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4:16

【“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罗学娅 ‖ 我和春分有个约定

作者:罗学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19 15:55:30 浏览次数:611 【字体: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的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59890114@qq.com

截稿时间:疫情结束后十日左右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审核通过后的作品,均在四川省情网“‘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展示”专栏及“方志四川”头条号发布(关注“方志四川”头条号即可查看)。因微信平台文章发布数量所限(每天最多发布8篇文章),择部分征文作品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发布;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发表,并收入正在编纂的《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一书。  

我和春分有个约定

罗学娅

庚子年的新春来得很艰难,从零点起步,就顶着凌冽的寒流、沉重的阴霾。举步维艰,步步惊心,但它坚定地跟着太阳走,终于今日行入赤道,把昼夜平分,把春季平分,在日历上隆重推出生机勃勃的两个字——春分。

“宅”家40多天的我,看见这两个极具生命力的汉字,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在24楼推开窗户,将盎然春意尽收眼底,感叹“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寒流已去,阴霾殆尽,辽阔的神州大地春意正浓,杨柳吐翠丝,蜂蝶嬉戏飞,莺歌燕起舞,百花争艳丽。特别是我那心心念念的樱花,绽放得如痴如醉,或洁白如雪,或粉嫩如脂,或鲜红如火。千树万树簇拥枝头,放眼望去,恰似那天边的五彩祥云霞,毫无保留地向人们展示着纯洁、热烈和高尚,把春天的希望渲染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我对樱花如此钟爱?因为5年前我曾在武汉与春分约定:去武大看樱花。

那是2014年冬月,我选择旅游过生日,四大名楼唯黄鹤楼没去过,所以就去了武汉。一下动车,强大的文明之风拂面而来,大大小小的标语和宣传画告诉我:武汉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整整12年了,眼下正在最后冲刺。视野之内,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可亲可敬,让我在异域的寒冬感觉特别温暖。

黄鹤楼上,亦有很多志愿讲解员,从十多二十岁的学生,到五六十岁的老者。尽管我在来之前做了些功课,但还是被他们热情洋溢的讲解带进了崔颢、李白和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完全更新了我对黄鹤楼原有的认知。志愿者还引领我们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和武昌起义纪念馆,以及武汉市景和夜景。跑马观花的武汉2日游,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整个城市干净整洁,市民个个亲和友善,这种感觉是我走过很多城市都没有过的。

离开武汉那天,刚进高铁站,就有一位武大的学生志愿者主动迎上来为我服务。他把我引到自动售票机前,见我不会,就亲自帮我操作,取了票,把我带到休息区,非常礼貌地与我道别:“阿姨,下次到武汉,一定到我们武大来看樱花。”“好啊,这次武汉之旅,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武大樱花。”

“阿姨,三月赏樱,唯有武大。”他如数家珍:从28株国耻之花,到武大人自己培育栽种的1000多株争气之花,让武大这所百年名校成为全国最美的大学。每到3月,校园就成了樱花的海洋,全国各地数以百万的游客慕名而至;有一天,就有20万人拥入武大,掀起了著名的江城“赏樱潮”。

听他这么一讲,更加激发了我对武大樱花的向往:“好,待到来年春分时,定到武大看樱花。”这就是我在武汉与春分的约定。

从此,“武汉”这座城市的名字就常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遗憾的是这几年要接送孙儿上下学,老是没有3月旅游的机会。现在孙儿大些了,我和妹妹正商量着实现武汉的春分之约,没想到年前,“武汉”这两个字就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春晚,康辉等主持人诵读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更把源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明朗化。当晚,全国就有好多驰援武汉的医疗救援队集结出发。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鼓励家族中学医的晚辈们积极报名驰援武汉;最终,妹妹在成都X医院工作的女儿如愿加入了驰援队,遗憾的是安排在第二批。

“宅”家的日子,我每天关注武汉,看着那里的病人一天天增多,心里着急;看到病人一天天减少,心里高兴。今天,累计确诊的新增病例下降到了十位数,治愈患者近6万,14家方舱医院历史地完成了光荣使命,走进抗疫大战史册。我为日夜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所感动,为有着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的武汉志愿者们所感动。我深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束后,武汉,仍然是那座三镇鼎立、厚重文明、幸福壮美的百湖之市。武大的樱花,经历了这次血与火的洗礼,也定会更加璀璨绚丽。而我在武汉与春分的约定,即将实现在那不远的珞珈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