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大川故事 促进文旅融合——芦山地方志服务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编者按:李克强总理指出: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贵在史识,重在致用”。修志是手段,传承文明、教化育人、资政辅治是目的。编纂出版只是完成了地方志工作的前半篇文章,传承文明、教化育人、资政辅治这后半篇文章与前半篇文章同等重要。为此,2018年,四川省地方志办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闭门修志格局,走出“深闺”,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 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积极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为此,相继出台了《四川省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贯彻〈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措施》《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文件。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认真贯彻省、市地方志部门要求,在抓好志鉴编纂的同时,努力服务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并充分利用“芦山地方志”微信平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宣传弘扬和地域文化、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推广,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今天,“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及“四川省情网” 特别推出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报送的《讲好大川故事 促进文旅融合——芦山地方志服务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希望其他市(州)、县(市、区)地方志机构能从中受到启发,围绕中心,积极做好地方志部门“三服务”工作。
讲好大川故事 促进文旅融合
——芦山地方志服务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大川镇是距成都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区,森林覆盖率98%;山川壮美,气候宜人,历史厚重,风情万千。大川镇是大熊猫栖息走廊带,具有“熊猫小镇”“特色气候小镇”“七彩大川·康养胜地”之美誉,是人们观光游玩、休闲养身的最佳选择地。
大川镇旅客中心故事景观
大川古为羌民游牧之地,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支线和驿站,明代中期为六番辖地。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南下红军一部屯驻大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秀美山川交相辉映,成就了这块独具魅力的风水宝地,演绎了无数精彩的人间传奇
大川镇三棵树故事景观
为深入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乡村旅游发展,2019年6月,大川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大川镇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大川镇老年协会闻之颇受鼓舞,主动请缨,利用社会阅历丰富、对本土文化十分了解之优势,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善举。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闻讯后主动作为,对大川镇老年协会挖掘大川历史文化资源工作给予倾心指导和积极支持。近一年来,这一群老年人以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不惧艰辛,不计得失,翻山越岭走访调查,夜以继日伏案创作,用心血与汗水谱写了一串串精彩的大川故事,为大川的山山水水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大川镇红色麻柳树故事景观
年老有大志,功德润山川。截至今年4月中旬,大川镇老年协会已挖掘整理68个大川历史文化故事,内容极为丰富,涵盖自然地理、历史事件、人物传奇、神话传说、民风民俗、特色美食等方面,可谓异彩纷呈,精彩连连。这些成果已由“芦山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官方头条号、官方抖音号和喜马拉雅政务电台等新媒体平台悉数发布推送,取得了较好宣传效应,大川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在这些精彩故事的熏陶下不断提升。
大川镇天主教堂故事景观
为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日,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又摘选部分大川故事展示于相应景观节点,为游客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食粮。
“大川故事”历史文化景观首期打造7处,共15个故事。其中,旅客中心布展2篇导览式文、图,白石河观景台布展4篇故事文章,三棵树、两棵麻柳树、天主教堂、渔泉酒坊分别布展1篇故事文章,杨开村农家乐聚集区布展6篇故事文章。这些故事,点缀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娓娓道来,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大川镇杨开村故事景观
这些故事,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奇,有古朴生态造福一方的回味,有红军在大川战斗的硝烟,有驼峰航线穿越大雪峰的悲壮,有戴维发现大熊猫留下的足迹,有年羹尧私开铜矿反判朝廷的铁证,有万千鱼儿跃渔泉的奇观,有渔泉之水酿五谷的美酒……无尽人间风情似云卷云舒,迷幻了游人,醉美了山水,成为景区一道靓丽风景。
大川镇渔泉酒坊故事景观
下一步,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拟将这些故事提炼升华,一是适时打造第二期、第三期“大川故事”历史文化景观;二是结集出版,留存于世;三是转化为歌舞、小品、相声、花灯等文艺作品,开展景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此,以形成“大川故事”立体化融入旅游景区之格局,发挥整体化、最大化利用价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四川省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