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优秀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治理

作者:浦天龙 来源:《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5日 第 05 版) 发布时间:2021-10-15 18:57:55 浏览次数:338 【字体:

浦天龙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5日   第 05 版)

 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乡村是维护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基层党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关联互动,民俗文化可以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以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在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聚居的当地瑶族群众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加之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居所,极易发生火灾。历史上,为了保护家园,瑶族群众纷纷自发组织开展灭火行动,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今天,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了“刀耕火种”,但瑶族群众居住空间的特性仍使得火灾隐患较大,成为乡村治理的一个难题。为此,瑶族群众发起成立民间志愿消防队,吸纳更多瑶族同胞共同开展火灾扑救。他们还联合当地消防部门组建了说瑶话、唱瑶歌的“瑶族乡村消防宣传队”,将灭火场景等内容,用歌舞、剪纸、刺绣等民俗文化体现出来,走乡入户传播消防常识。

可见,民俗文化能够在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在乡村中,与民俗文化有关的各类活动仪式,往往具有公共事务属性,便于村民集体在参与公共事务中开展社会服务。发掘好、运用好民俗文化的积极因素,有助于提升乡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强化人们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进而在各项活动中自觉承担起乡村治理的责任。

在民俗文化中发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资源,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俗文化发挥治理效能的过程,也是对乡村群众的情感和行为进行引导的过程。充分发挥优秀民俗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守护好民俗文化,深刻理解民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民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有鉴别地加以整理,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乡村治理的内生力量,要鼓励民众自觉抵制、摒弃不合时宜的习俗观念,畅通优秀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治理的通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的引领作用。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