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古镇有“戏”||席秦岭 刘琦

作者:席秦岭 刘琦 来源:双流发布 发布时间:2024-11-23 14:52:38 浏览次数:347 【字体:

古镇有“戏”

席秦岭 刘 琦

“咚锵,咚锵,咚咚锵······”4月,春光明媚的下午,久违的锣鼓声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响起。

走,看戏去!成了当地群众最新问候语。

锣鼓声声,敲打在观音阁百年老茶馆老板李强的心尖尖上。回想当年,老茶客川剧票友们,自带锣儿、鼓儿、琴儿、笛儿,到茶馆,捊起袖子,挪走茶椅板凳儿,腾出一二十平方米空地,挂起“彭镇围鼓”的旌旗、几件戏装,架起乐器,吹拉弹唱,好不自在。偶尔,李强也会邀请剧团前来表演,演员们着戏服、化浓妆,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

一晃,这已是近十年前的记忆了。

随着观音阁老茶客川剧票友年岁增加,老的老,病的病,逝的逝,观音阁的围鼓就再也没响起过。

2024年春天,随着蜀戏台戏班的进驻,古镇又有“戏”了。

回 归

彭镇,一座因茶馆闻名的古镇。

有一种说法,“川戏在川茶浸泡中沉淀”。因此,在四川,茶馆与川剧,是一对亲如姐妹的好伙伴儿。在茶馆的市井气里,还生长出了清音、扬琴、评书、相声等民间艺术。好多四川人对川剧的初体验,要么在茶馆,要么在电影院,要么在戏台下。

遥想当年,彭镇作为温江、崇庆(今崇州)、新津甚至远及乐山、犍为等地物资集散和商品交换中心,商贾云集、人声鼎沸,茶香四溢时,必定少不了川剧的高腔。

好在,中断了近十年的民间川剧,以市场的名义,用民间川剧的形式回归到了彭镇。30元钱一杯茶免费看戏,还是喝茶看川剧那个味儿。

把川剧带回来的班主江上峰,是“川剧二代”,今年已55岁。他十来岁就登台演出,在戏曲文化浸润下长大。他经历了国内戏曲行业整体下滑,民间剧团日子难过的阶段。为了谋生,他学会了观众接受度更高的变脸,主要在成都的文旅地标宽窄巷子表演。

近年来,四川将川剧振兴发展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推动川剧艺术体系化传承、项目化推进、时代化呈现,促进巴蜀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加之旅游市场的兴起赋予川剧文化更多活力,江上峰所在的茶馆生意火爆时一天进账20万元。摸清楚市场规律后,他约上一帮戏班的兄弟姐妹,来到了彭镇。

江上峰

江上峰,蜀戏台的合伙人,也是剧团主持人。对他来说,经营剧团、培养新人重任在肩。偶尔,他也会在清晨醒来后,对着窗外的院落吊吊嗓子。53岁的女演员王春燕,假以《人间好》中“白蟮仙姑”角色练嗓,彭镇的上空传来她那悠扬的唱腔,“站在了船头观锦绣,千红万紫满神州,待轻摇船儿慢慢走······”

市 场

川剧的生死兴衰,均在于市场。

民间剧团行走“江湖”,也走的是市场之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追求,民间川剧团渐渐恢复了一些。彭镇的川剧市场在于古镇、茶文化带来文旅产业的腾飞,从而带来的巨大人口流入,还在于振兴川剧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相较于李强经营的观音阁老茶馆以稳定的老茶客为主,江上峰经营的蜀戏台则以流动性更强的游客为主。

流动、不确定性,是蜀戏台面临的必修课。对外,是游客的流动;对内,是演员的流动。

刘伟 摄

起初,江上峰请来乐队,演员登场上演传统折子戏。显然,在快节奏、时间碎片化的当下,好多观众对慢节奏的大幕戏和折子戏已失去了耐心。为了迎合市场,蜀戏台走上了川剧综艺化的道路。他们抛弃节奏缓慢、群众基础不好的戏,精选《三英战吕布》《人间好》等经典剧目或知名唱段的高潮部分,引入《美猴王》《手影》《吐火》《变脸》等观赏性强、快节奏的综艺节目,每个节目限时10至15分钟。其次,增加互动环节。最后,用短视频、网购等形式全面拥抱互联网。改革中,江上峰还舍弃了乐队,大量启用背景音乐和录音,少了几份川剧的滋味,演员失去了真唱的机会,每场表演都忙着对口型和对表情。

江上峰的改革,得到了市场的正向反馈,蜀戏台开张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国庆节期间,进账近20万元,但这并不能让仅靠票房生存的民间剧团过上好日子。如果演员每天演一场戏,月薪只有3000元。

国庆期间“蜀戏台”座无虚席

演员的流动,在民间剧团稀松平常。

手影戏演员魏世东有一双灵巧的手,休憩时,他也没让手闲着,听着音乐或者小说的间隙,手指和手腕不停地扭动,仿佛在空中弹奏钢琴一般。他本来在重庆的一个民间剧团,因为和江上峰关系好,被他挖了过来。而初次相见,就在记者面前向班主表忠心的“伙食团团长”胖大姐,早已悄然离去。

江上峰说,几天前,剧团还是21人,现在只剩下19人了。从4月到11月,演员来来去去,早已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他归结为“工资不高,离成都主城区远,交通不便。”为此,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他鼓励演员到外面接商演干私活,增加收入。

新 生

来到古镇,也有新人加盟。

18岁的邹仁杰本是职校学生,因为对专业失去了兴趣,被父亲带到了蜀戏团学戏,成为江上峰的徒弟。江上峰教他变脸、吐火等川剧表演技巧。“当我第一次看见吐火时,吓得不轻。”内向的邹仁杰说,初登舞台,他连动作都记不起来了,火也吐灭了。“但是,当台下掌声响起来的时候,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紧张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俨然已是一名熟练工,自信从容多了。

邹仁杰

整个剧团,演员总体年纪偏大,邹仁杰的加盟,拉低了剧团的平均年龄。这对于台柱子、90后女演员沈丽君来说,她欣喜看见这种新生的力量。沈丽君是科班出身,在专业剧团干过,登过大舞台,是剧团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她对剧团多了一份主人翁精神,在用菜油卸妆时还密切关注着当天的客流量。她渴望剧团能注入更多的年轻血液,才有利于在市场用年轻人拥抱年轻人。

蜀戏台,于彭镇老街,也是一股新生力量。

彭镇无名茶馆工作人员高女士说,蜀戏台的到来让他们茶馆减少了一些客流量,但是看到彭镇老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业态也越来越丰富,她笑着反问一句:“这不是更好吗?”李强也说,尽管他和江上峰生意各做各,不曾交流过,但他认为蜀戏团的进驻,是川剧文化的回归,可以丰富彭镇茶文化消费场景,是件好事。

这种新,也令部分人对观音阁老茶馆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动摇。在某个会议上,有人提议“建议观音阁老茶馆逐步取消老茶客1元茶,改卖套餐茶,38元起步,配套茶点(小吃),免费拍照,免费停车。”

对此见论,李强猛摇头。他认为,提这个建议的人不懂观音阁老茶馆,不懂老茶客与老茶客之间的感情。

他坚持,“老茶馆永远保持初心,永远不会涨价,永远只收当地老人一元钱,永远对国内外游客喝茶加拍照收费10元每客。”

来源: 双流发布

文/图:席秦岭 刘琦(双流融媒全媒体记者)

来源: 双流发布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