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39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16 09:05:19 浏览次数:441 【字体:

编者按:2023年5月12日,以传播成都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行脚成都”微信公众号发布陈鹤先生撰写的《网上的“四川方志馆”》一文,对四川省地方志办近年坚持服务社会公众在四川省情网设立“数字方志”板块的做法予以高度赞扬。近年,四川省地方志办积极推进地方志书开发利用和走进社会公众的工作,除在四川省情网开设“数字方志”栏目外,大力推进史志“七进”,在川渝地区高校设立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向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赠送地方志书,设立地方志专柜(架)或地方文献阅览室;在183个县(市、区)设立史志阅览室、微方志馆,旨在使地方志成果更好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编史修志,重在为用。全省各级地方志部门要在建好地情网站、方志馆、数字方志馆、微信公众号等的基础上,强化地情展示和宣传阵地作用,找好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地方志”,传递地方志声音,并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效应,扩大地方志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彰显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以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的实际成效回应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切,争取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更大支持。现将陈鹤先生撰写的《网上的“四川方志馆”》一文全文转载如下,供参阅。

 

网上的“四川方志馆”

四川是中国地方志的发祥地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东晋时期常璩(蜀郡江源人,今四川崇州人)编修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的最早地方志。如中国地方志研究的先驱朱士嘉先生(1905-1989,江苏无锡人)在《中国地方志统计表·序》中称:“舆地之书,昉自先秦。方舆之志,则未闻也。今所见者以《华阳国志》为最早。”现代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亦云:“晋人著作,现在还存在的,像常璩所写《华阳国志》十二卷……这里面的内容,很明显地以风土人物为主,虽十之七八,叙述政治沿革;但也注意到了交通险塞,物产土俗、大姓豪族,以及先贤士女各方面,无疑的是今日方志的初祖。”

此后,历唐宋元明,四川修志之风不绝如缕。两宋320年,四川(含今重庆在内)共编纂地方志194部,其中大部分散佚,但可见编修数量非常大。清代,四川编修的方志更是蔚为大观。据统计,清代编修的四川方志有460种之多,不仅数量大,而且精品多,学术名家编修的地方志层出不穷,如段玉裁修乾隆《富顺县志》,李调元修乾隆《罗江县志》,张赓谟修乾隆《广元县志》,彭遵泗等修乾隆《丹棱县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志编修工作。截至目前,我国已开展了两轮地方志编修,出版了数量庞大的省志、市志、县志以及一系列专题志、乡镇志等。

因专业和职业关系,我需要经常查阅四川省的地方志。但大多数地方志定价昂贵,开本厚重,因此我很少购买纸质版的地方志。如确需阅读,只能去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查阅。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疫情期间,更显不便。因为这些缘故,大多数的地方志实属“养在深闺”,外人难识。

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地方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办的“四川省情网”,开设了“数字方志”专栏。四川省地方志办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编修的四川地方志,全部扫描制作成电子文件。读者只需坐在家中,点击网页,便可轻松浏览四川的地方志书,快捷高效。

“数字方志”专栏下设四川省志、市县志、其他志书、四川年鉴、市县年鉴、其他年鉴、地情资料及期刊7个板块。

“四川省志”板块,收录了第一轮和第二轮编修的《四川省志》,涵盖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各个方面,蔚为大观。“市县志”板块则涵盖了四川3州18市编修的所有市县志。例如,成都市志里便收录了两轮的成都地方志编修成果。我比较关心成都的中医药事业,每次路过坐落于红星桥旁的成都市中医医院,都忍不住多端详几眼,很想知道这所医院的前世今生,为什么这家医院又挂着“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牌子?在“四川省情网”上,我查到了《成都市志·卫生志》《成都市志(1990-2005)·社会事业》中的记载。原来,成都市中医医院“前身为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中医门诊部,始建于1956年12月,地址在隆盛街26号,有职工13人。1959年扩建为成都市卫协中医医院,有职工43人,设病床30张。1960年4月,更名为成都市中医医院,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属市卫生局直接领导。1963年4月,迁至红星中路44号现址。”“2002年2月,经成都市委、市政府批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成都市中医医院合并,成立成都市中医药集团。”而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则在1985年被命名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读罢《成都市志》的相关记载,终于明白了成都市中医医院的来龙去脉。

“其他志书”板块则包含了抗震救灾志、专题志、部门志、区域志、乡镇志等。四川年鉴、市县年鉴和其他年鉴板块,则收录省市县和部门、行业的年鉴。地情资料专门收录关于四川的文史著作和旧志整理。例如稀见方志《刘赞廷康区36部图志点校》《西康通志稿》以及近年来新编写的《武侯街巷》《华西坝记忆》等,都可在网站上轻松阅览。

编史修志,重在为用。近年,四川省地方志办大力推进读志用志,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想读者所想,“四川省情网”上的“数字方志”,真可谓“网络四川方志馆”,让读者足不出户便可阅览全省的地方志书;如购买地方志书,长按“方志四川”微店二维码即可进店购买志书及《巴蜀史志》杂志,非常方便。

(原刊于“行脚成都”微信公众号)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39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