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史志文苑】学史志知历史——我与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的故事‖黄学清

作者:黄学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5-22 15:06:47 浏览次数:82 【字体:

学史志知历史

我与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的故事

黄学清

6年前,我无意间在宜宾市南溪区门户网上浏览到一条信息:《关于面向社会公开吸纳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的公告》。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公告后,在敬畏历史初心的涌动下,我鼓起勇气报了名,自愿申请加入该学会。后来,经理事会严格审核,我被吸纳为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从此,有了正规的、系统的学习机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光,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2019年12月5日,宜宾市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成立。作为区史志研究协会的第一届会员,我荣幸地出席了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有幸目睹区内专门从事志书编纂和党史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及来自各条战线史志爱好者的风采;有幸聆听区史志办领导作的筹备工作报告,认真听取了《宜宾市南溪区史志研究协会章程》(草案),使我对史志研究的重要性有了全新认识,悉知了会员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实话实说,未加入区史志研究学会前,“史志”这个术语在我脑海里还是空白的。有幸加入了学会后,我才对“史志”二字有些表面理解,对家乡的悠久文脉才有了初步了解。

有了荣誉感就有了责任感。初涉史海,孤陋寡闻的我对本土文史知之甚少,自我学习,充实自己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我就开始从“史志”二字入手,查找资料学习,知晓领会了“史志”是什么?简明扼要地说:“史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地方史与地方志的总称。史志是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有迹可循的重要书籍。

“史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着新时代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他在题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讲话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对史志重要性的精辟论述,无疑是史志者文化自信的指南。

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我认为,它来源于史志之本,来源于爱国之情。作为史志爱好者,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要敬畏史志,敬畏历史。

记得刚接触阅读到“述而不论”的志书时,感到史志书籍枯燥无味,遂产生了厌倦情绪。在网上结识的一位资深史志研究者得知我的这个情况后,他热情鼓励我,并无私分享他多年学志的心得。他对我说:学史志要有“三多”的恒心。他的所谓“三多”,就是要多读(多读史志书籍)、多看(多看遗存古迹)、多思考(多思考事件史实)。恰巧,在我产生偃旗息鼓情绪的时候,区史志研究学会微信群开通了,为会员们搭建了学习、交流、探讨、研究、展示的平台。学会微信群的开通,对还没有进入史志门槛的我来说,犹如旱季盼来甘霖。

每逢在微信群里看到老师们分享的史志文章,我都会第一时间认真拜读学习。学习他们秉笔直书的史志情操,学习他们修志问道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通过认真阅读老师们收集、整理、撰写的许多本土史志文章,使我对家乡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人物风俗有了清晰的了解,无不为家乡人杰地灵的悠久历史而赞叹,蕴藏在心中的爱祖国爱家乡之情激荡起伏,无以言表。

这是一个互帮互学、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无能史志办的工作人员还是史志学会的理事会成员,他们都是悉知本土地方史志文化的行家里手,各司其职、无偿地为会员们提供学习史志知识服务。除此,学会每年都要不定期地组织会员到本地和外地参观交流学习,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会员独立思能力,会员们严谨治学的素质和史志知识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深有感触的。

地方史虽是浩繁史志长河中的小支流,但它是其中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是了解家乡前世今生宝贵的原始历史资料。爱乡之情从何而生?我想它与小小的地方文化密不可分,这是我读了家乡一些史志文章后,深有感触的体会。

虽说是一个史志爱好者,但羞愧于很少系统地阅读到本土的史志书籍,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我脑子里储存不多。欣喜的是2020年2月1日上午,区文广局领导一行到书屋慰问,并赠送了一套《南溪历史文化丛书》,我如获至宝。随后,我便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那历久弥新的南溪历史,时刻在我眼前熠熠生辉。

南溪是一座享有仙源福地、翡翠江城之称的古城,是朱德的第二故乡。这方沃土滋养了“革命先烈·少将主任”孙炳文;“兵工泰斗·统战功臣”刘鼎;“红军女干部”甘棠等无数南溪英雄儿女。他们是南溪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信仰的支柱,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创办于2013年,以立足南溪、宣传南溪、繁荣地方史志文化为宗旨的《南溪史志》期刊,由宜宾市南溪区史志办公室主办、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承办,积数年办刊经验,于2020年全新改版。翘首以待的《南溪史志》改版后的新刊第一期(春刊),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全新面世。它不仅是会员习作耕耘的园地,更是会员了解区内外史志动态的窗口、集中学习地方文史知识的纽带。

当我捧着改版后的《南溪史志》第一期新刊时,不禁流露出爱不释手的痴情神态。触目着那帧南溪仙源长江大桥的封面配图,顿感心旷神怡,于是急切地翻开目录浏览了起来。“史志论坛”“史志春秋”“古迹名胜”“地方特产”等栏目引人注目,接下来便仔细阅读学习各栏目里的小文。

每当看到群里通知可领取史志季刊时,就犹如闻到了家乡文脉飘香的气息,因为又能拜读学习老师们收集、整理、撰写的史志文章。作为村农家书屋义务管理员,常常听到许多村民对本土风土人情、名人事迹,一问三不知,也有一些村民总是道听途说,东拉西扯地开黄腔。面对这些所见所闻,深感本土文史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曾被南溪区委宣传部评为“宜宾市南溪区全民阅读·优秀阅读推广人”的我,把本土优秀刊物推荐给身边人阅读学习,深感责无旁贷。于是,每次我都要领取2本《南溪史志》期刊,一本用于自己阅读收藏,另一本放在书屋的书架上供身边的村民阅读。据我观察,刚开始时,每次放在书架上的《南溪史志》期刊大家都还相互传阅,久而久之就不在了,我想可能是被爱好者不打招呼拿走了,虽没有补充的书了,但我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足见史志文化极为重要,但现实中却仅被少数人关注,成为一种小众文化。个人认为,要使史志文化成为大众文化,需史志爱好者配合相关部门大力宣传推广普及,让群众共享史志研究成果,共萦爱国爱家情怀。让史志文化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区史志爱好者,讲好南溪故事,建设和美南溪,是我们史志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岁月匆匆,脚步从容。学会成立5年多了,《南溪史志》期刊已陪伴了我走过了五个春夏秋冬。在这五年里,《南溪史志》由季刊改为春夏、秋冬合刊,目的是让会员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学习和调查研究,注重稿件质量,提高《南溪史志》期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值得欣喜的是,《南溪史志》期刊曾被宜宾市地方志办、省地方志办推荐参加2022年首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期刊评议,这是我们区史志办和学会的荣光,也是我们会员的荣光。

图片

时至今日,初心不改。虽然我无所作为,但对文史热爱有加,空闲之余,除关注南溪史志研究学会微信群,阅读本土文史文章外,每天早上都要准时阅读“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史志爱好者。

爱上史志,爱上历史,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黄学清(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农民,史志爱好者)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