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58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06 09:08:26 浏览次数:537 【字体:

编者按: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中华优秀文化丰富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省地方志系统发挥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扎实开展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崇州市地方志办相关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现将其经验做法刊载如下,供参阅。

 

方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及建议

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0年开始,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崇州市第三实验小学试点,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一方面补齐青少年在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缺失,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另一方面以学生为切入点,向家庭、社区及广大社会广泛传播方志文化。

一、方志文化进校园的背景

“双减”背景下,更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实践类课程的时间增多,为方志文化进校园提供时间保障;各级领导、各部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实现路径;地方志部门编纂、整理、积累了丰富的地情资源,为方志课程开发提供教材支撑。

二、方志文化进校园的探索

(一)用好编纂成果,推动方志文化进校园

地方志中蕴涵着丰富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在地情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充分考虑青少年阅读、学习需求,精选内容、科学分类、严格把关,编纂符合青少年阅读能力的读本、制作图文并茂的展板、拍摄精美的宣传视频、设计生动美观的课件等,尽可能为青少年学习地方传统文化提供各种可能。

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致力于乡土文化教材的开发,挖掘、整理地方志中优秀的历史文化知识,编纂成不同类型的读本送进校园。2019年,编纂出版成都风土人文丛书《崇州地名背后》,讲述崇州地名背后的故事及崇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山川风物、乡风民俗;同年,编纂出版《清正传家远——崇州家风故事选粹》,集中展现崇州由古及今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仁人志士、英雄人物的家风、门风以及对他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可读性;2020—2021年,编纂出版历史人文读本《蜀韵——我的崇州》,精选“人文地理篇”“文学艺术篇”“历史名人篇”“文化遗产篇”四个方面内容,邀请少年儿童绘制插画80多幅,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生动有趣,为中小学校探索校本课程引领方向,为社会各界发掘、宣传、推广地方文化提供载体。结合教材的开发,一是在校园内设置读书角,开辟专门的史志书架,提供丰富的史志书籍供师生阅读,丰富师生在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以《蜀韵》为代表的读本,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二是在校园走廊开辟方志文化墙,展示50多个地方文化知识,在校园中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方志文化宣传;三是策划拍摄《方志崇州》影像片,让崇州优秀地方文化从厚书之中鲜活起来,在第三实验小学的课堂上播放,受到广大师生欢迎;四是制作51个精美的PPT课件,以最具地方特色的知识点为内容,为方志文化进课堂提供教学资源支撑。第三实验小学的老师们表示,学校急需地方文化资源,这些课件如同及时雨,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门。

(二)做好三方联动,推动方志文化课题研究

由教育部门主导、地方志部门参与、学校具体实施的课题研究,为方志文化进入课堂积累了一些经验。

2020年至今,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参与第三实验小学以研究地名文化为主的课题研究,共同探讨、策划方志读本在课程中的运用,制作地名文化展板,精选并设计51个地方文化PPT课件,为方志文化课程提供教学资源,走出了方志课程开发的新路子。与学校一道,在地名文化课题中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从地名的由来、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积累与地名相关的诗词歌赋和当地的美食文化等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初期在部分班级试点,教师利用方志文化PPT课件组织学生学习。二是在全校铺开,每个班级在每周的课后服务课程中安排一节方志文化课,3—6年级在地方课程中再安排一节方志文化课。三是在课堂外开展情景剧表演、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让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表演、创作、实践中进一步入脑入心。四是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地方文化的实地研学,通过现场观看、聆听、触摸,更直接、更深入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研究团队通过一次次实践,构建了基于地名文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结构(如下图)。

c7c8589edf894182a13081f74cbe3b33.png

崇州教育部门通过方志课程的开发研究,取得一定成果。2016—2022年,先后开展崇州市级《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和成都市级《基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开发研究》两项课题研究并已顺利结题。崇州6所学校分别成立6个子课题组,从崇州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名人、非遗、民俗、古建筑、地名、童谣、古诗词等方面开展研究。学校结合各自研究的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且具有实效的研究活动。如第三实验小学在组织学生研究“朱氏街地名由来”时,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访问老人的方式了解基本信息。随后,学生发现收集的资料不全面,于是采用实地调查等方式,发现“朱氏街”地名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对研究蜀地蜀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时,教学鼓励学生思考:这个地名现在却只留下记忆和半条狭窄、破旧的老街。紧接着,学生围绕“为什么‘朱氏街’这个地名没有成为当地沿用的地名,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撰写活动总结,这让学生对崇州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并能自觉传承和弘扬,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然地、综合地发展语文能力。

(三)总结实践经验,多层次拓展教学宽度

教育部门主导、地方志部门参与、学校具体实施的课题研究,共有6所实验学校的54名教师参研,实验班级54个,约3000名学生参与此活动,每个班每学年开展相关教学约10—20次。探索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的价值,认识到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地方文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到基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基本特征。

1. 符合课程内涵发展趋势。

方志文化课程的开发响应了中央对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顺应了“减负”政策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求。就现行学校课程结构看,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校本课程、课后服务四种课程,均可作为开设方志课程的选择:每周开设一堂,每学期可达18—19堂课。

2. 实现综合育人的有效途径。

基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以活动为中心,开展目标多元、形式多样、场域多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益于其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1f49e2e9e96448ec9859897b7eedf8a4.png


某校5年级实验班学生与非实验班数据对比表

3. 实施的最佳形式是活动。

活动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效实现学科融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要求超越学科界限,打破时空界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聚焦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开展丰富的活动,如现场教学、调查研究、征文、绘画、表演等,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最佳形式。教学和成果展示活动应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分为低段、中段和高段为宜。

4. 教学对象具有延展性。

部分学校还利用网络手段开辟方志文化微讲堂,给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学习方志文化的网络载体,通过微讲堂将方志文化辐射到家庭、社区、社会;学生在向家长、向社区居民开展调查、询问过程中,既吸收了社会层面对地方文化的储备,又向社会传递了来自学校、书本的知识,将学校的教学对象延展到了家庭、社区,较好地践行了地方志工作“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使命担当。

三、方志文化进校园的建议

(一)积极融入学校教育

方志文化进校园的探索,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传播的持续性很关键,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很重要,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中投入一部分精力,势必会产生一些矛盾。因此方志文化进校园,既要与学校主业找到融合点,不能增加师生负担,又要开发出课程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才能真正使这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达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扎实做好试点示范

方志文化进校园,是以青少年为切入点开展的一项方志文化宣传育人的探索。青少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希望,同时也是传播优秀文化的种子,现阶段他们能通过家庭向社会播种,我们通过试点,积累经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到各类学校,未来他们将长成传承的大树和森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区域内扎根生长、焕发生机。

(三)切实形成部门合力

在方志文化进校园过程中,地方志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发挥各自特长,形成力量整合,推动地方志教育在学校的开展。

1. 地方志部门要主动作为,为教育部门开发资源,营造氛围。一是开发读本、连环画、PPT、有声读物、小视频等适合青少年学习、适用于当下传播的、深入浅出的教学载体;二是引导本土方志专家、地方乡贤走进学校为老师和学生答疑解惑,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 教育部门要积极借助《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材〔2023〕2号)正式印发的有利时机,用好方志资源,与地方志部门合作探索不同学校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引领学校做好方志文化类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工作,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将方志文化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以比赛、评优等形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推动课程的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相关课题研究,为方志课程的开发和推广作出更多有益探索。

3.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时段开设方志文化课程,探索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的有效性,用好现场教学、调查研究、征文、绘画、表演等活动形式,推动方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让地方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58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