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中国大熊猫的法国“情缘”

来源:看熊猫 发布时间:2019-11-10 22:34:36 浏览次数:1274 【字体:

2019年11月4日,“中法大熊猫文化周”在塞纳河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大熊猫视频展播、3D大熊猫主题微电影展映、大熊猫主题移动直播、大熊猫科普展览、线下互动交流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法国民众来打卡。

“中法大熊猫文化周”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网)

今年是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这150年来,大熊猫与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位法国博物学家与中国大熊猫的不解情结

1869年初春,一个叫阿尔芒•戴维(Pierre Armand David)的法国传教士,从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省的艾斯佩莱特市来到中国。

身穿清朝服饰的戴维神父(图片来自网络)

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的邓池沟,戴维第一次看到了被当地人叫做“黑白熊”的动物,他认为这是一次惊世的发现。

《戴维神父日记》里的大熊猫画像

《戴维神父日记》中记述:“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除四肢、肩带、耳和眼睛周围是深色外,其余全为白色……它必定是科学界还不知道的有一个新物种。”

就在当年,他将“黑白熊”的标本运送到法国,并向世界推荐了他的新发现。这种被叫做“黑白熊”的动物,就是中国大熊猫。凭借当年戴维的发现和传播,四川雅安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命名地。

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根据1869年阿尔芒·戴维神父带回的标本绘制的大熊猫图(图片来自网络)

而今,席卷全球的“熊猫热”,不能不说也与戴维在150年前对大熊猫的科学发现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两个戴维跨越百年的“相遇”

2005年,又一个叫戴维的法国人来到雅安,完成了神父阿尔芒•戴维的“未竟事业”。这个戴维全名是戴维•谢泊尔,他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来实地考察评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戴维·谢泊尔博士(左二)、威廉·华蔚林博士(右一)、吕植(中)在卧龙保护区考察

考察团此行两项任务:考察并做出评估,形成考察报告。整个行程历时10天,精彩看点包括天全县夜间观察水鹿,宝兴县徒步穿越大熊猫栖息地,小金县考察四姑娘山海子沟高山生态环境、地质演变及冰川景观,卧龙了解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参观研究中心。

首站邓池沟天主教堂,戴维·谢泊尔一行表达了对大熊猫学科奠基人戴维神父的景仰、对大熊猫发现地的崇敬。移步展厅,参观戴维神父生平展览,瞻仰其遗物。发黄的照片中,戴维神父身着清代服饰,神情刚毅,目光炯炯,像是思索着夹金山那无尽奥秘。

邓池沟天主教堂俯瞰(赵良冶 供图)

肃立戴维神父照片前,三鞠躬后,戴维·谢泊尔说:“两个戴维相约百年,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保护自然和人类的宝贝,让大熊猫永远在栖息地生存,与人类和谐相处。”

邓池沟天主教堂里的戴维雕塑

2006年7月,在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戴维·谢泊尔详细介绍了在四川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项目评估情况,并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现状给予高度评价。最终,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熊猫“燕燕”“黎黎”开启中法“熊猫外交”

1973年1月,《人民画报》记者陈和毅在王朗保护区拍摄时,救了一只仅20多斤的大熊猫幼崽,取名“朗朗”。后由林业部分配给了北京动物园,并更名为“燕燕”。

1973年,法国前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中国政府答应赠送一对大熊猫给法国。这份国礼就是大熊猫“燕燕”,与其同行的还有另一只大熊猫“黎黎”。

当年12月8日,两只年龄约1岁的大熊猫登上了自北京飞往巴黎的法航波音707直飞航班。法方一位兽医随同巴黎文森纳动物园副园长紧急奔赴中国陪护熊猫旅行。“欢迎来到由北京发往巴黎的熊猫专列航班”,《巴黎人报》称,当关在笼子里两团毛茸茸的黑白绒球直接出现在头等舱客舱时,所有乘客才惊奇地发现,飞机上来了两位“贵宾”。

大熊猫“燕燕”

抵达巴黎奥利机场后,为了不让大熊猫受到惊扰,熊猫护卫团队拒绝了所有媒体报道和采访。直到12月21日,“黎黎”和“燕燕”才正式在文森纳动物园与公众见面。为了起居舒适,动物园给两只熊猫分配了单独的卧室,里边配有一眼喷泉。它们的公共活动室空间更大,除了几棵供它们玩耍的人造树桩,喷泉之外,还有一个小型泳池。园方还为它们的卧室加设了隔热木地板防止睡在冰冷的地面上着了凉。游客通过玻璃幕可以直接观察大熊猫的行为和活动,玻璃幕的设置除了安全考量外,更为避免游客活动令大熊猫起居室温度意外升高,造成大熊猫过热。

令人惋惜的是,从登上飞机的那刻起,大熊猫“黎黎”的健康状况就不乐观,胃口很差。在到达法国4个月后,也就是1974年4月20日与世长辞。死因被诊断为胰腺癌。没有了伴儿的“燕燕”得到法方悉心照料,一直是动物园里的大明星。除了从南法500公里外送到巴黎的新鲜竹子外,它的食谱里从未少过用牛奶、鸡蛋、香蕉、苹果、胡萝卜加上糖和盐熬制成的营养粥。1999年12月,“燕燕”也被查出患上胰腺癌,经全力治疗,情况得到临时好转,但仍于2000年1月20日离开世界。“燕燕”在法国一共生活了超过26年时间,是迄今为止旅法年岁最长的熊猫。

大熊猫“圆梦”让法国梦想成真

在大熊猫去世12年后,2012年,法国又迎来了一对大熊猫“欢欢”和“圆仔”。当年,“欢欢”和“圆仔”抵达法国后迅速掀起一阵“大熊猫热”,博瓦勒野生动物园接待游客数从前一年的60万人次激增至100万人次。

大熊猫“欢欢”和“圆仔”

2017年8月,在法国人民的期盼中,大熊猫“欢欢”诞下了一对雄性双胞胎,遗憾的是,其中一只出生不久后夭折,存活的另一个幼仔成为首只在法国出生的大熊猫宝宝,因爸爸是大熊猫“圆仔”,动物园为其取小名“迷你圆仔”。

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左二)与大熊猫幼崽互动(陈益宸 摄)

“迷你圆仔”的诞生让法国民众兴奋不已,甚至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成为了“迷你圆仔”的教母。在“迷你圆仔”4个月大的时候,被正式命名为“圆梦”,寓意梦想成真。布丽吉特专门出席了“圆梦”的命名仪式,并表示:“圆梦”是中法友谊的硕果,感谢中国愿意将如此珍贵的大熊猫托付给法国,这代表了两国人民之间富有成效的对话,“圆梦”也成为中法两国的纽带。

(根据新华网、今日中国、方志四川等媒体有关文章整理)

来源:看熊猫(根据新华网、今日中国、方志四川有关文章综合整理)

来源: 看熊猫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