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中国与中亚携手“通”向美好明天

作者:赵玉明 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0日 12版) 发布时间:2025-06-20 17:39:06 浏览次数:115 【字体:

赵玉明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0日 12版)


图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新华社发



5月20日,2025年首列天津港经霍尔果斯直达塔什干的中亚班列准备从天津港物捷三堆场发车。 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五国均是远离海洋的内陆国。此地既有全球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又有世界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的乌兹别克斯坦。尽管大部分区域被沙漠与高原覆盖,但独一无二的亚细亚中央位置,使其自古以来都是交通东西、连接南北的要地。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指出,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产业投资、绿色矿产、科技创新等合作积极推进。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首倡之后,互联互通始终是中国与中亚务实合作的核心要义。

中国助力中亚内部更加通达

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基建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2023年11月,中企承建的哈萨克斯坦重点项目克孜勒奥尔达—热兹卡兹甘道路重建第5合同段全线贯通。2024年8月,中方参与的TKU国家公路改造项目14至16标段贯通。该项目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又一成果,有助于优化哈萨克斯坦东南地区联系,建设更加便捷的交通体系。今年6月11日,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前夕,阿斯塔纳轻轨项目完成首列列车吊装。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是中亚地区首条城市轻轨线路。

在吉尔吉斯斯坦,由中企承建的新北南公路一期与二期工程已于2021年11月竣工。公路全长433公里,全线通车后将打破长期存在于南北之间的交通瓶颈。在塔吉克斯坦,全长48.65公里的瓦赫达特—亚湾铁路于2016年8月建成通车。瓦亚铁路是中国在中亚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功使塔吉克斯坦铁路中段与南段并线联网。在土库曼斯坦,中企参与多个项目,修建各类道路1000多公里。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方承建的甘姆奇克隧道于2016年2月贯通。项目被誉为“总统一号工程”,全长19.2公里,是中亚地区最长、技术难度最高的隧道。中国团队与中国技术成功啃下这块“硬骨头”,改写了两地之间铁路交通需绕行他国的窘迫局面。同时,中企承建的A380公路重建工程于2023年11月贯通,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建设等级最高的公路。另外,中企参建的‌塔什干至安集延高速公路拟于2026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将两地通行时间缩短约2小时。

中国与中亚联通网络更加立体

第一,能源管道不断扩容。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连接土乌哈中四国,最远相距7000公里,为世界最长的天然气管线。自2009年投产到2024年,ABC三条线路累计输送天然气达5000亿立方米。2006年建成投产的中哈原油管道全长2800多公里,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是中国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时至今日,两条管道仍在保障中亚能源出口多元化与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保障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源动脉与互惠互利工程。

第二,公路网络不断密织。2018年2月建成通车的中吉乌公路,打破了三国公路互不通联的局面。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中塔公路曾因自然灾害频发和年久失修,导致大量路段损毁严重。2014年,全长约150公里的中塔公路一期改造完工,有效满足沿线居民的交通需求。2022年9月,中塔公路二期建设项目顺利启动。2026年正式通车后,中塔公路将进一步提升塔吉克斯坦的运输效率,并加强两国联系。

第三,空中交通不断细化。2023年以来,西安借举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之机,着力建设连接中亚的空中网络,目前已开通直飞地区7个城市的多个航班。北京则相继开通直通哈吉塔乌四国首都的航线,乌鲁木齐有直飞阿拉木图、塔什干、比什凯克的航班,上海、成都、广州、杭州、喀什、三亚等地也有飞往中亚多地的航班。中哈、中乌已经实现互免签证,双方人员往来便利化举措将尽快落地见效,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民众的出行将更加便捷高效。

第四,中吉乌铁路加速落地。除中哈第三条铁路规划稳步推进之外,经过近30年筹划,中吉乌三国于2022年9月签署《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境内段)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作为三国元首亲自推动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工程,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费尔干纳山等3座控制性隧道于2025年4月正式开工,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铁路建成后,必将使中国与中亚的联通再上新台阶。

中国与中亚联系更加紧密

作为中国首个落地的“一带一路”建设实体项目,2014年5月启用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逐渐发展为中亚国家面向亚太地区出口货物的“出海口”。6月10日,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建成投用,成为承载双方经贸合作愿景的“丝路新驿站”。

在中方参与下,中吉乌公路不断延伸,逐渐摆脱单一的公路运输方式,从2022年7月起升级为中吉乌公铁联运,进而为横贯中国、中亚、高加索、伊朗、阿富汗等地的运输网络打下坚实基础。而瓦亚铁路则将成为连接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伊朗的国际铁路交通枢纽。2024年7月,习近平主席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中方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方式抵达里海港口,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日趋成形。

与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被补齐、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相称的是,“软联通”水平也不断提升。地区边境口岸通关慢、海关手续繁杂、物流成本高等堵点得以不断疏通,有效强化了中亚作为亚欧交通枢纽的地位。

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国与中亚合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性成就。建交30多年来,中方对地区国家投资累计超300亿美元,成为地区主要投资来源国。中国与中亚贸易额增长100多倍,到2024年达948亿美元,中国成为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4年,中亚班列共开行近1.2万列,运送88万标箱货物,并且其潜力还在进一步被挖掘。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中国产品随班列走进中亚各国,蜂蜜、水果、小麦、禽肉等中亚农产品则极大丰富了中国民众的餐桌。

互联互通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力拉动中国与中亚各国关系的全方位发展。当前,中国与五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实现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让中国中亚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召开,必将继续助力中国与中亚各国传承人民世代友好,推动合作取得更高质量发展,巩固永久睦邻友好合作,锚定命运共同体目标,共同“通”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赵玉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为“中国与中亚五国交往史研究第一期”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来源: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0日 12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