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17期)
资政参阅专刊第17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01 09:39:21 浏览次数:1361 【字体: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乡村这个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对提升乡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雅安地方志部门立足自身职能,从传承、增信、服务入手,探索出一条文化部门融入乡村振兴的路子,值得认真借鉴。

雅安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雅安地方志事业不仅在修志编鉴、理论研究、资政育人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同时在运用有效形式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径。

一、推动乡(镇)志、村志编纂,为乡村发展留智

编纂乡(镇)志、村志是保存乡村记忆的有效形式,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轮修志以来,雅安各县(区)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有计划、分步骤推动乡(镇)志、村志编纂。通过对编纂乡(镇)志、村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讲,动员有条件的基层党委、政府开展编纂工作,及时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助推一批乡(镇)志、村志保质保量快速出版。二轮修志以来,已编纂出版乡(镇)志50余部,如《城西镇志》《严道镇志》《安顺彝族乡志》等,其中石棉县实现乡(镇)志编纂全覆盖;形成村志10余部,如《土桥村志》《红草村志》《建乐村志》《姜家坝村村志》等。编纂乡(镇)志、村志,全面详实记录乡村发展变迁,其成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资源宝库作用,为乡村振兴的规划编制、风险防范、难题化解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全市地方志部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形成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的成果。一是抓住地方特色产业,编纂出版专项产业特色志书。名山区整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资源,两次编修出版《名山茶业志》。汉源县、石棉县、荥经县结合本地特色产业,编纂《汉源花椒志》《石棉黄果柑志》《石棉枇杷志》《荥经黑砂志》等服务产业发展的特色志书。二是围绕支柱产业,撰写地情文章。名山区撰写《西南第一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探寻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等与茶产业相关的地情文章;荥经县撰写荥经砂器、荥经天麻、荥经竹笋等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传文章。特色志书编纂及相关地情文章的撰写与发表,既丰富产业内涵、弘扬产业文化、促进产业推介,又让乡村产业振兴有“魂”、有“品”。

三、盘活家风、姓氏文化,激发乡村文化自信

家风家训、姓氏族谱等地方文化中蕴含着一方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是乡村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地方志部门深入挖掘、征集、整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资料,提炼蕴含廉洁、正义、向善等文明美德内容,撰写发表如吴之英家风家训《忠孝传家 自贵自强》、张跃华家风家训《万事诚为本 手艺莫欺心》等文章,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引领村民自觉合法自治,形成家风带动乡风良性发展,达到乡村文明自治的效果;指导编纂出版如《罗英秀才堂宗谱》《罗氏族谱》等家谱族谱,帮助寻根遏祖,留住乡愁根脉。在村民参与姓氏族谱整理编修中,增进村民对族谱中反映出来的文明之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等思想文化崇尚,增强了对乡村记忆文化的自豪感,也激发了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家园自治的热情,自愿投身家乡建设,促进乡村发展。

四、支持乡村历史文化展馆建设,守护群众精神家园

乡村历史文化展馆是留存地方历史文脉的有效载体,是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地方志部门结合不同乡村的特点,积极参与茅河乡史馆、银木村史室、高岗村史室、铁山书院等乡村历史文化展馆的规划建设,协助征集反映农耕文化,乡村历史的老物件、老照片、姓氏族谱印件等相关展品,指导布展策划,审核把关乡村历史文化展馆布展内容等,为展馆建设建言献策,提供服务。开展方志文化“进农村”活动,设立方志书籍专柜,丰富展馆内容,方便农村群众查阅、了解地方发展历史。同时以乡村历史文化展馆为平台,联合乡(镇)村党委、政府组织农村群众实地参观、开展讲解宣传活动等。通过参与乡村历史文化展馆的筹划建设与利用,为乡村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激发乡贤及农村群众对家乡的热爱,达到了推动农村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效果。

五、积极资政辅治,为乡村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资政辅治是地方志服务乡村经济建设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全市地方志部门依托自身优势,深入挖掘拓展乡村文化内涵和外延,推出一批可资借鉴的资政报告。如撰写《红色为媒 文旅为本 打造川西龙门名镇》,为把龙门镇龙场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提供对策;撰写《关于推进文化兴村服务基层治理的思考——以芦山县大川镇为例》,为雅安基层治理提出措施;撰写《关于将芦山县竹编做成农民就业增收惠民工程的资政报告》,为竹编产业扩大规模、打开销路提出建议;撰写《精准还原历史 办好八月彩楼会的资政报告》,为丰富八月彩楼会举办寻找办法等。高质量资政报告的撰写,为地方党委、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把准发展方向、探寻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提供了资政建议、贡献了历史智慧。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17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