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艺术】张诒:延续“川剧梦” 守护“资阳河”‖胡佳音

作者:胡佳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10 16:11:26 浏览次数:322 【字体:

张诒:延续“川剧梦”

守护“资阳河”

胡佳音

一位八零后的青年,致力于追逐一个梦想,那就是川剧的振兴梦;多年来,他坚定守护着心中的一条“河”,那就是川剧“资阳河”流派。他,就是四川壹鸣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和资阳市雁江区振声川剧团创始人张诒。张诒系资阳市民盟盟员、资阳市政协常委、资阳市雁江区政协常委,兼任雁江区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主席。

在他看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要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2024年12月6日,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张诒手捧一杯热茶,向记者缓缓道来,讲述他心中守护的那个梦、那条河,和他那腔浓浓的情怀……

外国友人慕名而来,为张诒的剧团点赞。

回乡创业,他关注家乡传统文化

念兹在兹,躬而行之。

沱江,又称资水。在此广阔流域中形成的川剧艺术风格自成一体,被称为“资阳河川剧艺术”。该艺术形式以高腔著称,在音乐性和戏剧性的结合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川剧五大声腔中堪称一枝独秀。从明清时期起,经过不断发展,“资阳河”流派成为川剧四大流派之一。百年间,川剧“资阳河”以其高雅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辐射沱江流域数市、县。

但同其他戏曲一样,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川剧“资阳河”逐渐走向衰落。1985年,资阳县国营川剧团解散,曾经激昂的锣鼓声和优美的高腔渐行渐远,演员和观众都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

1982年出生于资阳市雁江区的张诒,从小受“川剧迷”的祖辈、父辈影响,川剧艺术很早就在他幼小的心头扎下了根。

大学毕业后,他曾到雅戈尔、柒牌、才子、雷迪波尔等多家大企业集团工作。2013年,他回乡创业,参与了一家自媒体的前期创建,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此后,他十分关注家乡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并致力于川剧“资阳河”流派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诒的舅舅陈建国开办雁江区建国川剧团几十年,曾在资阳建东市场和东门大桥下苦苦经营。2017年,得知年近八旬的舅舅因无力经营、演员队伍严重老化、演出收入入不敷出、川剧团体难以为继、川剧“资阳河”在资阳濒临失传之时,张诒便萌生了要为守护资阳传统文化“做点什么”的想法。

于是,他从舅舅手中接下了这杆“传承与弘扬的大旗”,创立了资阳市雁江区振声川剧团,并重新把这批老戏骨召集起来,开启了新一轮的川剧振兴之旅。

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小戏苗”

联动各界,他悉心守护那条“河”

守护文脉,继往开来。

张诒身兼民盟盟员、市区两级政协常委、资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秘书长及建言献策专委会主任等多个职务。他从事文化活动相关领域工作,尤其注重对资阳文化建设、川剧“资阳河”流派的保护与传承,不断鼓与呼、谋与行、奔与走。

他积极建言献策——作为政协委员,张诒围绕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撰写的提案《关于在北部新城建设中打造“雁北工厂”文创产业园的建议》获资阳市政协集体提案一等奖,提案《关于雁江区川剧“资阳河”流派人才培养的建议》荣获雁江区政协优秀提案,个人多次获得市、区优秀政协委员,四川民盟社会服务先进个人,以及资阳民盟优秀盟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先进工作者、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他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张诒在雁江区晏家坝乡村公园社区打造了川剧展示体验馆,供游客免费参观体验,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等领导到展馆调研指导。2021年,中华网四川频道策划组织的俄罗斯小伙马丁到该馆宣传体验川剧文化,一经传播,社会反响强烈。该馆先后被四川省文旅厅评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和“全省非遗与研学旅游融合优秀案例”,被民盟资阳市委会授予“盟艺工坊”,作为资阳盟员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服务基地。张诒本人获评“四川省突出贡献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他积极推广资阳川剧文化——张诒成立振声川剧团后,广泛开展各种川剧活动。联合民盟资阳市委会在当地的万达广场、梅西百货、字库山公园等地开展川剧“资阳河”流派艺术展,吸引上万人次观看。联合资阳市非遗展示中心,开展“薪火相传·闪耀资阳”川剧体验活动,邀请200多名小学生参与活动。2019年,资阳市主办第二届世界川菜大会期间,他策划并布置了川剧主题展馆,开展多项川剧互动体验活动,吸引游客5000人次以上。2022年起,在雁江区文广旅局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川剧进乡镇、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80余场、观众3万余人次。张诒致力于资阳本土文化研究和发掘的事迹专题片,分别在学习强国、资阳观察等媒体刊播。新华社“新春走基层”栏目对他执行开展的川剧“资阳河”流派下乡演出和人才培养作了专题报道。

剧团演出

振兴川剧,他精心培育“小戏苗”

振兴川剧,人才培育先行。

2022年6月,在民盟资阳市委会、资阳市文化馆、资阳市新联会、雁江区文广旅局等组织和部门支持下,张诒承担了川剧人才培育项目:在雁江区玉柴学校创建川剧“小戏苗”培养基地,挑选20余名同学组建训练班,每周组织3名川剧老师到校指导。

川剧“小戏苗”开展川剧体验活动

经过两年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川剧的基础知识,排练的节目在该校文艺汇演中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和特等奖。2024年,“小戏苗”基地增加到4所学校。2022年10月,张诒在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组建成立了资阳首个高校戏曲社团,聚集了一群热爱传统文化、喜欢川剧的青年人,不定期派老师前往指导。2023年,在雁江区文联支持和指导下,张诒带领雁江区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组织成立川剧锣鼓训练班,吸引了30余人参加。学生们学习掌握了近30个曲牌的锣鼓技法,并新编排练了川剧小品《王二娘说媒》。在成都、资阳两地民盟组织大力支持下,张诒邀请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巧茹,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成都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虞佳等川剧名家到雁江开展文化交流,进一步增进川剧“小戏苗”们对川剧的了解和热爱。

张诒亲自为“小戏苗”们讲授川剧文化

与此同时,张诒不断创新,以川剧文化为元素打造“盖小碗”和“戏猫子”等系列文创产品,2024年,以张诒个人名字命名的川剧文创工作室在资阳盟员之家成立,为川剧的创新性宣传开辟了新路径。

“资阳河”流派气象万千,非遗保护文脉绵长。

2024年9月1日起,《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这让张诒在传承弘扬的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他说:“立法传文脉,振兴焕新生。川剧‘资阳河’的‘腰杆’硬了!”

张诒表示,下一步,将着手筹划成资渝川剧研讨会,拟邀请成都、重庆两地川剧专家、演员、戏迷共聚雁江,共同为川剧发展出谋划策,听取大家对保护和传承川剧“资阳河”流派的意见建议。“我希望通过奔走协调,能给资阳川剧演出创建一个固定的阵地,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派川剧剧目,让市民在‘资阳河’流派这项珍贵的非遗里,细细品味其承载的中华文脉。”

获评全省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张诒倍感欣慰。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胡佳音(资阳融媒体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