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不误光阴逐梦行——追记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中)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5-10 12:42:10 浏览次数:468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王怀 王国平 王代强 燕巧

浙江日报记者 沈晶晶 张苗

“自孩子出生以来,他常年不在身边。每年女儿生日那一天,他都会挤出时间写一封长长的信,讲述他一年来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女儿的下一个生日即将到来,但她再也等不到爸爸给她写的信了……”

“他拍拍我的肩膀说:‘放心吧!3年后我要将赴川干部和专技人才一个不少地带回浙江。’可是,就在赴川工作行将结束、即将凯旋之际,他却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

3月27日早晨8时,杭州殡仪馆追远厅,悼词声起,四下呜咽。现场,四川干部和浙江援川干部红了眼眶,大家前来送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最后一程。

王峻走过的地方,干部和企业家都怀念他说:“他很有修养,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但身上永远洋溢着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

到四川干什么?王峻,以永远在路上的拼抢作风作答。

王峻(中)在甘孜州理塘县。


拼在路上:

1年半时间走完68个结对帮扶县(市、区)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坚持到基层调研,是王峻在四川做得最多的一件事。

他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基层工作、基础工作,必须动起来、沉下去,聚焦问题、深入调研。

2021年6月3日,王峻到四川的第3天就出发调研,第一站到凉山——四川脱贫攻坚最后攻克的堡垒,也是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昭觉县、喜德县、普格县……上山下乡,走村入户,在四川两年多时间,王峻去了凉山10多次。

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王刚辉说,每次调研,组长都想多看看、多干干,行程都很紧。一般早上天刚亮就出发,驱车前往结对帮扶县(市、区),后备箱里装着矿泉水、饼干。到了目的地,王峻不在办公室开座谈会,而是直接去项目现场,问进展、解问题、答疑难。几个项目看下来,天已黑了。简单的晚饭后,他又和援川干部、专技人才座谈谈心。

王峻在凉山州金阳县。

2022年3月,王峻用6天时间去了凉山5个县,车程近2000公里。

大凉山的路很陡,弯很多,一般人在车上看手机、看文件都会晕车。“但山路再弯,他好像也不会晕车,也不打盹,好像一直都不会累。”浙江省驻凉山工作队队员应雨航回忆,为了多看一些项目,他常在车上听汇报,边听边思考,“他要求把吃饭时间压缩到半小时。”

浙江结对帮扶的68个县(市、区),有42个在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甘孜州石渠县地处川青藏三省(区)接合部,是四川省海拔最高、地理位置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县之一。前往石渠县需先乘飞机到青海省玉树州,再坐3小时汽车才能抵达。

高原缺氧对低海拔地方的干部是不小的考验,王峻常常鼓励大家,“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王峻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走进村民家里,了解村民的生产收入和孩子教育情况。

他马不停蹄,长途跋涉,充分调研了解结对帮扶地区发展基础,推动项目进展。两年半时间里,他变黑了,也瘦了。

在王峻眼里,项目是浙川对口帮扶工作的载体,也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要打造优质项目,让群众真正从中受益。

在甘孜州德格县,王峻走村入户查看浙江援建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在凉山州盐源县,深入泸沽湖小学查看师生宿舍条件;在普格县,多次实地查看水产养殖项目。

王峻在凉山州盐源县。

……白天路上调研,晚上他也不歇着,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在王峻6本工作笔记本里,留下无数个“晚上”的痕迹——

2021年9月16日,上午他还在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研究项目,晚上就赶到凉山州美姑县并召开专技人才座谈会;

2022年11月8日晚,召开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数智平台座谈会;

2022年11月12日晚,召开宁波驻川工作组交流座谈会;

2022年11月13日晚,在泸州市叙永县召开相关工作督导会……

“出发了”“安全到达了”“登机了”“平安降落了”,在王峻发给妻子卓丹的微信中,这些是最频繁出现的话语。

在四川两年半时间,他飞行120多次。仅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他就飞行59次。当年11月,他走完全部68个结对帮扶县(市、区)。“我们其他人差不多用两年半时间才走完,他比我们提前了一年。”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何志峰说。


拼在朝夕:

对每项工作都立说立行学深悟透

“年轻的时候不干事,更待何时,趁自己还年轻,要只争朝夕。”

“他给我的感觉是对工作尽心尽力。”老朋友、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记得,王峻每次给他打电话,不是在高原、山区,就是半夜里还在加班。他劝王峻要好好休息,保重身体。王峻反而劝他说:“年轻的时候不干事,更待何时,趁自己还年轻,要只争朝夕。”

拼在朝夕,王峻在四川把时间掰成两半用。

2021年9月,在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全体挂职干部大会期间,王峻见缝插针召开文化旅游产业的座谈会和产业发展的座谈会,晚上还跟大家谈心谈话。

“每次一起开会的时候,不论大小会,他都是白天开会,夜晚谈心。”浙江省驻巴中工作队队长、巴中市政府副秘书长(挂职)谢国才回忆。

拼在朝夕,他总是立说立行、马上就办。

2021年10月18日下午5时,王峻在巴中完成项目调研准备返回成都时,听说当地茶产业发展有困难,当即改变行程,召集援川干部和当地茶商座谈,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当时茶叶加工厂房用地有困难,会后,很快解决了全部问题。”回忆起当时的一幕,茶商王春生感动不已。

一次在凉山调研时,听说凉山一家医院准备建精神病科室,王峻立刻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打电话,协调合作事宜。

王峻立说立行的电话,钱小华也经常接到。钱小华说,王峻在马尔康市、康定市、泸定县考察的时候,经常打电话邀请他去考察,希望他把文化送下乡,为偏远山区的群众服务。

王峻有个黑色大包,是他来四川前买的。每次出门,他都带着。两年多时间,包已经磨损,提手处也起了毛。

同行人说,包很重,有10多斤。而今打开包,里面还装着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的资料、两本笔记本、一本随身阅读的书,还有一个旧茶杯。两本笔记本,一本记录工作,一本记录生活。但翻开生活笔记本,说的还是工作。因为经常记录,常用的黑色钢笔,也被磨掉了皮,只剩下铜色。

在四川两年多时间,王峻记了6本工作笔记本。“作为牵头组长,帮扶工作涉及很多方面,但不论什么工作,他都保持学习状态,学深吃透、学以致用。”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王亚楠说。

王峻的工作笔记本。四川在线记者 吴枫 摄

2022年5月,巴中市与金华市建立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关系。这是浙川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工作的一项新任务。谢国才说:“他第一时间主动担当,当月就召集我们召开金华—巴中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调研座谈会。”

王峻还主动学习革命老区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巴中实际,提出发展建议,并带领当地干部一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巴中发展奔走。“他不仅把操作层面的内容研究透了,还为当地发展不停奔走,他对工作是真的用心用情。”谢国才充满敬佩地说。

2022年6月30日,王峻到巴中市巴州区调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近就业提升项目。浙江省驻川工作组供图


拼在实处:

努力锻造“三讲三能”援派铁军队伍

“当我们真正做一件利益大众之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

王峻对援川干部要求高。作为领队,他说,要努力锻造一支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团结、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的“三讲三能”援派铁军队伍。

“艰苦奋斗,干净干事。”浙江省驻绵阳工作队队长,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陈雪良说,在来川动员会上,王峻要求大家,在川工作要坚持实干当头、“实”字为要,不搞盲目攀比、不搞政绩工程、不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干出真正有利于受帮扶地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成绩,赢得群众的口碑。

“他常说,要让自己在这里每天都有意义。无所事事也是3年,拼命干也是3年,为什么不把这3年变得有成效呢?”应雨航回忆。身处凉山,在王峻的影响下,应雨航将大量精力用于调研工作,创新实施“两地仓”项目,帮助大凉山农副产品打通一条“出山路”。

王峻对援川干部很关心。2021年出征前,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王峻单独把在甘孜州石渠县、理塘县、德格县等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挂职的几名援川干部叫到身边,让他们注意身体,并承诺一定会去看望大家。

“他没有食言,来川才3个月就到了理塘。”浙江援川干部、理塘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叶小明说,王峻两次来到理塘,而且坚持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过夜,与挂职干部及专技人才聊家常。

王峻在峨边县看望挂职专技人才。

担心高原反应,叶小明曾劝他不要在理塘住宿,但王峻不答应,“只有体会你们的苦,才能感受到你们工作的不容易。”白天高原反应严重,王峻就停下脚步与干部交流项目;尽管夜里睡不着觉,但王峻第二天起床后第一时间关心的是挂职当地的干部,并协调资源为高海拔地区挂职干部提供防寒物资、制氧器材,建立应急就医通道。

“天凉要注意保暖”“晚上即使睡不好也要坚持休息”……在叶小明和王峻的微信记录里,除工作事项交流外,最多的就是王峻的关心与问候。“虽然海拔高、温度低,但他的关心,让我们很温暖。”叶小明说。

2022年11月,王峻去凉山州金阳县、雷波县调研。在金阳,座谈会结束已是晚上10时多。放心不下专技人才住宿情况,王峻还坚持去大家住宿的地方看一看。当听说有挂职干部恰好生日,他高兴地为挂职干部庆祝生日。“很温暖,是我在四川最难忘的生日。”浙江援川干部、越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挂职)范晓军说。

在王峻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与各位帮扶干部的谈心谈话内容,不仅有工作情况,还有家里的情况。凡是听说有家属生病,他不仅关心问候,还协调医院安排就诊。他常说,一人挂职,全家总动员。挂职干部要经常给家里人联系,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告诉家里,让家里不要担心。每次开会,他都说,“155名干部,要一个不少的回到浙江。”

关心挂职干部和专技人才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但王峻却忽视了自己的身体。

2023年初,王峻发着高烧深入一线调研。当地干部说,治疗休息下再走,但他坚持说“没事”,当天去了泸州市叙永县后,又马不停蹄去南充市仪陇县考察。

“每次问他身体情况,老说没事。”王亚楠回忆,2023年10月,是王峻在四川难得的一次主动提出去医院检查。但刚做了一项检查,他就匆匆赶去会场开会,当天就没再去医院。

2024年3月,王峻离世的10天前,驻川工作组的同事打电话给他汇报工作进展,问候身体状况。王峻说,在好转了,大家要在四川干好最后半年工作,不要分心。“我们以为他会回来跟我们一起再战斗。”驻川工作组的同事说,没想到这是跟他的最后一通电话。

王峻走了,人们这样评价他: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当多数人在努力争取生命的长度时,您却在努力争取生命的厚度——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为群众做更多的事。

2024年4月,王峻经常去的大凉山的索玛花开了,他却再也看不到;他关心的浙川茶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又将启幕了,他却无法参加。

2018年,王峻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不是为一己之私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他就会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当我们真正做一件利益大众之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当一件事情真正赢得群众拥护与支持的时候,就能无往而不胜!

王峻,永远是那个向着理想奔跑的“拼命三郎”。

来源: 四川在线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