,辽博制定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服务预案。根据馆里实际客流,进行积极调控,既做到能进则进,又保证观展安全。”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正式取消预约后,辽博也没有“大门四开”,而是根据实时观众人流数量,积极进行人为干预、调整。另外,对少儿体验馆、辽博讲堂、文艺演出等空间小或座位有限的场所仍实施预约制。

为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重庆117家博物馆一律取消预约,热门场馆延长开放时间。

河南省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在原有节假日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河南60余家博物馆在暑期推出延迟闭馆、周一不闭馆等举措。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说,暑期该馆每日入馆名额从日常最大承载量的1万人次提高至1.6万人次。同时,博物馆每天上午9时至9时30分时段实行免预约入馆,观众仅需刷身份证完成登记即可入馆参观;恢复周五夜间开放,每周五延时开放至20时30分,并额外增加3500个入馆名额。

为全力做好观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暑期湖北省博物馆各一线部门坚守岗位,早到岗晚下班。安保人员不畏酷暑高温,确保观众与车辆的有序出入流通,暑期入馆车辆49615辆,日均936辆。提供大件行李免费寄存和转运38613件,人工讲解服务1931批次,四种自助语音导览使用10万余部,接听咨询电话34315次,发放宣传资料18.7万份。规范团队研学管理,登记发放公共服务证14150张。

“为了更好满足无法亲临博物馆的观众需求,近年来,陕历博采取了线上展览、虚拟导览等多种措施,让公众能够多渠道感受博物馆文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近日该馆与全国其他13家博物馆一起入驻了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希望通过数字文博大平台,使公众即便未能亲临博物馆,也能在线上“逛”博物馆。

随着中国的免签“朋友圈”扩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向接待境外旅游服务的近40家旅行社开通订票功能,同时,针对入境人员消费支付不便等问题,建设了“境外融合服务平台”,实现境外游客在线票务预订,并可使用本国货币实时结算支付。目前平台支持24种语言、29种货币、39个国家和地区的门票预约服务。该平台自3月20日运行以来,已接受境外游客门票预订26719张,同时还带动了机票、高铁、酒店等关联订单超10万个,有效提升了外籍入境游客参观博物馆的便利性。

图片

部门联动聚合力

全链条打击“黄牛”

据报道,2024年暑期旅游高峰时段,每天约160万人在抢中国国家博物馆的2.6万张门票,70万—80万人在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2万张门票,250多万人在抢故宫博物院的4万张门票……巨大的供需失衡,吸引了众多“黄牛”聚集。

为有效净化首都旅游市场秩序,北京警方依托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组织相关警种及东城、海淀、天安门等公安分局成立工作专班,暑期以来共刑事拘留62人、行政拘留117人,有力地维护了观众正常预约和博物馆的正常参观秩序。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通过实行退票不回池、封禁虚拟号段及高频访问IP等手段,配合北京警方严厉打击“黄牛”倒票行为,取得比较显著成效。据介绍,国博目前实施每日17时按比例放出未来7日内每个参观日的预约量,退票不回池的预约规则,避免“黄牛”通过技术手段秒退秒抢;同时加强身份信息核验,杜绝人证不符现象。技术方面,通过封禁170、171等虚拟号段、优化人机验证等措施,增加“黄牛”抢票难度和成本;对下单行为风险、履约行为风险、访问频次风险以及证件绑定风险等实时动态调整风控规则。暑期以来,国博已封禁42.5万个风险账户,封禁高频访问IP165.7万个。针对部分互联网平台存在的非法售卖代抢门票等现象,国博积极采取法律手段,要求互联网平台下架相关违规链接,删除相关信息;与北京市公安局建立沟通机制,开展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换,配合警方严厉打击“黄牛”。

故宫博物院采用技防加人防相结合的方式,应对机器抢票刷票行为。苏怡说,每晚20时开始放票后,采取人工方式缓慢释放票额。分批放票,可以在初期分辨识别出机器刷票等行为,第一时间进行封管,提升观众购票成功率。目前故宫使用实时甄别“黄牛”的纵深防御技术手段,以“毫秒级”对预约的用户进行风险识别,给出判断结果。

在今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期间,江苏公安针对文博场馆、演唱会票务市场“黄牛”倒票、假票诈骗、滋事扰序等违法犯罪行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3名。

多家博物馆发布声明并报警打击黄牛。三星堆博物馆敦促各OTA平台及时下架不符合购票规定的各类旅游产品;成都博物馆针对第三方OTA平台和“黄牛党”恶意倒票等涉嫌违法行为,已作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已启动立案侦查,后续将与公安机关联合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在四川省成都市文广旅局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市文广旅局市场处和博物馆处组织成都博物馆等5家市属博物馆,约谈了携程、美团、去哪儿网等第三方OTA平台,要求其下架未经授权的相关商品,同时加强对平台商家上架商品的审核,更好地维护文旅市场秩序。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两级公安机关,聚焦“三星堆博物馆”等旅游景点“黄牛”非法抢票、囤票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联合集中收网行动,成功侦破“5·14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全链条打击3个利用外挂程序抢购三星堆门票的犯罪团伙和1个抢票外挂制作团伙,抓获团伙人员34名,并依法对组织者、开发者、代理等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博物馆热”的兴起,对于新一代文博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满足大众需求与保持专业性之间找到平衡,仍需行业持续关注和探索。

记者注意到,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文物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文博热’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路径研究”已成功立项,期待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相关课题组能找到破解“文博热”的金钥匙。

来源:中国文物报

采写:何薇

来源: 中国文物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