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重构——犍为县罗城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契入思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03 10:43:36 浏览次数:1509 【字体:

编者按:特色小镇的创建立足于“产业优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多规合一,共同缔造”原则。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既是特色小镇铸“魂”工程,也是留住乡愁记忆,促进小镇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重构——犍为县罗城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契入思考》一文具有重要参阅价值。

84613e1dfc914bb9a1fd4d1369a0c57f.jpg

罗城镇位于犍为县城东北部,距乐山市区60公里,距犍为县城28公里。东与自贡市荣县留佳镇、东佳镇为邻,西与犍为县定文镇、寿保镇相连,南与自贡市荣县东佳镇接壤,北与井研县马踏镇毗邻。总面积146.05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7.05万人。

罗城古镇主街为凉厅街,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长度为209米,因其造形独特似船而俗称“船形街”。1992年,罗城镇获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其为“中国的诺亚方舟”;2018年1月,罗城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9年4月,罗城镇被批准为“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一、罗城古镇的独特优势

无论在历史地理、建筑艺术、民风民俗、餐饮美食、旅游资源等方面,罗城古镇都具有独特优势。

(一)历史悠久

1.巴蜀文明传承之地。1977年10月、1984年2月,考古部门先后两次在金井乡(现罗城镇)出土“陶器、铜器”等多件文物,其中4枚刻有纹饰和徽记的铜印章特别珍贵。这些出土文物被考证为古蜀杜宇时期的遗存,为研究古蜀时期的巴蜀文化、蜀人流向等问题提供了实物佐证。

2.诸葛丞相炼铁于兹。据《元和郡县志·剑南道下》载:“陵州始建县(今井研县东北)东南七十里有铁山出铁,诸葛亮取为兵器,其铁刚利,堪充贡焉。”《嘉定府志》载:“铁山从仁寿来,横亘井、犍、荣、威间数百里,产铁。诸葛武侯取铸兵器。”1958年,罗城铁山铁厂工人挖出两块石碑,一碑书“诸葛武侯炼铁于兹”,另一碑书“昔诸葛武侯岩前取铁”。

3.冶官古县见证辉煌。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分南安县设冶官县,其县名以“冶铁官”而名。因金石井(今罗城镇)产铁,且位于铁山山脉末端,距南安县治(乐山)较近,附近又有越溪河等便捷水运条件,故设县治于此。其辖地包括今荣县全境及犍为东部地区,属犍为郡。南北朝如旧。北周废县(一说南齐废县),隋复置,误以“冶”为“咨”也,称咨官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嘉州,贞观六年(632年)改属荣州。唐后称“资官县”,宋仍属荣州,元废资官县,并入荣县。冶官县治在今罗城镇(原金石井镇)。今铁山山脉,仍有与冶铁有关的地名近20处。

4.军事要地遗迹尤存。罗城古镇由于地处边陲,曾是军事要地,明、清两代均是屯兵制夷(西南少数民族)的“军事铺”,故称“罗城铺”。镇西的营盘山,就是当年的屯兵之地。

5.农民起义影响深远。清咸丰年间发生过著名的农民起义——“李、蓝起义”,铁山曾作为“李、蓝起义”根据地。清咸丰十年(1860年),“李、蓝”义军在富顺县牛佛渡大会师后,随即召开了一次大型军事会议,决定建立一块根据地,而在青神以南,横亘于井研、犍为、荣县、威远一带的铁山地区最为合适。众推李永和、卯德兴等在这一带开创基地以固守,随后,李永和、卯德兴率部进入铁山。李永和驻扎于铁山之观音阁,卯德兴驻扎于卞家祠。李永和在此屯田练兵,抗击清军,发生过多次激烈战斗,坚守斗争长达三年之久。

6.船形街道古色余晖。其建筑属川南民居传统穿逗木构架形式,街两侧长廊称为“凉厅子”,穿行赶场不淋雨,不湿脚,不晒太阳,可谓晴雨市场。街上老字商号三元号、四能堂、丰泰店、亨又亨、长清源有上百年历史,基本保存了明、清建筑风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古镇,人们在街上喝茶、看戏、品味人生,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4bb848351b43459e90444de6edb6f2f5.jpeg

(二)旅游资源独特富集

罗城古镇现有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中省级为罗城古建筑群,市级为金井千佛崖摩崖造像、金井巴蜀墓群,县级为清真寺。罗城麒麟灯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铁山湖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境内还有凉厅子茶叶基地、金石井柑橘特色农业以及金石井手工土陶窑。

罗城船形街构思巧妙,东西长、南北短,建筑独特,国内绝无仅有。从高处俯视,像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灵官庙右侧长22米的过街楼(现无存)犹如船舵。因其独特的造形,被誉为“山顶一只船”。它充分诠释了“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43517ddaf54a493fbdac2044d2e1d1bf.jpg

距船形街仅100米的南华宫,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又称广东会馆,为粤籍人迁徙至此而建,现仅存遗址和1对石狮。石狮造型生动,雕刻精美,有较高文物价值,被誉为镇山之宝。

罗城川剧传承至今。清末民初,罗城有戏台6座,镇上地方势力分为五大会馆,经商行业有十大帮会。每逢会期或节日,各自出资请川剧班子到罗城演出。其次为民间捐赠邀请戏班演出。还有一种戏称为“愿戏”,善男信女为还在菩萨灵前许下的“愿”,出钱请戏班唱戏以娱神。由于川剧是罗城人喜爱的戏,因此部分川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玩友会”,在节日或业余时间围坐清唱,或被富户家庭请到家唱堂会。至今,罗城川剧爱好者仍坚持每周在船形街戏楼免费演出。

罗城麒麟灯全省独有。麒麟灯来源于神话传说。相传,七仙女与董永相爱,被王母强行带回天宫后生下一子。董永强压悲愤,一心苦读,高中状元。玉帝闻讯后,派一名天将护送董永的儿子乘坐麒麟下凡,在长安会仙桥将其子送与董永,这就是民间俗称“麒麟送子”的来历。而灯舞的表演,则围绕情节展开,其间天将的威猛仪态、土地的善良滑稽、仙童的活泼顽皮、云童的矫健身手、风女的婀娜多姿,无不精彩纷呈,吸人眼球。麒麟灯表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从服饰、音乐到表演动作,都借鉴了传统川剧的表现形式,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表演阵容宏大,演员多时100余人,最少也需20人左右,为民间灯舞中罕有的庞大场面。每逢节日,罗城古镇都要耍麒麟灯,庆贺佳节,寓意吉祥幸福。

罗城武术源远流长。清初,罗城习武蔚然成风,鼎盛时期当数民国初年,最杰出的代表是北派的蔡敬斋,其岳门洪拳和独门兵器流星锤最为出名。南派朱荣辉擅长齐眉棍和各类拳术。至今罗城还流传着蔡家的锤、朱家的棍、铁龙庄的腿的说法。现罗城镇有铁山武术馆和蔡氏武术馆两家武术馆,常年面向社会招收学员,成效显著,仅蔡氏武术馆就累计夺得各类比赛金牌60枚,银牌78枚,铜牌50枚。现蔡氏武术馆独创的武术健身操在罗城中小学推广,罗城练武蔚然成风。   

(三)名扬海外

1983年,香港《明报》(夏历癸亥年五月二十五日第22版)以《澳州建中国旅游城,财团计划巨额投资》显著标题报道,“新的罗城会在墨尔本以西24公里处,面积为22英亩的地盘上建造起来。整个城镇的设计和施工,都由中国海外工程公司负责。历史上的罗城呈船形,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个很好的意念。”从此,罗城古镇名扬海外。先后有《海灯法师》《米》《强盗的女儿》《四川茶馆》《真情之继母》等电影、电视剧组到此拍摄,央视《远方的家》《地理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北纬30度中国行》《记住乡愁》摄制组也到古镇拍摄,引发了游人的极大兴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罗城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化的有效契入将让罗城镇在全省特色小镇建设中独具亮点,形成传统与现代相融、特色与优势并重的旅游文化名镇。目前,开发打造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开发地域特色不突出。项目建设还未很好接纳本地文化元素、地域特色。二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没有烘托出罗城麒麟灯、罗城武术、民风民俗、休闲垂钓等罗城古镇特色。游客的听觉、视觉、味觉冲击力不足。无体验项目,缺少互动参与,致使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三是旅游服务配套不够。无星级宾馆、星级农家乐,无民宿客栈,无购物中心。停车、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接纳能力较差。四是存在重基础轻文化思维。文史资料挖掘不够,资料过时、欠缺甚至出现谬误,导游解说不规范、不统一、牵强附会。比如在硬件建设上,一、二期工程投入上亿元,而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投入不多。从地方志和地情资料编纂方面来说,目前仅有《四川罗城》(1985年出版)《罗城镇志》(2017年出版)两本书。五是招商力度不够,投资渠道较单一。没有充分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古镇旅游,缺少相应的土地、投资优惠政策,仅靠政府唱独角戏,资金投入压力大。六是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紧扣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品牌和产品开发较少。七是民间艺术保护投入不足,后继无人问题突出。比如麒麟灯头制作工序十分繁琐,需几十道工序,做好一批次需三至四个月时间。全县从事麒麟灯头制作与保护的人很少。二十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制作麒麟灯头的退休教师王联生已年过八旬,至今尚找不到合适的工艺传承人。

98f59f20e16c4e61ba07d5a5055f3def.jpg

三、提升罗城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1.举办高端论坛。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举办与罗城古镇历史文化有关的学术研讨。比如《罗城古镇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价值》《罗城古镇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罗城古镇传统聚落美学价值、社会功能启示》等。

2.聘请形象大使。聘请文化界名人为罗城古镇旅游宣传形象大使。发挥名人宣传效应,提升罗城知名度、美誉度。

3.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对仁沐新高速路罗城出口至罗城古镇游客中心道路、罗城古镇核心景区,实施美化亮化工程。

4.制作标识标牌。在仁沐新高速路罗城互通、高铁犍为站、犍罗路主要交通干线至罗城古镇游客中心沿途,制作罗城景区标识、标牌、彩旗。

5.建设文化墙。在罗城古镇景区建设百米文化墙。内容涵盖历史、传说、故事、民风民俗、特色美食等,可采用石刻雕塑、图案配文字解说的形式来表现。

6.建设罗城铁山湖休闲垂钓乐园。划定垂钓区域,新建垂钓设施,定期投放生态鱼,增加品种,提高密度。每年邀请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或省、市钓鱼协会到罗城铁山湖举办钓鱼比赛,提升罗城古镇的知名度。同时,常年免费向市民开放。此举可迅速吸引乐山、自贡、宜宾以及成都、重庆的钓鱼爱好者前来,常年保持罗城古镇人气,带动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7.开展常态化演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组织当地民间艺术团体到罗城古镇开展常态化演出。演出内容主要为川剧、评书、样板戏、麒麟灯、牛咡灯、武术、杂技以及当地婚嫁仪式等,并让游客参与互动。适时组织民间太极拳爱好者进行百人太极表演,传承弘扬武术文化。

(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软实力

1.拍摄影像方志。借鉴《中国影像方志·犍为篇》,拍摄《影像方志·罗城》。

2.编纂出版文化从书。规划“罗城古镇文化丛书”,编纂出版《导游罗城》宣传册、《图说罗城》画册、《印象罗城》摄影作品集以及《罗城传奇》《中国诺亚方舟—罗城》等系列书刊。

3.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利用《微犍为》《掌上犍为》《微罗城》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罗城古镇旅游相关文章和视频。进一步整合需求和资源,与旅游风景区连锁机构“万景中国”合作,加入“万景计划”服务平台,联结上亿名游客和上万个景区。

4.发动群众讲故事。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动群众讲故事,并以灵活多样的载体、手段多方呈现,展示罗城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并留住游客。

5.杜绝文化硬伤。组织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员,对所有标识、标牌、碑刻、展板、橱窗等文稿进行审核,严把文字关,减少错别字、异体字等硬伤,确保文稿规范。

(三)保护与开发并重

1.加大文物保护开发力度。文物保护项目、景区提升工程,应充分征求本地文史专家意见,做到修旧如旧。逐步恢复川主庙、南华宫、罗成庙等文物古迹。

2.实施品牌保护。以麒麟灯、牛咡灯、罗城牛肉、罗城白酒、罗城羊肉汤、罗城武术、凉厅子茶叶、金石井柑橘为保护对象,实施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保护。在做好品牌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招商方式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

3.制定扶持政策。研究并制定土地、资金、税收等扶持政策,盘活空置的中小学校、村办公场所和国有土地及其他资产。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建设民宿、农家乐、酒楼等旅游服务产业。设立民间艺术保护基金,对麒麟灯、牛咡灯、手工制陶等民间艺术给予必要资金扶持。发现并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

4.新建各类场馆和旅游观光景点。紧扣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深度发掘,对诸葛亮炼铁遗址进行保护,在罗城铁山新建“诸葛亮纪念馆”,重新树立“诸葛武侯炼铁于兹”“昔诸葛武侯岩前取铁”石碑。对李、蓝起义遗址进行保护,在罗城铁山新建“李、蓝起义纪念馆”。在罗城建“民俗博物馆”,内设名人馆、武术习练馆、家风家训(族谱)馆、麒麟灯技艺馆、农耕馆等。

新建冶官县衙、铁山湖观景塔、铁山观光索道观光景点。在金石井建冶官县衙,再现因铁设官,因官设县,因盐铁税源充足而改“资官县”的辉煌历史;在铁山湖建铁山湖观景塔,建成罗城古镇新地标,增加游客的空间视角体验;在铁山新建铁山观光索道,将铁山湖、凉厅子茶叶基地串连起来。

                           (犍为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