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民族文化>详细内容

【民族文化】吉祥古扎子节‖殷志学

作者:殷志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08 15:37:39 浏览次数:596 【字体:

吉古扎子节

殷志学

站在小河坝石拱桥西望,两岸陡峭的悬崖像天门一样隙开一条缝。松林河从门缝窜出来与大渡河嘶咬在一起。逆松林河而上,大山的胸怀并不宽广,在你担心走到路的尽头时,吝啬地吐出一点点曲折的路,就像折断的面条。过了悬崖路段,公路被劈成两半,其中一半与松林河分道扬镳,爬坡上山。行走在林区公路上的汽车像草丛里的甲虫。翻上山头,正愁山穷水尽时,眼前豁然开朗,山间坝子几十户人家,俨然王国净土,这就是石棉县蟹螺堡子。

漫步蟹螺堡子,错落有致的房子盖石瓦板,垒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石墙如尔苏人家招待客人的石磨豆腐块,幽静的石板路通向每户人家,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着过古扎子节。

琅玕比

古扎子节又叫“琅玕比”“琅玕”,尔苏语指年初向山神许下的贡鸡,“比”是环的意思。琅玕比又译成“环山鸡节”,是尔苏人纪念什巴觉和祖先的活动,时间在每年农历八月初九至十二日。按尔苏历法,八月为鸡月,八月初九到十二分别为龙、蛇、马、羊,过古扎子节的时间每年在这四天内顺次选择,循环进行。过了古扎子节,每人就长一岁,所以古扎子节又叫“尔苏年”。

古扎子节第一天相当于汉族的除夕。男人们背着水偝到山上的泉眼或溶洞里取最洁净的神水。水偝是半人多高的扁木桶,木桶和男人宽大的背面充分磨合,盛满清水的水偝口用木塞塞紧,任凭男人们在崎岖山道健步行走,水也不会荡出来。神水用来煮酒、煮糯米、舂糍粑。女主人成群结队洗簸箕。溪流淙淙,见证了几百年来蟹螺堡子的蜕变。蟹螺女人裁蓝天为衣衫,扯白云为头帕。女人走到溪边,溪边盛开白色达玛花;女人回到堡子,石板路上白云朵朵。堡子口燃起一堆柴火,桑烟像一棵树伸向蓝天。洗净的簸箕迎烟盘旋,被充满柏枝、蒿草和五谷清香的桑烟再次除秽洗礼。

夜幕降临,蟹螺堡子融入无边宁静。堡子四周的树林里传来野鸡的叫声,幽远而空旷。现在是家祭的时间,操劳一天的山民们此刻正忙着放山鸡。家家户户打开南墙的天门,天门石板祭台上檀香缭绕,美酒飘香。家神什巴觉在秋意沉醉的夜晚享受着人间的供奉,什巴觉反过来也庇佑着人间(什巴觉是一块锥形白石头,只有经萨巴歃血施礼的石头才称什巴觉)。每户人家的什巴觉都在他家天门石上,蟹螺堡子的什巴觉在鸡菩萨岗岗上,尔苏人的什巴觉在则尔神山。觉是祖先,是神,是本源,是永恒,觉无处不在。石头房里有觉,房梁顶上有觉,神树下有觉,原野的坟头有觉,每个人心中都有觉。人们生活幸福,风调雨顺,那是因为有觉保佑;人们不做恶事做善事,那是因为有觉教化。萨巴兢兢业业,走巷串户为每家人主持祭祖仪式,用香枝醮神水和烧酒为白公鸡净身,边念经文边向四方叩拜。男主人宰杀公鸡,鸡血滴在家神什巴觉上,再把鸡嘴、鸡翅、鸡爪供奉在觉前,还要插一根白鸡毛在家人头帕上,祈求享用了全鸡的觉和先祖保佑子孙平安吉祥。最后,在天门处将白公鸡朝向西山方向大呼三声“喔吼吼”,这是“抛”家纪念始祖母特有的方式。

西山方向是始祖母娘家的方向。时光追溯到数百年前,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残酷统治,大肆屠杀尔苏人,安宁河畔一时风声鹤唳。尔苏人中先后涌现了撒加布、抛兀它、王大咱领导的起义,但最终都因寡不敌众而惨败。抛家后代柒依然躲避追杀,从安宁河流域投奔九龙的本家亲戚千户土司黄家。黄土司的朋友、哦倪头人带着女儿来做客,柒依然和头人的女儿一见钟情,在双方长辈的祝福中结为夫妻。成家意味着独立分户,那个痴情的彝家女子挥别家人,随丈夫沿松林河而下,在柳沙坡居住下来。

等到两个孩子都长大后,柒依然说:“我今天有事上山,如果没有回来,你们就不用等我了,继续沿着河往下搬家。”柒依然果然一去不返,杳无音讯,全家出动找了几天,看见一座山崖变成了红色,知道那是父亲柒依然的化身。两个孩子牢记父训,继续往东迁,辗转塔谷银、白路、田坪老房基、黄家岗,定居安山坡坪子上。

住在坪子上的先祖抛乌黄戈绷东养育了三个儿子,老三抛乌黄戈总初然喜欢打猎,崇山峻岭无不留下他的足迹。总初然在打猎途中发现一个地方,周围群山环绕,山顶是一望无际的草甸;山腰古树参天,鸟兽成群;山下有开阔的盆地,清澈的山泉从盆地潺潺流过。泉水来自高山融化的积雪,夏天水不涨,冬天水不干。平地杂树丛生,麦秧子林(箭竹林)盘根错节,鸟儿在林中婉转歌唱,兽类在林中嬉戏,五彩云霞飘浮在蔚蓝的天空。这里没有杀戮,没有压迫,简直就是世外桃源。麦秧子林藏语称“学学莱尔”,又叫“雪罗”,是“蟹螺”的谐音,蟹螺因此得名。总初然沉醉于这优美的环境,决心到此开荒拓土。几番打卦占卜,在现在江坝的蟹螺老堡子垒石为房,疲于迁徙的抛乌黄戈绷东终于有了安定的家园。

鸡菩萨岗岗

海螺声阵阵,新年第一天如期而至。乳白色的海螺分雄雌,雄的有翅膀,雌的没有翅膀,但声音高八度,都镶嵌一圈银珠子。海螺手腮帮子一鼓,响起嗡嗡嗡的声音,雄雌声音交织在一起,还听得见美妙的颤音。人们穿上节日盛装,男人们头顶盛装各种祭品的簸箕,在女人护送下走出石头房子到堡子口集结,女人们送到三岔路口就止步。蟹螺堡子的居民主要是黄戈和旺比两大家族。两家头人手持冒烟的柴火头相交成火门,人们夹裹在人群中随祭祀队伍从火门鱼贯而出,向鸡菩萨岗岗进发,山间小道上一条人流组成的长龙盘绕。

鸡菩萨岗岗在堡子后山,绿树如荫,生机勃勃。幽静的密林是尔苏祖先的灵魂安眠之地。堡子有多少户人,鸡菩萨岗岗就供奉有多少尊什巴觉。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林间隙,斑驳了什巴觉的灵位。持火药枪的汉子朝空中鸣放礼炮数响,打破了森林的宁静。各家各户找到自家什巴觉,簸箕一字摆开,像一幅巨大的唐卡展现在青草地。人们呈上供品,点香敬酒。

供奉现场的刺笆柴烧出青烟,青烟在林中升腾,碧绿的树林里有了烟火味。人们按长幼顺序举簸箕在桑烟上旋转除秽。头人们禀告山神和祖先,堡子里的子子孙孙送来了供养,请祖先们享用。长衫飘飘的萨巴割腊肉抹什巴觉,撒糌粑在觉身上,摇响法铃,一串串悦耳的铃声滚落到丛林深处。萨巴用尔苏语念吉祥经、颂德经,经文带着萨巴浑厚胸音飞向林间,不绝如缕。先有天,后有地,先请天上的天神爷,后请地上的诸神仙。请到夏曲雅布,请到嚯曲雅布,请到罗曲雅布,请到雀曲雅布。后请山神菩萨,请两大家族定居蟹螺的第一代祖先,请长眠菩萨岗岗的列祖列宗。祈求列位神仙、列位祖宗保佑蟹螺堡子的后人,保佑老人长寿,保佑年轻人人财两发,五谷满仓,学业有成。接着是燃灯。各家把簸箕里的木签醮上供品,在什巴觉前的石板上燃烧。火苗静静跳跃,不灭不休,召唤在战争和迁徙途中逝去的祖先的亡灵。

更早的时候,耳苏人住成都坝子,与汉族人以邛州南桥为界,互不干扰。后来刘备逐鹿中原溃败,偏居西蜀一隅。孔明报主知遇之恩心切,率大军南征,尔苏人兵败被驱,失去家园和宗庙。狼烟从岷江流域一路燃到峨眉,燃到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组成的三江流域。为了后人能相识相认,尔苏人就地取材,以河边白石头为信物,凡家中供奉白色什巴觉者皆为尔苏人族类。

退无可退之际,尔苏王传来密令,各部落发动辖区内各家各户备好用木瓦板劈成的木签,越多越好。晚上掌灯时分,将每只羊的角上捆木签火把,把羊赶到山上。孔明率大军追来,看见漫山遍野的火把,以为尔苏人的援兵到了,下令撤退。尔苏王各部趁机掩杀,反败为胜,终于赢得三江流域的息栖地。为纪念以身殉国的英雄,尔苏人每年都会在古扎子节的祭祀仪式上燃烧木签。

先祖享用了簸箕大餐,大家向什巴觉跪拜。萨巴念祈福经,抓糌粑面粉撒在每个人的头上、身上,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山祭完毕,男人们头顶簸箕,按顺序下山。萨巴起调,大家唱山神颂歌。“自从什巴觉开天辟地,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树木。洪水滔天,世间仅留五座山,山尖上只留两兄妹。哥哥卜依石达加布,妹妹拉依降桑甲姆。香烟合拢,滚石合拢,神的旨意让兄妹成亲,人类从此延续,从此繁衍。”歌声穿越森林,在山间回荡。

觉里曼姆

女人们在三岔路口等待,慢慢品酒。等到男人们顶着簸箕踏歌而来,女人们也加入唱歌的队列。开始唱《觉里曼姆》,男生唱,女生接。男问问,女生答。“觉里”是白石头,“曼姆”是女性的意思,《觉里曼姆》指唱给女神山的歌。男人们把簸箕和分得的供品先带回家,再回到三岔路口列队唱歌进堡子,男人走前面,女人走后面。歌声穿过神树,穿过溪水,凡有什巴觉的地方,都能听见山歌。唱到哪户人家地坝,哪家男主人就拿出酒瓶,女主人端酒杯向大家敬酒,最后汇集到了堡子最大的锅庄广场——罗作莫。

广场中央搭建起一个三叉架,架上放瓦片,瓦片上燃烧着檀香,挂糍粑和大腊肉。堡子里的长者踢着一块白石头围绕三叉架转一圈。海螺声又响起来,几分苍凉,几分沉稳,几分刚劲。大土坛静默在广场中央,坛内盛满陈酿杆杆酒。萨巴念着祈福经主持开坛仪式。制作杆杆酒的原料是当地的糍玉米,糍玉米经过蒸煮、烘干、凉晒,再和入酒曲,堆码压实,盖上蕨芨草和其他保暖材料。等到糍玉米充分发酵散发醪醩香时再盛入土坛,用草木灰混合泥浆密封坛口,选阴湿凉暖合适的地方存放半年之久,坛口掀开,清香四溢。酒曲也是尔苏人自己采集雀花草、铁菜子等野生植物和糯米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祈福完,萨巴和堡子里的长者共同用长长的竹吸管醮杆杆酒敬什巴觉、敬四方神仙、敬祖宗,然后请客人先品尝什巴觉赐福的杆杆酒,再轮到堡子里的人按辈分的高低、年龄大小的顺序排队喝福酒。

开坛敬客仪式

大土坛盛着无数火苗,火苗从细长的竹吸管吸出,点燃广场上每一个人的激情。全堡子的男女老少和远近赶来的朋友、嘉宾、旅行者,无论认识还是陌生,都牵着手在热烈的《觉里曼姆》歌声中翩翩起舞。

“先有天,后有地,有了天地有山水,有了山水有草树,有了草树有土石,有土石才有尔苏。”

“我们不忘山神,我们不忘祖先。有吃的给山神,有吃的给祖先。女神山啊女神山,我们把祖先交给了你,求你照看他们,不受外人欺负。”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圆满完成祭山,大家一起唱啊,大家一起跳啊。”

…………

村民跳起簸箕歌舞

伴随着高吭的歌声,刚柔兼并的大弯锅庄正式登场。身材瘦高的舞者踏着欢快的节奏,时而舒展身姿,时而踢腿耸肩,长袍的下摆激越跳动成波峰浪谷。

蟹螺堡子像圣地一样存在于我幼小的脑海里。离古扎子节还有两三个月,外婆就发动全家人凑钱凑酒票。外婆年岁渐高,要去故乡蟹螺参加古扎子节,算是收脚板窝窝,说不定哪天就要背盐巴了。南丝绸路和茶马道上最苦的活要数背盐巴,背夫会离家很久,路上危险重重。尔苏人家把死亡比喻成背盐巴。那个岁月买粮要粮票,买糖要糖票,买肉要肉票,买酒要酒票,外婆杵竹杖,背火烧子馍馍,带着我和姐姐一早就出发了。沿途彝寨的乡亲看见“哦住大娘”路过,纷纷喝退狂吠的看家狗。过海洋汇垭口,下安宁沟,淌小水河,翻马鞍山,穿姜家沟,在黄昏前赶到蟹螺堡子。

酒实在是稀罕物,无法每户送一斤,外婆只好把酒放在一个舅舅家,请所有亲戚一起来喝。歌是酒撵出来的,外婆一首接一首地唱苦歌,唱得在场的人唏嘘不已。年纪轻轻就遭遇家庭变故的外婆带着年幼的女儿辗转漂泊擦罗,靠租种别人的薄地为生。亲戚们劝慰说:“啊娲呷,毛主席领导好,没人欺负我们,玉麦沙沙吃得饱。苦歌就不多唱嘞哇。”外婆又唱:“包谷雀叫的时候,我站在山岗想亲人。我的亲戚远隔九天九夜的路程,看到亲人,我不吃喝也高兴。”亲戚们争相接待外婆,有时一天光早饭就要吃七八顿,往往刚在这家木楼上端起碗筷,下家人就候在外婆身边等她去吃饭。哪怕只吃一口,哪怕只去坐坐也行,否则主人家不高兴。

外婆是八十四岁那年去背盐巴的,父亲推倒菜园的竹篱笆做吊唁场地。蟹螺的亲戚连夜赶来,和其他亲戚一起用山歌和舞蹈追思逝者。萨巴舅舅念招魂经,引外婆的灵魂过海洋汇,下安宁沟,淌小水河,翻马鞍山,穿姜家沟,到鸡菩萨岗岗。那天我永远地失去了外婆,也永远记住了有一首歌叫《觉里曼姆》,有种舞叫大弯锅庄。

欢歌笑语把我的思绪唤回锅庄广场,巫戏“井井呷”表演开始了。五个人满脸面粉,在铿锵的海螺声中踩着鼓点铃声节奏以舞蹈形式表演驱鬼。有的诓引厉鬼,有的用斧头砍杀厉鬼,有的头戴法冠用羚羊角驱赶厉鬼。厉鬼背破竹框,戴破草帽。围绕广场驱三圈又驱到场外,把草帽竹框扔到悬崖下,预示新的一年将清净安康。

近年,古扎子节增加了尔苏歌比赛,《萨里安多曼》舞蹈比赛,尔苏刺绣体验,还有猕猴桃、腊肉、核桃、八月瓜等土特产展销活动,给古扎子节增添了更多喜庆。腾格尔深情的歌声在我心底回荡:“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忧伤,我的欢乐……”祝福蟹螺,祝福尔苏,吉祥古扎子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殷志学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石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