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冲破一切束缚成长——读杜阳林新作《成长三部曲》‖奉友湘
冲破一切束缚成长
读杜阳林新作《成长三部曲》
奉友湘
现象级作家杜阳林又出新书了。2025年6月7日,他的《成长三部曲》首发式与高考同时轰轰烈烈地举行。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亲自为新秀作家站台扎起。江湖上有句老话,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作为“老战友”,我属于后者。
把朋友大作中的精华撷取一二,公之于众,引得大家注意,有爱好者意欲购之于市,岂不美哉?我将这种文章称之为“书荐”。就算名家大师,其大作问世,也需要“书荐”不是?现在时兴名人荐书,出版机构郑重地将其印在封面之上,或封腰之上。但我又颇疑惑,读者书都没见着,又怎能见到名家推荐之语?
所以,还不如洋洋洒洒敷陈一篇“书荐”,找几个平台发一发,至少有上百数百读者知晓,更为有用。当然,鄙人也有点小私心,可以蹭一下名家热度,借机冒上一个小小的泡泡,刷刷存在感,哈哈。
我没有学过文艺批评,也没加入过评论家组织。以前在报社只拜过《华西都市报》第一任总编辑席文举为师,学写“巴蜀小议”。后来自学写评论、社论、杂论。所以,到现在,写时评还算得心应手,而书评确实望而生畏。
有鉴于此,书评不会写,“书荐”总可以吧?
写“书荐”就没有评得好不好的压力,不必有高深理论支撑,不必有名人名言佐证,想说啥就说啥,想咋写就咋写,最重要的是被评者高兴。但我却连这点水平都颇为欠缺。为彭卫锋的《大美时光》写了一篇,不但没让她开心,反而令她伤心:“你写到我心尖尖上了”;接着为陈美桥的《四季有味》来了一篇,又让美桥哭了一鼻子。唉,我真是没用!还是著名作家马平老师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为他的《此花此叶》写了篇“书荐”,他非但没洒几滴英雄泪,反而大大方方嘻嘻哈哈地照单收下,让我躲在陋室里窃喜了好几天。
为阳林的新作《成长三部曲》写“书荐”,也算是投桃报李。他2022年为拙作《苏母纪》作序《伟大男性背后的贤良女性》,帮我吸引了不少眼球。可他的《惊蛰》《立秋》两部大作横空出世,我都只发了个朋友圈。原因还是前面说的,心头发虚。这回想通了,就“书荐”一盘。
这次“不得不说”,还在于我与杜阳林都是从华西都市报那条“战壕”里爬出来的老战友。他“参战”华西都市报与其他报纸的搏斗时,我是华西都市报的值班老总。常常夜深人静时,他急匆匆把热滚滚的稿子送到我手里,而我则每每亲自操刀编发。那时他在我面前说话不多,往往只是简洁地回答我编稿时提出的问题。他英俊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班编辑部里闪烁。你在他眼里,看不到疲惫,看到的只有冲锋时的激情。
没隔多久,就轮到我去看他了。那是在原成都空军医院的ICU。他因采访氯气泄漏事故冲得太靠前而中毒昏迷。我下了夜班顶着星星赶紧去探视,阳林还挂着液体输着氧气尚未苏醒。眼角遗留着毒气刺激后溢出的泪痕。后来曾登上珠峰顶的刘建守候在他身旁。看到自己的战友英勇倒下,我既心疼又自豪。阳林醒来,知道我是第一个去看他的报社领导,便铭记到了现在。每次他请我吃饭,都必须向在座的朋友提起此事。再后来,他成了华西都市报的“铁人记者”,名气比我们这些老总还大。
杜阳林的这种拼命精神被他发扬到了“商海”、文学界,处处决战决胜,一路高歌。这不,他一面创作人生三部曲之《大雪》,一面玩儿似地在著名杂志上抛出一个又一个“硬核”中篇小说。这部《成长三部曲》就是他的三个中篇合集,由《隧道》《花醉》《童话城堡》组成。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在装帧上别出心裁,这部书由三本独立成册的小书合成,又用一个大封面包在一起,既方便随取一册阅读,又感觉新颖可爱。
莎士比亚有著名的三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我认为,杜阳林的《成长三部曲》,便是他创作的“杜氏”三大悲剧。三位主人公,一个冲不出人生昏暗的“隧道”,一个跨不出痴情的“桃花院”,一个攻不破父亲构筑的“童话城堡”,最终死的死,伤的伤,迷的迷,无一不是震撼心灵的大悲剧结局。
隧道是困境的象征。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会经历无数或明或暗,或长或短的隧道。挣扎着走出隧道,才能有光明的前途。而小说《隧道》中的主人公却总在隧道里打转,迷失,徘徊。他怀着一颗纯真的心,试图追寻憧憬中的“霸道总裁”亲生父亲,却被现实一次又一次打脸,梦想一次又一次幻灭。自己遭到美术老师凌辱;最好的女同学落入歹人圈套被残忍奸杀;找到了生父,却得到了血淋淋的真相。万念俱灰中,他吞下100片安眠药,心里淌着愤懑的泪,走进波涛汹涌的大海。
痴情女子古来多,薄情男儿从不少。《花醉》中,一个“痴”字,误了林秀一生。她本想毅然决然地冲出父亲为她营造的“桃花院”,却最终遍体鳞伤地一次又一次铩羽而归。个人认为,她追求的是一种虚妄的“爱”,不切实际的爱,她看似走出了“桃花院”,却走不出自己心中的“桃花院”。她从表面上看,是得到了不顾一切疯狂追求的男人,实际的结果,则是吹破了五彩缤纷的爱的肥皂泡,以致30出头就守寡“桃花院”。篇名“花醉”,实则“花痴”。正应了杜甫“轻薄桃花逐水流”之谶语。
《童话城堡》中,一个自私的画家,在青城后山营建了一座童话般的城堡,让妻儿成天陪着自己。他用实在的城堡,经济的城堡,精神的城堡,把妻儿困住,把妻子变成了“保姆”,把儿子变成了“囚徒”。儿子发现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他却荒唐地说“长大了就长好了”,最终将儿子困成了“鬼魂”。这出悲剧也深刻地揭示了,冲出实际的城堡容易,而冲破经济的、精神的城堡极难。冲破各种城堡,不能靠外力,主要靠自己。
杜阳林的三大当代悲剧,读来令人扼腕,令人泣下,令人叹息,令人愤怒。把美好的人生一点一点砸碎,这就是毁灭性悲剧直捣心窝的魅力所在。当然,悲剧不是让人们屈服,不是让人们颓废,不是让人们退却,而是让人们警示,让人们觉醒,让人们奋起,去冲破一切束缚,成长,成长,健康地成长,勇敢地成长,开心地成长,无拘无束地成长!这正是《成长三部曲》深远的社会意义。
杜阳林本人就是勇于冲破一切束缚成长的人。从一个父亲早逝的山村穷孩子,到名记者、现象级作家,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朗日,阅到了城堡外面的春光,听到了“桃花院”外的鸟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奉友湘(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高级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硕导。历任四川新闻出版领军人物、四川日报首席编辑、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金融投资报兼人力资源报总编辑、消费质量报总编辑、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著有《远离危机》《机会是种出来的》《交子》《蜀女皇后》《蜀王全传》《苏母纪》《飞鸿雪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