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老成都“清华” 这个地标曾是四川第一||向思燚

作者:向思燚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4-05-05 14:15:29 浏览次数:548 【字体:

老成都“清华”

这个地标曾是四川第一

向思燚

对很多人来说,新华书店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之一。

犹记得刚入学时去买一本新华字典,放学后和同学去找教辅资料,假期里和小伙伴津津有味地看连环画,又或是阳光明媚的午后,靠在墙角细细阅读小说,用无声的阅读交流情感......这里有我们的童年,有我们的青春,珍藏着让人怀念的流金岁月。

提到新华书店,老一辈人都会把它作为家乡的地标:每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家新华书店。

1

市中心的文化地标

在成都主要的干道人民南路上,曾矗立着一座醒目的灰色两翼合围式四层大楼——它就是新华书店大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都的第一座苏式建筑,也是成都地标性建筑。

成都市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大楼(图源:新华文轩)

新华书店大楼,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成都拓宽人民南路广场的三大工程项目之一,1954年10月建成。大楼建筑面积1825㎡,高四层,底层与第二层为营业大厅,三四层为办公用房。

这栋楼是砖混结构,采用青砖壁柱承重,各楼层面作11米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大梁,采用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槽板屋面,楼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

大楼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和使用功能,呈L型,沿人民南路与西御街布置,设置3处出入口,交通流畅。

大楼造型为对称式,中间高两头低,檐部、墙身、基座为竖向三段体。正面入口为简化四柱牌坊形式,两翼女儿墙作简单装饰,突出主要出入口,有传统形式韵味。

成都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店堂(图源:新华文轩)

新华书店大楼的对面是成都百货大楼,老成都人喜欢亲切地称呼它们为成都的“清华(新华)”和“北大(百大)”,象征城市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在此交相辉映。每当节日来临,新华书店大楼与隔街相邻的百货大楼就装饰一新,在彩灯映衬下的格外绚丽夺目,是老成都人的“影像记忆”。

2

成都第一家新华书店

人民南路新华书店,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第一家新华书店,也是成都市最大的新华书店。

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书,想看书就只有到新华书店买纸质书,或是去图书馆看书。因在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人民南路新华书店生意好得出奇。书店内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20世纪80年代成都市新华书店发行网点简介(王大明 藏)

人民南路新华书店曾在全国新华书店发展历史中开创了多项第一,为成都带来过太多荣誉:

王高嵩,第一任书店经理,他带领的团队荣获了“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先进集体”,奖品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当时可是街头巷尾争相观看的“洋盘货”;

兰汝芝,书店继任经理,全国新华书店系统有名的“新华姑娘”;

曾忠玉,业务标兵,一位朴实的老新华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著名典故“蒙眼取书”的原型……

新华书店员工苦练基本功,蒙眼找书(图源:新华文轩)

3

开创先河 行业标杆

人民南路新华书店还创新式“开架售书”开创四川省先河,成为行业标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从50年代起,每到周末,书店都挤满了买书的人。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书店都是“闭架售书”,与现在的营业模式截然不同。人们买书需隔着厚厚的柜台,和营业员交流,经常是伸长了脖子也看不清书名和作者的姓名,想让营业员帮着取书,也说不清取哪一本好,非常不便。

读者踊跃购书(图片来源:青聚锦官城)

直到1965年,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刮起了新的旋风。

1965年7月,人民南路新华书店作为行业内第一家,率先去掉了横在营业员和读者之间的柜台,创新实施“开架售书”。

过去读者只能站在柜台外远望的书籍,现在可自由地翻阅、挑选书籍,营业员也从柜台里面走了出来,热情地迎接读者,充当导览。这在图书零售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读者在书架自由地挑选、阅读书籍(图源:新华文轩)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发展的脚步从不停歇。1997年,成都市成立“成都市人民南路东西广场改造建设指挥部”,折除东西广场及周围的老旧建筑,形成了最初的天府广场。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大楼被拆除,在原址建起了“城市之心”大厦。

2003年,位于“城市之心”大厦的天府书城正式开业。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上下三层楼,是新华文轩的大型书城,是以出版物为主、相关文化业态为辅的大型文化综合体。

人民南路天府书城(图源:新华文轩)

有一种情怀,叫新华书店。它是符号、印记、文化地标,也是乐园、灯塔、心灵彼岸。

有人在这里享受童年,有人在这里邂逅爱情,有人在这里悄然成长,有人在这里追逐梦想。

而归根结底,他们都在这里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参考资料:

[1].《成都人民南路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出版商务报.

[2].《成都老字号》,四川大学出版社.

[3].《新华书店见证阅读记忆:近半成都人每天阅读一两小时》,天府早报.

来源:成都方志

作者:向思燚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